中國農村集體股改“京山樣本”:精細配置股權

10-01

圖為,湖北省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京山縣徐洲攝

中新網湖北京山 10 月 1 日電 ( 張夏潔 徐洲 徐金波 ) 大量農民外出務工土地被拋荒,青壯年勞力外出土地誰來種,現代高效農業該怎樣種地 …… 中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 29 個試點縣 ( 市 ) 之一的湖北省京山縣 " 樣本 ",極大地增加瞭農民獲得感,其做法得到國傢農業部、專傢學者的高度肯定,並在湖北進行推廣。

勇於探索實踐 工作模式全省推廣

金秋時節,中國國傢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湖北省京山縣 3520 平方公裡的廣袤大地上,到處是一片秋收的喜人景象。該縣錢場鎮盛老漢土地股份合作社也迎來瞭收獲季節,荊條村村民曾必昌作為入股社員,每天在合作社忙著收稻、捕蝦,幸福的笑容時時洋溢在臉上。

圖為,京山縣新市鎮城畈村召開股東代表大會 徐洲 攝

" 我去年加入盛老漢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轉土地 17.76 畝,2016 年年底分紅 17850 元,目前在合作社務工,收入要比原來高許多!" 曾必昌掩飾不住自己的喜悅。

附近村莊,像曾必昌一樣,以承包地入股盛老漢土地股份合作社,由農民變成股民身份的共有 180 名,去年年底共享合作社 217.83 萬元的分紅。

荊條村村民以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入股,年終能夠享受收益分紅,得益於京山縣 2015 年 6 月被納入中國 29 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 ( 市 ) 。

改革試點啟動以來,京山縣在全國率先探索出瞭一條新路,通過清地確權、清產核資、清人分類等措施,全縣確權到戶耕地 808131 塊、107.22 萬畝,簽訂承包合同 10.5 萬份,發放經營權證 10.5 萬本,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登記簿不健全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縣 356 個村共清理核實農村集體資金 1.41 億元、資產 8.88 億元、資源 103 萬畝,共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43.76 萬人,涉及 11.45 萬戶。

" 股份權能改革解決瞭農村集體資產權屬模糊、產權虛置的問題,激活瞭農村生產要素潛能,達到瞭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為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加快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開辟瞭一條新路!" 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京山探索的工作模式正在湖北全省推廣。

圖為,京山縣新市鎮城畈村第一次分紅現場 徐洲 攝

下足 " 繡花功夫 " 精細配置股權

股改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集體資產股權配置方式成為深化改革的推進難點。為此,該縣聚焦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的關鍵環節,下足配股 " 繡花功夫 ",以劃定配股范圍、確定配股方式、制定配股內容為重點,創新瞭因村設股、精致配股的股權配置模式。

京山縣經管局局長李敬東介紹,該縣針對不同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規模不等,村莊集體資產數量占有不均等問題,因村制宜,劃分出 " 資產型、資源型、雙資型、雙資匱乏型 " 四種村莊類型,進行量化配股,實現瞭全域覆蓋。

對經濟發展程度較好的村集體,進行集體經營性資產總額股權量化,一次性全部折股量化到人。對經營性資源豐富的純農村,把土地、林地等村集體資源,以面積的形式量化至每股,並分配給集體成員。對既有經營性資產、又有經營性資源的普通村,采取先量化經營性資產總額與經營性資源總面積,按照股權總數,將量化出的資產和面積分別配至每一股。對無資可配的 " 空殼村 "、負債村,先界定成員身份,設置虛擬股份,再根據成員農齡、勞齡等因素確定資產分配系數,在獲得集體經濟收益時將此系數作為收益分配的依據。

配股過程中,傢庭聯產承包制實施前與實施後的村民配股能否一刀切?嫁出去的女兒戶口在本村是否享有權益?遷入的農戶怎樣對待?對村裡做出瞭貢獻的村民是否可以增加貢獻附加值?在股權配置關鍵環節,京山縣將股權類型、配股方式交由各村民主議定,充分吸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意見和建議,切實保障其知情權、參與權和決議權,最終實現股權改革惠民目標。

新市鎮城畈村分時分段節點配股,該村 1982 年前在本村出生的老戶,每人配置 20 股基本股,1983 年後出生的村民則不享有這部分基本股;永興鎮京源村農戶白國敏出嫁後戶口仍在本村,但由於清人分類時登記疏忽導致被排除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外,後經問題上報和檢查驗證,本村采用層級配股方法,用預先設置的集體股進行瞭彌補,保障瞭其權益;新市鎮白谷洞按勞賦權貢獻配股,1954 年入社時上交農具的有 90 戶老戶,每戶均獲得瞭 10000 元現金補償,作為對歷史貢獻的交待。新市鎮城畈村、京源村、八裡途村設置 " 農齡股 " 體現其貢獻價值,勞動年限越長,成員所持股權的份額越多。

激活發展新動能 增加群眾獲得感

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民,每年紅利賬上存。這是京山縣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後,群眾獲得感增強的一種真實寫照。

本次改革還激活瞭農村生產要素潛能,推動瞭社會、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向農村聚焦,不少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返鄉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傢庭農場。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 1800 多傢,參與流轉土地的經營主體 800 多傢,流轉面積 26.56 萬畝。

其中,股革後參與流轉土地的經營主體增加 261 傢,流轉面積增加 6.45 萬畝,入股土地面積增加 1.99 萬畝。通過股份權能改革,盤活瞭閑置資金,資產和土地資源,增加瞭集體經濟收入,壯大瞭農村集體經濟實力。2016 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 9787.28 萬元,比改革前增長 28.6%。

" 京山縣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精致、精巧、精心、精準,兼具歷史性和現實性,較好地解決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認定中的外嫁女和遷入戶等問題。推進過程中有規劃、有步驟、有成效,改革走在瞭湖北省乃至全國前列。"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教授鄧大才在實地調研京山縣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後,給出瞭這樣的評價。 ( 完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