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育場館變為避難所,欣慰且心碎

08-11

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的奧體中心(是的,國外也是這種叫法),因為它的圓型結構也被當地人戲稱為 " 大 O"。這裡曾經是 1976 年奧運會的主會場,然而,自從 2004 年職業棒球隊蒙特利爾博覽會隊搬去瞭華盛頓,還把名字改成瞭華盛頓國民隊,這裡已經很久沒有接待過哪一支職業運動隊瞭。在這十幾年的光景裡,更多時候,這座擁有全世界最高傾斜塔建築的體育場,隻能被用來承辦展銷會、音樂會,或者其它奇奇怪怪的什麼體育比賽。

但就在本周,這裡為流離失所的人們臨時安置瞭數百張簡易床鋪。他們流落至此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他們曾想為 " 美國夢 " 奮力一搏,卻被新任美國總統唐納德 · 特朗普的驅逐令擊碎瞭全部美好的幻想。紐約時報和加拿大廣播公司(CBC)都對這一事件進行瞭跟蹤調查。

蒙特利爾奧體中心始建於 1976 年,以那座惹人註目、直插雲端的斜塔著稱於世。現在,這座建築有瞭新的聞名遐邇的理由:它成為瞭無數難民的容身之所。這些來自美國的難民大多從魁北克省非法入境,他們徒步穿越荒野和叢林,隻為躲避兩國政府在邊境線設置的崗哨。他們曾無比向往美國,但如今,他們隻想盡早離開美國。因此,他們隻得利用法律上的漏洞在加拿大先尋找到一處庇護的場地,進而申請難民身份許可。

根據加拿大政府的官方數據統計,自從一月份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宮以來,已經有超過 4300 名難民采用相同的方式進入加拿大。而值得一提的是,整個 2016 年,加拿大皇傢騎警拘捕的非法越境的總人數大概有 2500 人。

在最近的一次難民入境潮中,魁北克成為瞭主要的入境點。這也使得過去兩周當地的移民管理局一度陷入焦頭爛額的境地,突然湧入的大量移民申請讓他們原本就很繁瑣的辦理程序不堪重負。在這段時期,徒步穿省而過的人口總數更是達到瞭每天 250 人,這是以往的 4 倍之多。

上周,洶湧而入的難民填滿瞭城市裡已有的庇護所,管理機構不得不另覓他法,這其中就包括將他們安置進空閑的體育場館內。某公益組織的發言人向媒體透露,已有 800 人在蒙特利爾奧體中心內安頓。從現在開始到 9 月份之前,這一數字每天都會變化,而到那時,新的專業避難所就將建成使用。

▲體育場內的難民

根據 CBC 的報道,在本周末,當地的加拿大人在 " 大 O" 體育場外集合,用大幅的標語表達瞭湧入難民的歡迎與支持。" 歡迎你們!"" 沒有誰是非法的!" 許多避難者來自海地,他們逃出美國是因為得到的消息使他們相信,在明年一月,特朗普政府就將中止一項針對海地地震難民的救助法案,該法案允許美國政府無限期收留在 2010 年海地特大地震中受災的群眾。這些災民已經和當地的海地民間社團取得瞭聯系,並且收到瞭慈善組織提供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難民湧入大型體育場館的畫面,也讓人們不禁回想起歷史上無數次的悲慘景象:每逢大災變,公共體育場館就會免費開放供百姓避難。" 對於這些體育殿堂而言,這一幕挺諷刺的。" 美國學者本傑明 · 萊爾坦言,他的新書《現代競技場:體育場館和美國文化》即將出版。但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建築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被唾棄為 " 放縱享樂的象征 ",到瞭今天卻要收容庇護那些現代文明不能、或者不願照顧的底層群體。

可即使在那些 " 像雄孔雀的尾巴一樣 " 浮誇高調的都市建築中,蒙特利爾奧體中心仍然堪稱上品。在過去 30 年間,該場館的建設與修繕足足花掉瞭 16 億美金。因此,當地人也戲稱 " 大 O" 體育場為 "the Big Oh-Oh"(" 大噢噢 ",形容花費之巨令人瞠目結舌,譯者註)或者 "the Big Owe"(" 巨差錢 ",owe 在英文中為 " 欠債 " 的意思,譯者註)。

▲羅興亞族的兒童在蘇門答臘體育場內休息

▲希臘國傢體育場收容的敘利亞難民

無獨有偶,因為動蕩的局勢,希臘全境的大型體育場館和飛機場很多都成為瞭上萬難民的臨時庇護所,這其中就包括 2004 雅典奧運的主會場。而那些難民,無論他們的目的地就是希臘,還是經由希臘借道他處,都得到瞭人道主義的對待。而在 2015 年,少數民族羅興亞族為瞭逃避緬甸的戰亂躲進瞭蘇門答臘的一座小型體育場內。就在同一年,佈隆迪人民不堪忍受國內的流血沖突,紛紛藏進瞭坦桑尼亞的體育場中。

聲明:本文編譯自 Quartz 的相關文章,作者 Lila MacLellan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