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雲主演的電影《功守道》上映之前,李連傑發瞭條微博:十年磨一劍。結果《功守道》全片時長隻有 22 分 45 秒。十年時間就拍瞭一部微電影,這效率是不是也太低瞭?
到 11 月 15 日那天,李連傑和馬雲共同創建的新型競技賽事 " 功守道 " 登臺亮相,人們才發現,《功守道》電影原來隻是個廣告片,李連傑十年磨成的這一劍,指的是 " 功守道 " 這個大 IP。
功守道是李連傑和馬雲共同創立的一個武術概念,號稱由太極推手演變而來,是 3.0 版本的太極。兩位大佬肩負遠大使命:他們要讓功守道成為太極文化的載體,代表中國傳統武術走向奧運,走向世界。
相關閱讀:太極拳到底能不能實戰?MMA 又是什麼鬼?
夢想肯定是要有的,而且越大越好,萬一實現瞭呢。在第一場功守道比賽真正問世之前,功守道的概念就得到瞭官方媒體的高度贊揚。在人民日報 2017 年 11 月 1 日刊載的文章《讓傳統文化湧起時代浪花》中作者這樣寫道:" 值得註意的是,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我們的傳統文化其實從不缺少盎然生機。比如 …… 脫胎於太極文化的新武學 " 功守道 " 將亮相大銀幕,延續傳統武術源遠流長的內在哲學。"
但實現夢想光有外部支持是不夠的,關鍵是自己得有這份實力。著名演員李連傑加太極死忠粉馬雲的組合,名頭絕對夠響,錢更加不是問題。
2011 年,李連傑和馬雲合夥成立瞭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 5000 萬人民幣。李連傑是太極禪公司董事長兼 CEO,但馬雲是定調子的那個人。李連傑說,馬雲給他佈置瞭一個任務:前三年不要管賺錢的事,七年內想清楚如何推廣太極。
李連傑隻用六年時間就想出瞭一個答案,功守道。
說瞭半天,功守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吃瓜群眾被《功守道》電影吊起瞭胃口,而電影首映 4 天後,人們終於見到瞭功守道真身。
功守道比賽在一個高 1.5 米、直徑僅 3 米的圓形擂臺上進行,擂臺沒有圍欄,周圍是一圈 30 度的斜坡。比賽為雙人對抗,雙方要用規則之內的動作將對手摔倒或推下擂臺,計分取勝。李連傑強調,功守道中可以使用的動作隻有太極裡的 " 掤捋擠按 " 和 " 採挒肘靠 ",不能用手抓住或擊打對方。
但當比賽開始後,畫風就有點奇怪瞭。一般情況是,兩位選手首先會非常默契地表演一段行雲流水般的太極推手,現場解說表示這叫 " 聽勁兒 "。幾秒過後雙方開始正式發力,這時往往最先撕破臉的一方會獲得極大的優勢,發力晚的一方分分鐘滾下擂臺。
幾局過後,客套的聽勁兒儀式就全沒瞭," 掤捋擠按採挒肘靠 "、" 不能用手抓 " 這些規矩似乎也不重要,比賽看起來就像是兩個人在高臺上抱摔和推搡,並且頻繁地以各種不甚雅觀的姿勢摔下擂臺,沿著斜坡翻滾。應該說,比賽挺激烈,但很難稱得上精彩刺激——人們隻會暗暗為摔倒的選手捏一把冷汗。
有人評論道,《功守道》電影就像賣傢秀,功守道比賽則是買傢秀。所謂的太極 3.0,寒磣的讓人大跌眼鏡。
不過不必大驚小怪,因為真正的太極推手實戰起來就是這麼不 " 太極 "。把功守道比賽凸起的擂臺改成平地,把 3 米直徑的圈子擴大幾倍,它就是傳統的太極競技推手比賽。這種推手比賽一直在傳統武術小圈子裡存在著,功守道無非是對它做瞭一點點改造,然後進行瞭現代搏擊賽事式的包裝。
▲ 傳統的競技推手比賽
推手,本是太極拳練習者感悟內力的一種練習方法,或者說,一套雙方心照不宣的默契遊戲,那套 " 粘黏連隨 " 的聽勁兒動作在實戰中根本不可能施展。而所謂的競技推手比賽確實是真刀真槍的實戰,經常有摔跤、柔道運動員跑去參加,隻不過比賽看上去和大眾認知裡的太極拳基本上毫無關系,感官上很不 " 太極 "。
楊式太極拳名傢陳龍驤曾撰文《為太極拳推手比賽進一言》(《武林》1996 年第 4 期)指出:" 推手比賽既不雅觀又不實用,不利於太極拳技藝的發展。" 一些太極拳界人士認為推手比賽是既非摔跤柔道又非散打搏擊的四不像,甚至主張取消太極拳推手比賽。
把傳統的競技推手比賽移植到一個又窄又高的擂臺上,這就是李連傑用六年時間想出來的方案。這樣的創新真能吸引年輕人關註太極嗎?這樣的賽事真能進奧運嗎?
李連傑的師傅、中國武協副主席吳彬在功守道比賽現場接受主持人采訪時,提出瞭兩條改進意見:第一,高擂臺比較危險,可以改成平地;第二,比賽動作規則可以不拘泥於太極。
▲ 李連傑和師傅吳彬
真要這麼改,功守道的定義不就被全盤推翻瞭嗎?
全盤推翻並不可怕。李連傑說功守道是太極 3.0,其實就是說它是一個產品,產品就要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快速迭代是非常正常的。太極 3.0 口碑撲街,那就趕緊升級到太極 3.1,或者直接升級到太極 4.0。
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對武術感興趣的觀眾們就是功守道的主要用戶。用戶看瞭功守道比賽普遍抱怨看不出是太極,雖說外行看不出內行的門道,但教育用戶的成本恐怕太高,不如轉變思路,把功守道做得 " 太極味 " 再濃一點。
這第一場功守道比賽之前,不是所有參賽選手都集中培訓瞭幾個月嗎?現在看來這種集訓模式還不夠,真到瞭爭勝負時,這些選手就忘瞭怎麼打才更太極瞭,容易犯急功近利、唯勝利主義的錯誤。不如事先規定好誰勝誰負,寫好比賽劇本,給這些比賽選手立好人設。這樣既可以從全局把握好比賽的風格調性、激烈程度,同時又可以讓選手們在比賽中展示出太極功夫的瀟灑,實在是一舉多得。
所以,最適合功守道的長遠目標可能不是進奧運,而是與 WWE 對標看齊,成為有中國特色的太極格鬥娛樂賽事。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註明 www.lanxiongsport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