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等歐洲足球強國也在吸收各民族人才
明年夏天,4 年一度的世界杯就要到來,而如今,隨著世預賽逐漸接近尾聲,世界杯決賽圈 32 張門票也將逐漸確定。有趣的是,許多人在已經確定進入世界杯決賽圈的隊伍中發現瞭一個現象:許多原本是以白人為主要人口構成的歐洲國傢,國傢隊裡卻都是以黑人等 " 少數民族 " 為主;反而是黑人大量聚居的非洲,5 支出線的隊伍中卻有 3 支被北非的白人國傢占據。於是,有些人戲稱:這屆世界杯將是歐洲最黑、非洲最白的一屆。
其實這一現象並不是偶然發生的,歐洲諸強和北非足球的進化和發展,都有其各自的經驗和特點。而在這些經驗和特點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被我們關心、關註的中國足球所借鑒和學習的。
有人戲稱明年將是世界杯非洲軍團最白的一次
一方面,其實歐洲足球逐漸 " 變黑 " 並不是如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單純是靠引進足球移民而完成的。近些年,歐洲許多足球強國都出現瞭大量白種人以外的面孔,這些球員也確實擁有歐洲以外的血統,但從客觀上來說,他們中的大部分都不能被打上 " 足球移民 " 的標簽。
說起歐洲足壇 " 黑化 " 最明顯的隊伍,一定繞不開法國、英格蘭和比利時這三支球隊。法國陣中的博格巴、姆巴佩、登貝萊、坎特都是擁有法國、非洲雙國籍的球員,比利時也有盧卡庫、巴舒亞伊、費萊尼等異國血統的球員,同樣,今年在各項大賽中大放異彩的英格蘭各級別青年隊也多以黑人球員為主。不過雖然這些球員並不十分符合人們傳統印象中的歐洲以白人為主的概念,但實際上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歐洲人,作為移民後代的他們,用 " 少數民族 " 這樣的名詞來概括可能更貼切一些。
中國足球雖然不能利用移民和移民後代的資源進行發展,但在少數民族球員青訓和融入的問題上,可以在法國、英格蘭等歐洲強隊上吸取經驗。在中國足球的發展中,少數民族球員已經做出瞭許多貢獻,高仲勛、高洪波、張琳芃、買提江等少數民族球員也被球迷們津津樂道。但相對來說,這些球員的成功更像是一樁樁 " 個案 ",少數民族足球還沒有出現整體發展的態勢。少數民族足球的潛力無疑是巨大的:2015 年全國 U17 錦標賽上,新疆隊就曾全勝奪冠;去年的絲綢之路國際青年邀請賽上,新疆 U17 隊也連續戰勝西班牙人 U17 隊、國青 U17 隊;今年的全運會上,新疆 U18 男足也獲得瞭季軍,展現出不錯的實力。那麼,如何才能成功地讓這些少數民族的年輕球員從 " 胚苗 " 成長為國傢隊可用的棟梁之材呢?
法國隊中鮮有語言、習俗的差異,讓國傢隊受益匪淺
法國在少數民族融入主流文化時,更多地是采用 " 同化 " 的原則,無論包括足球運動員在內的少數民族的移民背景有什麼不同,他們在法國的學校都要學習法語,也不斷接受法國價值觀的熏陶和影響,不會因語言、文化、宗教、種族上的差異而受到優待和歧視,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足球領域相對弱化瞭種族之間的差異,各個民族的球員能在相近的價值觀構成下進行溝通和交流,共同成長,這對於法國足球的持續強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與法國的 " 同化 " 原則(把個體融入進集體)不同,英格蘭足球在面對少數民族的問題時更多地是采用 " 群體平等 " 的原則。在英美文化中,人們往往更重視群體,各民族的人相對更加容易聚居在一起,並形成相對獨立的文化。但這種差異也並沒有在足球教育和青訓領域產生太大影響,不同背景的青少年球員也能在相同的足球資源覆蓋下獲得成長。法國和英格蘭雖然在面對少數民族球員融入主流文化時采取瞭不同的理念,但他們對於這些少數民族球員的培養都稱得上是取得瞭成功。
如果能在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青訓體系投入的同時,也能更多關註語言、文化上的教育,對這些球員的成長無疑更為有利。回顧少數民族球員在中國足壇能夠獲得成功的,其中大多數都能深度融入主流文化,在國傢隊沒有太多語言、習俗方面難題。當這樣的情況能在少數民族地區成為常態,對青少年球員成長、融入進入職業聯賽自然意義巨大。
薩拉赫是埃及足球 " 走出去 " 策略的成功典范
另一方面,非洲足壇逐漸 " 變白 ",也有許多經驗值得中國足球借鑒。非洲足球格局的演進,特別是北非足球的崛起,固然有科特迪瓦、喀麥隆等傳統強隊正處於 " 青黃不接 " 的蟄伏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摩洛哥、埃及和突尼斯自身的努力和發展。這三個國傢都是非洲足球傳統強國,也都在過去的數年甚至數十年無緣世界杯(埃及自 1990 年墨西哥世界杯後就從未從非洲出線;摩洛哥在此前連續缺席瞭 4 屆世界杯;突尼斯也沒能進入在南非世界杯和巴西世界杯正賽)。
但在表現低迷之時,這三個國傢也沒有停下培育潛力球員的腳步。帶領埃及殺入世界杯的薩拉赫,11 歲加盟開羅的莫考倫俱樂部,20 歲時離開非洲加盟瑞士俱樂部巴塞爾,從此開啟瞭自己的飛速成長之路,此後在切爾西、佛羅倫薩和羅馬,薩拉赫歷經沉浮,最終成長為如今利物浦陣中的 " 頂級大腿 " 和帶領埃及晉級世界杯正賽的國傢英雄。除瞭薩拉赫之外,埃及的埃爾內尼(阿森納)、赫加齊(西佈朗)、索佈希(斯托克城),突尼斯的哈茲裡(桑德蘭)、斯拉爾菲(尼斯)、斯利蒂(第戎),摩洛哥的卡裡姆 - 艾哈邁德(費耶諾德)等球員都是在離開北非、前往歐洲發展後,才取得快速成長的。而摩洛哥的貝納蒂亞(尤文)、貝爾漢達(加拉塔薩雷)、阿姆拉巴特(萊加內斯)、法伊爾(赫塔菲)也都是在歐洲出生的摩洛哥裔,這些球員從小受到歐洲頂級青訓水平的鍛煉,回到國傢隊也給摩洛哥的實力提供強大助力。
可以說,讓潛力球員 " 走出去 ",在北非三國足球崛起之路上扮演瞭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球員在 " 留洋 " 的道路上也有過許多嘗試,楊晨、孫繼海、鄭智等球員也都取得瞭不錯的成績,他們為國足的進步和發展也起到瞭十分積極的作用。但近年來,有過留洋經歷的球員們如韋世豪、張修維、唐詩等,則更加傾向於回國效力。雖然國內聯賽已經非常火爆成熟,但如果能有更多中國球員接受歐洲高水平聯賽、青訓的洗禮,也許更能幫助中國足球加速發展。
英格蘭各級別青年隊已經開花結果,國足能否從中吸取經驗呢
歐洲諸強本就在世界足壇占據重要地位,如今也在不斷尋找轉變、進化的模式;北非三國在經歷低潮後,也通過一系列舉措擺脫低谷,重新回到世界杯這樣重要的舞臺之上,這些國傢的成功對中國足球起到的借鑒意義值得我們關註,相信隻要找準方向,用對方法,中國足球也會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在世界足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