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彥雨航宣佈
將不會選擇在今年登陸 NBA
夏季聯賽上表現出的殺傷力
讓他贏得瞭一份來自小牛隊的
雙向合同
但他還是決定先留在 CBA
爭取在未來贏得更好的機會
" 雙向合同 " 這個名詞
即便你是老球迷也未必熟悉
這個剛推出不久的新規定
允許 NBA 球隊增加額外的球員名額
而這些球員將遊走在
NBA 球隊和發展聯盟球隊之間
他們拿到手的工資
也將根據在不同球隊打球的場次計算
說白瞭
這就是個給發展聯盟球員
增加收入的新政策
至於你能不能打上常規賽、季後賽
能不能拿到足夠的工資
都沒人能夠給你打包票
對於那些糾結於
海外淘金還是留在發展聯盟等待機會的
美國球員而言
雙向合同可能將他們留在傢門口
但對於像丁彥雨航這樣的外籍球員
雙向合同卻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先不說每年滿打滿算
不到 20 萬美元的工資比在 CBA 低瞭多少
單說打球的機會和心理落差
都不足以讓丁彥雨航放棄 CBA
費盡心思去適應語言文化差異
解決籃球理念改變的問題
卻隻能在大多數時候打發展聯盟比賽
丁彥雨航並不想要這樣
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待遇
所以他選擇瞭拒絕
一年之前
易建聯也曾因不滿意在湖人隊的角色定位
在賽季開始前選擇與球隊解約
面對全世界籃球運動員都夢想的 NBA
中國球員的選擇越來越理性
他們開始考慮收入和機會
CBA 的職業化給他們帶來瞭留下的信心
卻也帶來瞭一個問題
為瞭在國內的眾星捧月和球權在手
放棄在 NBA 的高水平訓練機會
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