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 40 年;手機和人

10-04

記憶中,古老的電話曾經是搖把兒的,得使勁搖才能通。後來進展到撥號,一個直徑約 10 公分有孔的圓盤," 次、次、次 " 的撥號碼。後來變成按鍵。遙遠的兩個地方能夠通話,已經很方便瞭。電話令人向往,30 年前,是多少有些神秘的奢侈品。隻有少數有身份的人因為工作需要,才能配備電話。

上個世紀 80 年代後,電話漸漸普及,進入城市尋常百姓傢。電話不再神秘瞭。現在城鄉電話已經普及。

到 80 年代末,廣東珠江三角洲的農民企業傢開始使用一種可以不用線、隨身攜帶、可移動的神奇電話,叫 " 大哥大 ",個頭兒有 20 公分長、6 公分厚、5 公分寬,比傳統電話小許多,省去瞭機坐。大哥大使用更方便,可以隨時隨地打,走到那裡打到那裡。大哥大更是身份的象征。吃飯的時候,使用者將它往桌上一戳,可神氣瞭。大哥大確實方便。黨政幹部完全可以以工作需要為理由用公款購買,但大哥大全是進口,一臺大哥大需要兩萬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大錢。據筆者的記憶,中共中央曾為此發過兩個紅頭文件,嚴禁黨政幹部用公款購買大哥大。

同時,小巧的尋呼機(BP 機)曾風靡一時。它的功能僅僅是接收對方電話號碼,然後靠這個號碼另用電話回應。這就方便多瞭。那時侯,人們以腰帶上別個尋呼機為時尚。時興瞭幾年後,現在尋呼機已經完成歷史任務,消失瞭。

時光流逝," 大哥大 " 逐漸瘦身,價格走低,功能卻越來越豐富,名字確定為 " 手機 "。現在的手機除瞭通話,還可以發短信、聽廣播、照相、炒股、看電視 …… 有人稱發短信為 " 拇指革命 "。使用者早已不限於少數有身份的人。街頭巷尾,手裡一部手機,邁著大步甚至騎在自行車上匆匆而行,通話或用拇指發短信、看短信,成瞭現代年輕人的典型肖像。

對於一些人來說,手機是謀生的工具,用它來聯系業務,瞭解信息,做生意、炒股;對一些人來說,它是親人、戀人、友人,思念的時候,可以隨時通話、發短信;對一些人來說,手機是離不開的玩具,可以消愁解悶。

目前我國有 5.7 億部手機,為世界之最。移動通信已經是國傢一項大的產業。手機同電視機一樣,深刻地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價值觀念。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