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的蛇中之王

09-28

在人類浩如煙海的神話故事中暢遊,我們會邂逅無數巨大的蛇圖——從中庭之蛇到混沌怪物。時至今日,其科幻作品中的身影仍叫人望而生畏,無論是《奇幻森林 ( The Jungle Book ) 》中差點兒生吞莫格裡,還是 1997 年《狂蟒之災 ( Anaconda ) 》中嘔出消化過半的喬恩 · 沃特的那條。

但在神話與怪談的世界以外,科學給我們呈現的巨大蛇族又是如何呢?基於化石遺跡證明與生物學研究,曾匍匐在自然界中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呢?

現代蛇族的女王桂冠輕而易舉地被亞洲網紋蟒 ( Python reticulatus ) 或是南美洲亞馬遜森蚺 ( Eunectes murinus ) 摘得 ( 兩個種族中都是雌性體型稍大 ) ,前者其體表呈幾何分佈的花紋而出名。如果你是真人秀電視節目狂熱愛好者的話,你沒準會對綠色巨蟒楚馬娜印象深刻,她差點就把 " 生吃 " 節目主持人保羅 · 羅斯裡給生吃瞭。

許多事實證實,亞洲網紋蟒保持著最長的體長記錄;然而在重量方面,則是半水棲的亞馬遜森蚺在體重與體型上更勝一籌。而在一些資料中則直接宣佈瞭亞馬遜森蚺奪冠,比如史密森國傢動物園。也許你還期待關於此事會有更多的科學依據,那你就大錯特錯瞭。

度量巨蛇就和計量大魚的過程一樣,個中王者永遠與你的想象力成正比。究竟選擇相信維多利亞的探險傢還是當地瘋傳的小道消息呢?抑或是忽略瞭五十多年的老相片裡看似舒展的皮膚?總而言之,關於這些叢林王者的記錄數據總是隻言片語、年代久遠而又容易被錯判或是誇張。

舉個例子,1946 年《自然歷史雜志》故事中出現的一隻所謂 33 英尺 ( 10.1m ) 長的蟒蛇開啟瞭誇大巨蛇的戰爭,然而爬行類學者約翰 · 墨菲駁回瞭這個謬論病堅稱不會有野生的亞馬遜森蚺超過 25 英尺 ( 7.6m ) 的。與此同時,1999 年的蘇門答臘南部叢林的野外測量數據表明品該類蛇平均長度為略少於 12 英尺 ( 3.2m ) ,最大樣本長度約為 20 英尺 ( 6.1m ) 。但是故事並非到此為止,1899 年裡德利先生還提到瞭 " 曾在一次馬尼拉的野外探險科考中發現一隻長達 40 英尺的品種 ",但你別寄希望從記錄中找到數據。

之後的角逐就是亞馬遜森蚺的天下瞭。根據德國爬行類學者拉孜 · 德克森的報告,其中的大型雌性通常長達 9 英尺 ( 2.7m ) 、重達 200 磅 ( 90.7 千克 ) 。德克森曾確實記錄到一隻 29 英尺 ( 8.8m ) ,然而墨菲對於是否 32 英尺 ( 9.8m ) 的數據真實性不置可否。但不如先把好奇心收回肚子裡,這裡我們又發現瞭一個騙子——菲茲 · 道格拉夫關於這類蟒蛇的五十到六十英尺 ( 15-18m ) 的可疑記錄。

盡管這些所謂的研究數據真偽莫辨,亞馬遜森蚺重量的地位無法撼動。這種頂尖的掠食者通常借由水體棲息,最重可達 441 磅 ( 200 千克 ) 重——比先前報道的最大的蟒蛇還要重 100 磅。

兩種巨型蟒蛇的體型與他們獨特的巢穴密不可分。要知道,我們所談論的是冷血爬行動物。其最大的體型都是取決於棲息地環境與自身代謝速率的,另外還有它們囫圇吞下的獵物大小。

因此,為瞭尋覓更大的蛇,我們在熱氣繚繞的古地球叢林裡探險。6000 萬年前,在今天的哥倫比亞境內,存在著一個的獨特地獄——塞雷洪雨林。當地年平均氣溫為 86-93 華氏度 ( 即 30-34 攝氏度 ) ,比現代熱帶雨林的溫度要高得多。

泰坦巨蟒 ( Titanoboa ) 在此出沒,它們在已知最古老的美洲熱帶雨林中以同樣大型的烏龜和鱷魚為食。通過將生物化石脊椎與現存蛇類對比,弗羅裡達大學的古生物學傢證實瞭其頭尾總長為 42 英尺 ( 13m ) ,且其總重量超過一噸。

當然瞭,史前文明中還預留給我們充足的想象空間,但就目前來看泰坦巨蟒已經是當之無愧的蛇中王者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