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雙脊龍是這樣的!

09-30

雙脊龍 又名雙棘龍、雙嵴龍或雙冠龍,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屬,生活於早侏羅紀的錫內穆階,約 1 億 9300 萬年前。它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 " 雙冠蜥蜴 ",因它的頭頂有兩個冠狀物。

雙脊龍曾多次出現在大眾文化之中,最著名的是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被描述為會噴毒液的恐龍。但這些作品中的雙脊龍形象跟現實有很大的出入。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科: 雙脊龍科 Dilophosauridae

屬: 雙脊龍屬 Dilophosaurus

雙脊龍全長約 6 米,體重達半噸。

雙脊龍的最明顯特征是頭顱骨頂端有一對圓形頭冠,這些圓冠相當脆弱,不可能作為武器,可能是種視覺辨識物。

一份 2001 年的研究,指出圓冠的大小與兩性異形有關。

頭顱骨的另一個特征是前上頜骨與上頜骨之間有個凹陷區段,形成前上頜骨牙齒與上頜骨牙齒之間的缺口,類似棘龍科、鱷魚。

它們的牙齒長,但齒根短。早期的假說根據這些牙齒特征,而推測雙脊龍是食腐動物,因為前段牙齒不足以殺死獵物、咬起肉塊。其他腔骨龍超科的上頜也有相似的凹處。

雙脊龍捕獵想象圖

雙脊龍的第一個標本是由古生物學傢 Samuel Paul Welles 在 1943 年夏天發現的。這個標本被送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清理並架設,當時被認為是斑龍的一個種。

Dilophosaurus wetherelli

復原想象圖

在 1970 年,Samuel Paul Welles 重回化石發現處並測定該地的年代,並發現瞭一個新的標本。這個新標本具有明顯的兩個冠飾,它才被確認是獨立的一個屬,被命名為 "Dilophosaurus wetherelli",中文譯為月面谷雙脊龍。

之後在 1984 年,他再次完整地重新描述雙脊龍。

雙脊龍的步態

第二個命名種是中國雙脊龍(D. sinensis),尚不確定是否屬於雙脊龍。由於它的顴骨前端並未接觸眶前孔邊緣,而且它的上頜骨牙齒是完全在眼眶前面,並在淚骨垂直線前結尾,所以比較類似南極洲的冰脊龍。這個物種是在 1987 年發現於中國的雲南省,與原蜥腳下目的雲南龍一同被發現,並於 1993 年由胡紹錦描述及命名。在 2013 年,中國雙脊龍被證實是中國龍的異名。

第三個種是奇特雙脊龍(D. breedorum),是由 Samuel Paul Welles 等人在 1999 年敘述、命名。由於雙脊龍的第一個標本沒有頭冠,因此 Welles 等人認為這個有頭冠的新標本(編號 UCMP 77270)是不同的新種。Welles 在發表研究前逝世,由其他人完成研究與命名。其他古生物學傢多不認為這是個有效種。

雙脊龍捕獵想象圖

雙脊龍出現在 1993 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與同名原著小說《侏羅紀公園》之中。

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形象

在電影版本中,雙脊龍的頸部擁有可收縮的皺折,類似褶傘蜥,而且能射出致盲毒液,使獵物失明且癱瘓,類似噴毒眼鏡蛇。但沒有證據可以顯示雙脊龍有這種行為。

圖為褶傘蜥

電影版的導演史蒂芬 · 史匹柏將雙脊龍的體型縮減,成為身長 1.5 米,高度 0.9 米的小型恐龍。在電影的引述中則將這小型的雙脊龍解釋為幼年個體。

在《侏羅紀公園》的小說版本中,雙脊龍的高度為 3 米,沒有皺折,但擁有毒性唾液,在咬傷獵物時派上用場。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