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子艾
想好瞭各種告別的方式,卻沒有想到 " 傳奇 " 博爾特會握著交接棒倒在跑道上,倒在瞭他與世界賽場的告別的地方。那一刻,博爾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他變回瞭有血有肉,會痛會懊惱遺憾的人。那一刻,時間靜止,凝固,燃燒在每個關註博爾特的人心中的熱血也瞬間遇冷。
倫敦碗的盡頭,沒有看到博爾特的回眸一笑,沒有看到他彎弓射大雕的經典招牌,也沒有看到他能身披牙買加國旗盡情來一段舞蹈,一切的一切都沒上演。上天竟安排瞭如此劇目,讓人目瞪口呆,讓人大腦空白。
這不是最好的結局,卻也是博爾特最後不得不接受的結局。世間哪有那麼多完美,也許遺憾,也是一種殘缺的美。
比起百米,4×100 米接力是博爾特職業生涯真正意義上的告別之戰。這一戰後,他將以神的姿態歸隱。可沒想到,神也有痛苦,有悲壯,有輸給歲月的難捱。
折戟百米,看著 " 一生的對手 " 加特林率先沖線,享受著戰勝自己的快感,轉過頭來向自己跪拜,博爾特一笑而過。
4×100 米接力,博爾特當然知道,想用一枚金牌收官可能更難。想象過無數次追趕對手的方式,卻沒想到,自己會在離著終點線近 30 米時,大腿拉傷,降速,瘸拐,痛苦倒地,以 " 沒有完成比賽 " ——這種最殘酷也是最不可思議的方式來與世界告別。
博爾特匍匐在跑道上,身邊的人如風般閃過,無奈,不甘,疼痛,遺憾的表情出賣瞭他不可能不痛的內心。這份痛苦,還要殘忍地通過鏡頭一次次回放,讓習慣瞭享受他風馳電掣般速度的人們去接受,去評價,去一同體會著這份遺憾。這對習慣瞭昂著頭接受歡呼的傳奇來說,太過殘忍。
一名拼殺在戰場的戰士,可以流盡最後一滴血,可以站著死去,卻也不願以這樣的方式倒下。如果說換做別人,還有下一次彌補的機會,可是對於博爾特而言,這沒有完成的最後 30 米的遺憾,再也沒有機會彌補。
最後一戰,傳奇博爾特嘗盡各種人生滋味,也是最殘忍的一種圓滿吧。沒有華麗的謝幕,沒有完美的結束。英雄遲暮,自有一番傷感,也有一番悲壯。
博爾特輸給瞭無情的歲月,也贏得瞭世人的尊重。他本可以帶著不敗的姿態激流勇退,在裡約的巔峰讓一切留存。可他還是執意選擇瞭倫敦,博爾特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世界,面對失敗和意外,是任何人都要學會的一種態度,傳奇也不例外。即使沒有在倫敦收獲一枚金牌,甚至還留下瞭再也無法彌補的遺憾,傳奇終歸還是傳奇,他曾經跑出的一個個驕傲的紀錄,足以讓他載入史冊。
博爾特終於可以離開賽道,不再背負著捍衛傳奇的國傢重任,不知疲倦地一次次起跑,加速,有時間嘗遍人間煙火,享受跑道之外的人生瞭。
博爾特終於可以脫下戰袍,不做牙買加的救世英雄,隻做隨心所欲,讓自己內心快樂的博爾特瞭。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體育獨傢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