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皮皮蝦竟然趁海嘯乘著垃圾偷渡美國?

09-30

作者:水羊羊

編輯:明天

罐子裡泡著的這些沿海物種,來自夏威夷群島和美國西海岸。不過,它們並非本地物種,而是在 2011 年大海嘯,憑借人類廢棄物的 " 庇護 ",逃出災後的日本,橫穿瞭整個太平洋。圖片來源:Science | 攝影:Ken Richardson

如果在日本遭遇地震和海嘯,皮皮蝦最遠能夠逃到世界上什麼地方?本周《科學》(Science)雜志的封面文章表明,大概能夠逃到太平洋另一邊的夏威夷和北美大陸。

2011 年 3 月日本東北地方近海地震六年後,來自地震海嘯災區的各種殘骸仍在源源不斷地漂流到美國和加拿大的海灘上。這些殘骸大到漁船、木材,小到塑料筐、浮標,漂洋過海來到瞭新大陸,同時搭順水船而來的,還有成千上萬的大小生物。

運輸日本地震海嘯殘骸的主要洋流。紅色星星是震中,粉色三角形處分別發現瞭來自日本青森縣三澤漁港的 3 個漁業作業平臺,藍色圓點處則發現瞭日本漁船。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 1 ]

上圖中的箭頭標示瞭洋流的大致方向,如果現實有這麼簡單,那麼絕大部分海嘯殘骸都會在差不多的時間地點靠岸。而現實世界中的洋流,是下圖這樣。海洋中的殘骸相聚分離,兜兜轉轉,到現在,地震過去 6 年瞭,每年還有差不多的數量的殘骸在太平洋對面的美國西海岸登陸。

北京時間 2017 年 9 月 27 日凌晨的太平洋表面洋流,紅色表示最快流速,藍色為最慢流速。圖片來源:earth.nullschool.net

日本海嘯發生後不久,美國西北沿海地區就提醒居民和遊客當心海嘯殘骸。不過,問題並不在於這些殘骸本身,而是殘骸上攜帶的生物。殘骸本身主要是金屬、木材和塑料,沒有什麼危險。但那些隨殘骸漂來的生物群落,沒有經過海關入境檢驗,很可能包含入侵物種,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系統平衡。

美國科學傢們從 2012 年開始調查收集的日本海嘯殘骸上,至今共計發現瞭來自 16 門的 289 個物種,包括魚類兩種、大型無脊椎動物 235 種、微型無脊椎動物 33 種、原生生物 19 種。直到發稿時,這個名單還在加長 [ 1 ] 。 而且,調查過程中很難保證覆蓋到全部的微觀生物,殘骸上實際的物種數量可能還要大得多。

不過,像 2011 年海嘯這樣幾十幾百年一次的偶然事件,會造成大規模的生物入侵嗎?歷史上著名的入侵物種,大多是人為引進繁殖的。偶然漂散到異地的個別生物體並不足以繁殖出入侵性的種群;大量生物的遠距離遷徙也很難在自然條件下發生——沒有適宜的環境,沿海生物並沒有能力在漂洋過海的大遷徙中存活下來。

但是,對這次海嘯殘骸的調查卻發現,由於我們人類制造的很多材料相當堅固持久,在數年的漂泊中給搭載的生物群落提供瞭良好的生存環境。很多殘骸像島嶼一樣,即使漂流在遠洋中都保持瞭類似近岸生態系統的條件,使很多生物可以健康地生存繁殖。比如,有一條小魚就靠一艘漁船殘骸中的 " 淺海水池 " 活過瞭兩年的遠航,成功登陸美國。至於各種藤壺、貽貝、蠕蟲,那更是子子孫孫無窮匱,抵達北美大陸時已經是幾世同堂瞭 [ 1 ] 。

水中黑白條紋的小魚叫條石鯛,是一種淺海魚,它隨著一隻灌瞭水的漁船,歷時兩年漂到瞭美國華盛頓州的沙灘上。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 1 ]

美國華盛頓州擱淺的一艘日本漁船,上面長滿瞭貽貝和藤壺。(已經渾身雞皮疙瘩的作者:還有許多引發密集恐懼的照片我就不給你們看瞭)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 1 ] | 攝影:Russ Lewis

早先對海洋塑料垃圾的研究中,就有人提出,塑料垃圾可能攜帶外來物種,促進海洋環境的物種交換,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最激進的估算認為,人為的物種混合會使海洋生物多樣性降低 58% [ 2-4 ] 。

這次大規模的海嘯殘骸漂移是否會最終造就一些入侵物種,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觀察,但最近六年的研究已經是人造材料促成物種遷移的有力證明。不僅僅地震海嘯,其它自然災害比如洪水、颶風,也都有可能把很多近海生物帶入深海。但如果沒有人類占領沿海地帶之後堆砌的大量建材、垃圾,這些生物就極少有平安漂洋過海的條件,更不可能生龍活虎攜傢帶口在太平洋對岸登陸。在人類活動已經造成氣候變化,自然災害頻發的今天,受災的不僅僅是災區的民眾和當地的生態系統;自然災害的長期影響也因人類活動而變得更深更廣,波及到地球上更遠的地方。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