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櫃子大格局!快遞櫃行業一傢獨大已無可能

09-26

一提到智能快遞櫃,大傢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行業沒有一個好的盈利模式,完全處於燒錢的狀態,這是 " 富人 " 之間的遊戲,但是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講,確實也帶來瞭一定的便利,起碼上班族方便瞭很多,不過也有行業從業者表示,這是快遞行業的退步,本應由快遞員完成的服務,卻交給冷冰冰的櫃子去執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失去瞭有溫度服務的本質。

且不論智能快遞櫃出現到底是不是違背行業發展的 " 倫理 ",單從行業規模來講,現在已經到瞭一個爆發期,收購整合比預想來得要快。

近日,豐巢全資收購 "e 棧 " 一事再次掀起智能快遞櫃行業的波瀾,隨著中郵資本、菜鳥網絡、復星資本重組中郵速遞易,中郵速遞易與豐巢將形成兩軍對壘之勢,讓不少創業者感到恐慌,自己的宏圖大業恐怕要終結,無論是資源還是資金都處於下風,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隻有被整合或遊離於邊緣的命運。

據行業從業者透露,目前市場中共有智能快遞櫃大約 19.25 萬組,而中郵速遞易在重組之後獲得中郵旗下 2.1 萬組櫃子,自己本身原有 5.6 萬組,一共 7.7 萬組,占比市場份額 40%,處於領先之勢;反觀豐巢一邊,在收購 e 棧後,櫃子數量增至 7.4 萬組,占比市場份額 38.4%,雙方差距在不斷拉小,對重組後的中郵速遞易帶來直接的 " 威脅 "。

雖然雙方在數量上已經領先於行業內其他玩傢,不過對於雙方各自的優劣勢還是有一定的可比性。

在櫃體數量上,雙方近乎持平,但是在短期內豐巢需要考慮的是花更多的精力在優化雙方戰略管理和櫃體管理等內容上,且這兩塊的核心部分就是資金的重投入,隻有不斷提高末端效率,通過降低人力成本減小壓力;而中郵速遞易在被中郵資本重組後,雙方會共同升級郵政公共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公眾閑置資源,無論是資金或是資源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在盈利方面的壓力也相對小一些。

商業模式上,所有的智能快遞櫃企業都沒有摸索出更好的盈利模式,無非都是靠廣告、向快遞員收費、向消費者收費、超時收費以及其他增值服務,不過在這背後的資源及中短期發展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

中郵速遞易在重組之後,背靠中國郵政,可以利用郵政的網絡快速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這是豐巢及其他競爭對手無法比擬的,相比於一二線大城市,三四線城市的發展潛力更高。

雖然整個快遞櫃行業的盈利環節一直備受爭議,但在同等環境下如果有更好的資源,依然可以在短期內占據一定的優勢,例如此次中郵速遞易重組的名單中就有復興資本,而復興資本又是分眾的股東之一,所以在此環節上,復興可以幫助中郵速遞易在廣告層面接入更多元化的品牌合作資源,擴充社區末端經濟的發展路徑。相較市面上其他品牌隻能依靠自己去找廣告源,中郵速遞易在櫃體本身的商業價值上占有較大優勢。

在末端管理上,集約化配送和智能化管理是物流末端行業內亟待解決的核心瓶頸,市場上的多傢品牌這麼多年一直不能盈利持續虧損的原因也是因為物流末端始終處於盈利難、管理難等尷尬局面。快遞員派送的收益本身不高,強制向快遞員收費使用快遞櫃勢必會造成快遞員收入的減少,如非不得已的情況,一般快遞員還是會選擇送貨上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形成 " 智能快遞櫃真的是剛需 " 的質疑。

分析人士稱,末端派送已經形成瞭 " 最後一公裡瓶頸 ",不僅僅是明確的行業難點,也是社會化痛點,末端派送人員成本,管理成本不斷增高,人員配送意願持續降低,招聘愈發困難。甚至不斷造成部分快遞網點 " 塌方 " 等不健康的現象發生,解決的辦法除瞭快遞公司,電商平臺繼續自建之外,核心辦法隻有兩個:智能化終端,集約化配送。

集約化配送通過某載體,合理分配社區和商業區空間資源,建立快遞分發系統和智能化終端,為快遞員攬收寄件業務提高效率,為快遞行業賦能,這才是它核心的本質。

在逆向物流上,市場上各傢智能快遞櫃基本覆蓋瞭寄件功能,但從體驗來講還有待提高。雖然現在比如豐巢已經開始接入瞭發件櫃系統,但是由於發件成本過高等問題,還是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用戶體驗等核心的市場需求。

據瞭解,豐巢寄件櫃一共有三個格口,三個格口價格依次為 14 元、32 元、50 元,小格口尺寸為 34CMX45CMX8CM(1KG)、中格口為 34CMX45CMX34CM(3KG)、大格口為 34CMX45CMX29CM(5KG);而中郵速遞易隻有一個格口尺寸,格口尺寸為 38CMX35CMX20CM(3KG),市內 9 元、外省 15 元。

雙方計算標準不同,但從寄遞重量來看,中郵速遞易的格口 3KG 以內最貴 15 元,對標豐巢中格口 3KG 以內 32 元,占有優勢;從小格口來看,中郵速遞易 15 元貴於豐巢 14 元,但尺寸方面也略大,可以郵寄一些電商中小退貨件。

快遞寄件櫃大部分業務為電商退貨,其中鞋和衣服占其中很大的比例,豐巢的小格口從高度上無法滿足許多用戶的退鞋(盒子)需求,並且一般電商退貨運費都是由買傢自理,這時候去選擇豐巢的中格口性價比又太低,所以權衡下來可能不如直接致電快遞員上門取件,這樣一來,快遞櫃也失去瞭它的作用。

在貨源方面,豐巢是由順豐、申通、中通、韻達和普洛斯投資,不必為貨源而發愁,而中郵速遞易在被重組之後,股東中也有菜鳥網絡的身影,所以在貨源方面,之後也會有中國郵政、圓通、百世、天天、快捷等業務支撐,可以快速解決貨源的問題。

多方面對比來看,雙方各有優勢,但相對於中國快遞業的發展來看,同質化現象嚴重,已經造成服務質量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榨取快遞員與用戶的利潤已經不可能,隻能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拉升需求才有議價的成本。

作為快遞行業的衍生行業,智能快遞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中郵資本控股中郵速遞易就可以看出,中國郵政也在大力推進物流末端服務的便民策略,在公共機制上搭建末端服務基礎設施,做下遊服務結合,更好地從便民策略上完善末端運力等環節。

自豐巢收購 e 棧後,快遞櫃行業想要一傢獨大的希望已經不大,市場格局逐漸明朗,整個行業現狀基本就是中郵速遞易與豐巢的對壘,接下來各傢就是靠上下遊資源、商業模式以及背後的資金鏈等資產對品牌發展進行助攻。

對於快遞櫃行業接下來的發展路徑,快遞專傢趙小敏認為,智能快遞櫃是行業發展趨勢,國傢也非常支持快遞櫃行業的發展,但目前問題是,企業還未形成一個良好的規模,大部分智能快遞櫃企業都處於嚴重虧損的狀態,按照現在的規模在短時間內快遞櫃企業應該很難實現盈利。根據目前中國快遞發展情況,直接向消費者收錢是很難實現的,跟快遞企業、社區物業、金融機構、房地產公司和廣告商等形成聯盟的合作模式,才是較為長遠的發展路徑。

而在中國物流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智能快遞櫃培養收費使用的消費習慣是未來的方向之一,目前國內智能快遞櫃還是免費使用的比較多,但在成熟的日本市場,快遞智能櫃的使用已經是社區物業服務的一部分:智能櫃由社區物業購買,運營公司負責運營,每傢每戶不論使用頻率均要繳納固定的費用,相當於物業費中的一個項目,這部分費用最終是給負責運營快遞智能櫃的運營公司。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這種模式是能夠覆蓋智能快遞櫃的運營維護成本的。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