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軍評:中國對外軍售是世界和平的威脅?

10-01

【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本周,我國防部發言人宣佈殲 -20 已經列裝部隊。從 2011 年首飛,到 2017 年列裝部隊,中間僅用 6 年時間,殲 -20 的研制進度創造瞭一個世界紀錄。殲 -20 之所以能創造這一紀錄,和中國工業體系的厚積薄發密不可分。地球的另一邊,美國國防部本周宣佈開始進行一項工作,開始調查本國工業體系的供應鏈是否完整。美國官員表示,這是為瞭制定應對比北朝鮮或俄羅斯更強大的對手的全面戰爭計劃的一部分。在國慶節這天,我們來聊聊中美的這點事。

此外,本周國內媒體公佈瞭關於彩虹 5 號無人機打靶的情況,這是我國目前對外軍貿的拳頭產品之一。美國媒體發表文章評述中國的對外軍貿有一個 " 大計劃 ",受到外交和地緣政治利益驅動,而不是經濟利益。然而這是真的嗎?中國的對外軍貿是對世界的威脅?本文第二部分,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中國,向前進!

本周三, 我國防部發言人首次公開證實,殲 -20 戰鬥機已經正式列裝部隊。該機從首飛到列裝部隊,僅用 6 年。相比之下,美國 F-22 工程原型機 1997 年首飛,2006 年交付部隊,耗時 9 年 ;F-35A 原型機 2006 年首飛,2015 年交付部隊,耗時 9 年;俄羅斯 T-50,2010 年首飛,據稱將在未來 2 年內交付部隊,也就是耗時 9-10 年。殲 -20 研發進度比這些機型短瞭 3-4 年,可以說是進展神速。

建軍 90 周年閱兵前一張殲 20 的照片

當然,如果從 YF-22、X-35 和 S-37 這些在正式工程發展型原型機——殲 -20 與它們對應的是早期的 718 工程原型機,也就是 2011 年最早露面的 " 黑絲帶 ",那殲 -20 領先得可就多瞭。F-22 從 YF-22 1986 年首飛算起,研制時間長達 20 年 ;F-35 從 2000 年 X-35 首飛算起,研制時間長達 15 年;如果從 1992 年米格 1.42 或者 1997 年 S-37 原型機首飛算起,俄羅斯的四代機研制項目耗時也在 20 年以上。而殲 -20,從驗證機首飛,到具備作戰能力的量產型交付部隊,依然就是 6 年。即使從傳說中 2004 年中國開始開展 "718 工程 " 相關競標算起,到現在也不過 13 年光陰。

主力作戰裝備的研發到裝備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當然,這其中有中國特色體制優勢的因素,也有 " 跟隨戰術 " 節約瞭項目早期確定需求時間的因素,但從殲 -20 的工程樣機研制,試飛的整個過程來看,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因素,還是我國擁有完整而強大的工業體系。與 " 華強北 " 攢手機的時候,使用現成的貨架零部件不同,殲 -20 作為一種高端產品,其絕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國內此前沒有研制過,沒有生產過的,但是,正是由於中國的工業體系本身水平已經達到相當高度,相關子系統、零部件,隻要找到合適的生產研制廠商,這些廠商基本都能在規定時間內,拿出符合規格的相關產品。幾十年來,我國作為世界絕大部分工業制成品的生產國,隻要定出規格和規范,相關廠商完成訂單的經驗是非常豐富的。

傳統上,作為軍工系統各企業統屬於幾個部委時代的遺風,在我國的軍事裝備研制中,往往要照顧很多部門利益因素。但殲 -20 研制中,卻做到瞭隻講節點,不講情面。如果能將殲 -20 項目 " 特事特辦 " 的這些 " 特別經驗 ",變成未來工程項目的慣例,乃至於上升到整個中國工業界的文化和精神層面,那將是一大幸事。某種意義上說,普通人總以為 " 兩彈一星 " 精神、" 四代機精神 " 就是吃苦奉獻——這實在是大大低估瞭這兩項工程 " 精神 " 的意義。

中國的完整工業體系結出殲 -20 碩果的同時,大洋彼岸的五角大樓正在為他們手頭一系列項目的拖延、超支、性能達不到標準而頭痛。這些 " 麻煩 " 的項目中,不僅僅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 F-35 戰鬥機、" 朱姆沃爾特 " 級驅逐艦、" 福特 " 級航母。也有一些普通人不太知道的東西,例如美國陸軍的 WIN-T 戰場信息指揮系統。

美軍作戰人員信息網絡系統,一名士兵正在作為一個終端接入整套系統

事實上幾年前我們就報道過,這套原本被寄予厚望,甚至被稱為 " 美軍戰術網絡指揮系統的脊梁骨 " 的系統投入使用後,因為與美軍已有的多種信息系統不能做到互聯互通,以至於不得不在指揮部裡設置一個人專門手動轉錄其他信息系統的參數到 WIN-T 裡面去,最後變成雞肋,許多部隊都將 WIN-T 終端當做累贅和擺設——經過幾年時間,就在大傢以為美軍已經逐步解決瞭這個問題的時候……本周四,美國陸軍宣佈,停止使用 WIN-T 系統,將原本規劃用於這套系統的 5 億多美元資金轉入其他更有前途的項目中去……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即使是在傳統上人們認為美國最領先的信息技術領域,似乎美軍的許多研究工作也遇到瞭麻煩和瓶頸,並不像對外宣傳的看起來那麼光鮮。

其實近幾年,美國國內的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美國已經不再 " 偉大 " 瞭。筆者印象很深刻的是幾年前的美劇《新聞編輯室》一開頭,一個老記者面對女大學生:" 美國為什麼偉大 " 的問題的時候,回答:" 美國已經不再偉大,難道你們看不出來嗎?"

威爾:隻有三項排名我們是排榜首的,監獄人員所占總人口比,重信教人數和國防支出,這項支出比後面 26 個國傢的總和還多,其中 25 國是北約成員國。

而特朗普競選時提出的 "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潛臺詞大傢都知道,就是美國已經不再偉大。

那麼美國到底衰退在哪裡?

上周五,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發行政令,要求美國國防工業界開始研究 " 重建美軍 " 的問題。本周,美國五角大樓向工業界提出要求,要求對工業供應鏈展開自查。尋找在沖突時期工業基礎可能存在的缺陷。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美國的工業基礎開始失衡。

主持這項工作的國防部官員麥克基恩表示," 我們正在尋找工業基礎的風險,包括對國外的依賴性、對單一供應源的依賴性、供應商的脆弱性、以及可能退出市場的供應商等等…… "

美國媒體關於工業系統自查的報道

這話可能不好理解,我們還是舉例來說,美國 F-22 戰鬥機所使用的芯片,由於年代較早,其中有些的同類芯片在民用市場上早已退出市場,要繼續維持和使用 F-22 戰鬥機,或者復產 F-22 戰鬥機,那就需要尋找替代產品,而這過程中,時間、成本、研制新型裝備,F-22 戰鬥機是否需要再進行現代化改裝……無疑要涉及一系列復雜的問題,引發復雜的矛盾。

而至於這項研究的目的,麥克基恩表示,此前五角大樓也就一些常規條件下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過計劃,但那些計劃頂多不過是北朝鮮,或者俄國的 " 侵略 ",而這次,他們將研究更多的假想情況,看看在各種不同的壓力下,美國的軍事工業是否還能武裝美軍。

大傢還記得,曾在 21 世紀初引起中國軍迷廣泛討論的一系列文章:《全面戰爭下我國造船工業民轉軍的可能性》、《核條件下方面軍登陸作戰》……這些文章裡直接就提出,現代條件下,由於核裁軍,各大國已經沒有 " 確保互相毀滅 " 的能力(美俄大國核彈頭限制在 3000 枚以下,儲備狀態的彈頭實際上很可能無法真正用於作戰,動不動就強調美俄擁有幾萬枚彈頭,那隻是一種傳統的媒體噱頭),在極端條件下,就可能出現核打擊後,殘破的工業系統如何設法自我恢復和轉入全面戰爭體制的問題。

在當時這一系列文章的出現,從側面也體現瞭中國當時所面臨的危險四伏的局面。

而今,美國政府開始對自己的工業轉入全面戰爭狀態感興趣瞭……這背後……

當然,話雖如此,我們還是應該看到,美國工業技術總體而言,依然在中國之上。目前我們在許多領域的進步雖快,但依然處於追趕狀態。

美國航天局隨便漏一點技術出來,就讓太空探索公司造出瞭 " 獵鷹 9" 火箭,雖然關於它的安全性質疑之聲從未消退,但該火箭依然在商業市場上已經取得瞭良好的初步成績,表明便宜的火箭,也不是中國的專利(獵鷹 9 即使不考慮回收,其成本也和長征 2 號差不多)。

另一方面,美國的 F-35 雖然面臨各種問題,但已經能以每年 100 架的速度開始生產。而我國的殲 -20 雖然已經快速入役,但其供應鏈能否完全滿足全速生產的需要,還有若幹未知數。

美國的造船業雖然衰退的最厲害,但根據 2018 財年的計劃,未來幾年內,依然會每年開工 2 艘 " 伯克 " 級驅逐艦、2 艘 " 弗吉尼亞 " 級核潛艇等主力艦,這其中," 弗吉尼亞 " 級核潛艇的技術水平依然是遠遠超越中國海軍的核潛艇的。

9 月 26 日,美軍第 15 艘 " 弗吉尼亞 " 級攻擊型核潛艇 " 科羅拉多 " 號交付

我們借用大傢熟悉的經常用來表示運動員水平的 " 實力多邊形 " 來打個比方,美國以前是一個 " 正六邊形 ",而現在,已經不是正六邊形,而是開始變得有長有短瞭,甚至有的角都已經比中國更短,但是,其總面積依然大於中國。

蘇聯當年是美國現在這樣的不規則型,但隨著解體,一些完全分佈在獨立出去國傢的工業能力完全消失,於是就變成瞭 " 餅狀圖 " 一樣的樣子,有些能力完全消失。其餘的也在逐步變短,但由於其當年部分能力還是很高,這個非常奇怪的 " 星 " 型總面積還是不小的。

中國曾經是一個各個邊都很短,而且還參差不齊的形狀。但到瞭今天,也已經越來越接近一個正多邊形,較長的部分甚至已經超過瞭美國。而且,其面積正在迅速增長……

這也是中美雙方較勁的一個重要基礎,美國對於中國這樣的進步,自然是有點慌的,尤其是在可見的將來,美國還改變不瞭其工業基礎日益失衡,越來越接近 " 星 " 型的問題。

工業基礎的此消彼長,和綜合國力的此消彼長,必然也要引起軍事戰略的變化。

本周,美國《國傢利益》雜志登出一篇可笑的文章《美國海軍的秘密夢想:讓戰列艦復活,和中國作戰》,文章的作者似乎還活在本世紀初,提出中國海軍主要反艦作戰武器是陸基飛機發射的巡航導彈(東 -21D 表示你們就把我這麼無視瞭,真的好嗎?),如果建造一種現代戰列艦,那麼它可以有效抵禦現代的小型反艦導彈。自身又可以攜帶大量的攻陸巡航導彈和先進艦炮,可以開到中國近岸進行對陸攻擊,是破解 "A2/AD"(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利器,總的來說,就是繼續鼓吹 " 朱姆沃爾特 " 的概念。

在國傢利益的設想中,假如 2026 年中越因為南海油氣發生爭端,兩艘裝備戰斧的戰列艦要比兩個航母戰鬥群更適合直接幹涉——這科幻小說寫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隨著中國海軍 055 型大型巡洋艦、002 號航母、兩棲攻擊艦、093B 核潛艇等這些為遠洋作戰而生的新一代海軍裝備入列,美國海軍早就已經不再提曾在 21 世紀初到 2014 年之前,甚囂塵上的針對 "A2/AD" 戰略設想的 " 空海一體戰 " 瞭。從 2016 年開始,美國海軍已經正式宣佈,轉變以前的 " 來自海上 " 和 " 空海一體戰 " 戰略,改為 " 重返大洋 " ——換句話來說,美國海軍早已認清,未來中美潛在的沖突戰場,是在深海大洋。至於美國海空軍耀武揚威,在第一島鏈 " 遏阻 " 中國的想法——早已是明日黃花,現在也隻有還不明白事情已經發生瞭變化的媒體還在熱衷於這個概念瞭。

而這種戰略變化,早晚也要體現在地緣政治上。

雖然美國目前似乎口頭上還在說著要維持第一島鏈的存在,支持日本韓國,甚至中國臺灣政權,但問題是美軍自己已經明白無法 " 保衛第一島鏈 " 的前提下,這些支持,說到底就是 " 忽悠 " 罷瞭——可以說,現在明眼人都等著看積極反華的日本、被動消極,但說到底還是反華的韓國,再加上抗拒統一的臺灣當局,在美國放棄第一島鏈過程中,會表現出何種醜態。這幾個國傢(和地區)內部的很多人也已經看出這一點瞭。

不過,中美之間的此消彼長仍然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中國現在是已經表現出瞭超越美國的趨勢,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如今就已經在各方面都超過瞭美國。特朗普的努力,雖然不被人看好,但也還沒到可以說 " 有心 MAGA,無力回天 " 的時候。在這種時候,中國需要的依然是謹慎應對,沒必要像蘇聯 50 年代那樣,在國力尚無法超越對手的時候,就急不可耐的擺明車馬,早早進入冷戰。

看看歷史,美國從 20 世紀初就已經是世界最大工業國,但真正掌握世界霸權,卻是上世紀 50 年代以後瞭——直到 20 年代,美國還一直提心吊膽,把大表哥英國視為最大假想敵,準備 " 聯蘇抗英 " 呢——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慶祝自己的六十八歲生日而已,誰能預測建國一百年的時候,我們的朋友和對手又會是什麼狀態呢?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祝願你永遠向前,壓倒一切敵人,我的祖國!

中國的軍火出口是對和平的威脅嗎?

美國《國傢利益》雜志網站 27 日刊發英國帝國國防大學教授羅恩 · 馬修斯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平小卷(音譯)的文章《為何世界應該害怕中國軍事出口》。

題目吸睛,作者名更吸睛

文章一開始就提問:" 中國的軍火出口真的是一個成功故事嗎?" 稱近年來中國的對外軍貿出口正在大幅度增長,在 2012-16 年間,中國在世界軍貿市場中占據瞭 6.2% 的份額,這比 2007-2011 年間增長 74%。中國已經超過瞭德國、法國和英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軍火出口國。

盡管與美國在 2016 年仍占據世界軍貿市場 33% 的份額相比,中國仍有很大差距,但中國正以強勁勢頭追趕俄國(23%),而與法國(6%)、德國(5.6%)和英國(4.6%)的差距,已經消除。

文章稱,中國的軍事出口受到很多國際指責,因為其 72% 的出口金額是由三個國傢貢獻的,分別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不過,該文章也成,這種指責似乎有失公平,因為這種依靠少數核心用戶貢獻大部分出口金額的情況出現在所有 " 新晉 " 軍火出口大國身上。

相比之下,俄羅斯也有 70% 的軍火出口主要依靠四個國傢,印度、越南、中國和阿爾及利亞。而英國 71% 的出口金額來自印度、美國和沙特(僅沙特就占瞭一半)。

這篇文章稱,傳統上中國武器主要依靠廉價出口給窮國,目前中國軍貿對象國中,三分之二來自世界最窮困的非洲地區,主要是基礎武器。

但時代也在變化,中國正在出口其國產先進裝備,用來替換一些老舊的蘇聯武器平臺。例如像泰國、緬甸、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出口的新型坦克、戰鬥機和潛艇。

即將交付泰國的 VT-4

此外,中國的一些高科技裝備,例如無人機、反艦導彈,都正在提升其軍火出口的檔次。據統計,中國的武器用戶中,有 25% 名列中、高收入國傢,包括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

不過,這篇文章的 " 戲肉 ",還是攻擊中國的軍火出口政策。文章稱,中國自稱軍貿出口遵循三原則:增強購買國的合法自衛能力;增進地區和平、安全和穩定;不幹涉他國內政。

但這篇文章稱,北京長期以來把不幹涉他國內政原則等同於不審查購買國的政治、軍事和人權紀錄。實際上是 " 不問問題 " 政策,一些在西方眼中聲名狼藉的國傢顯然受到這種政策的吸引……

說起來,恰好本周國內主要官方媒體也開始宣傳 " 彩虹 5" 號無人機,這將是中國對外軍貿的拳頭產品之一。

" 彩虹 " 系列在客戶的實際使用中廣受好評

另一方面,西方國傢和國內一些 " 自媒體 " 也 " 很巧合 " 的開始關註據稱以極為低廉價格向非洲出口手榴彈。

其實近些年來,西方國傢指責我國軍火出口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瞭。

甚至國內一些專傢學者也認為,中國應該停止向 " 第三世界窮國 " 出口 " 小型武器 ",因為影響中國的聲譽。

然而有意思的是,如今在中東戰場上發射出去的導彈,數量最多的不是 " 紅箭 8",而是美國的 " 陶 " 式,這一發導彈,可比在非洲賣掉幾千把 56 式沖鋒槍,或者幾萬顆 82 式手榴彈還要值錢——當然,這些 " 陶 " 式導彈,也恰恰是在有著 "ISIS 之母 " 之稱的某位美國前任國務卿掌權的時候 " 援助 " 出去的。

" 陶 " 式在敘利亞戰場各方勢力手裡用於打坦克打碉堡打各種目標,同為美式裝備的 M1 系列坦克也逃不開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的結果

當美國通過軍援的各種重武器,扶植起庫爾德武裝,引發中東又一輪緊張,這樣嚴重破壞世界和平的事情發生的同時,美國媒體卻在指責中國向非洲國傢出口手榴彈。

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

任何國傢的對外軍援軍售,都是要服務於本國的戰略和地緣利益,其次也要考慮經濟利益。

目前在中國外交中,遇到的一個重要困境是所謂 " 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 ",典型的是新加坡,他們一方面在經濟上正在日益依賴中國,另一方面,在軍事安全方面,卻堅決站在美國一邊——軍貿隻是對這種關系的直接表現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指望這個國傢在地緣政治領域做出有利於中國的決策呢?

目前,在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正成為中國打開突破口的典范,尤其是泰國,近年來其經濟方面最大的投資者就是中國,同時隨著其與西方軍事合作關系的下降,其新型武器裝備也越來越多的考慮中國,從 VT-4 坦克開始,到 S-26 型潛艇,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而馬來西亞,目前已經將其蘇 -30 戰鬥機的維護工作外包給中國廠傢,未來這兩國在東南亞地區,自然也就能夠與中國更多的進行合作。

對外軍貿,是一個國傢對外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不可能扮演冷戰時代法國那樣,專門向美蘇 " 不待見 " 的國傢出口武器的角色。相反的,作為未來世界重要一極,我們的對外軍貿,必然鮮明的要維護本國的利益,而在現在的情況下,中國對外出口武器裝備,實際上不僅僅是輸出我們的武器產品,更重要的是中國向購買國的安全承諾。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對外軍貿,也必將是增強、而不是威脅世界和平。

至於西方媒體的攻擊,咱還是那句話:" 聽蝲蝲蛄叫還不種糧食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