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時顧不上的迷茫和未消化的驕傲,在三十幾歲你稍微松弛一下神經的時候,全都找上來。職業生涯的暮年,超級丹三周連續作戰,將世錦賽亞軍、全運會冠軍收入囊中,這些在他巔峰時再平常不過的滋味,今年顯得格外甘甜。
撰文 / 張楠 編輯 / 張蕾
9 月 8 日,中國天津。全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林丹 21:13 拿下第二局,實現瞭全運會四連冠。他停瞭幾秒鐘,突然躺在地上,雙手墊著頭,望向天花板。望瞭十幾秒鐘。
張揚熱烈的超級丹從未以這樣的方式慶祝勝利。
" 隻是想在這個場地多停留一會兒。" 他說。這是他最後一次全運會。
在這個橫跨奧運會和出軌風波的全運周期裡,林丹的 " 敵人 " 更多瞭,場內場外一個個針對運動員和男人的終極問題始終圍繞著他。
起身後,34 歲的林丹向看臺球迷揮舞拳頭,跟北京隊的教練田俊寧、助理教練陳天宇緊緊擁抱,然後脫掉上衣拋向觀眾,引起一陣騷動。這才是屬於林丹的慶祝方式。
賽後采訪,他說,現在的夢想是趕緊回傢,抱兒子。
這天,也是妻子謝杏芳的生日。林丹賽前就收拾好行李,隻等頒獎一結束,就回傢。
劃重點:那件事後
8 月,英國格拉斯哥。世錦賽上,一小支拍攝團隊緊隨林丹,不放過他訓練生活比賽的所有瞬間,還采訪瞭世錦賽上林丹的新老對手,以及隊友和教練。
上一次林丹被這樣跟拍還是在 2012 年奧運會之前,團隊計劃給他出一部紀錄片。
這個團隊的出現就像是一個符號,突然讓人感覺到,這似乎是為離開做紀念。其實,林丹的團隊也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他最後一屆世錦賽。教練組也沒人知道林丹的打算,後面的比賽照常為他報名。沒人聽他提過退役的事情。但他身邊所有的人都在猜測:如果奪冠瞭,林丹會不會就此離開?
" 除瞭我的教練,沒有人知道我為世錦賽付出瞭多少。" 林丹又一次殺入決賽,賽前發佈會上人們問他,這是不是他最後一次世錦賽?他答非所問發表瞭這樣的感慨。
世錦賽開賽前,在酋長體育館的熱身場裡看到男單組主教練夏煊澤,問到林丹的狀態,夏的回答言簡意賅:" 特別好!" —— " 所有的訓練無論是技術、力量、跳沙坑、跑 400 米都完成的跟其他隊員一樣,沒有缺席一堂訓練課。"
現在在國傢隊男單組最大的隊員比林丹小 6 歲,但在訓練上,絲毫看不出年齡的差別。
對訓練內容,林丹從來不會打折扣,二十年如一日。小時候,如果他犯瞭錯誤,八一隊教練對他最大的懲罰,就是不讓他訓練。
全運會團體賽決賽,林丹代表北京隊獲得冠軍。翌日,我們在寶坻的訓練房裡對他進行瞭獨傢專訪。自從去年的出軌風波後,林丹首次這麼正式而長時間地面對媒體。
我們來到訓練房時,林丹正騎著單車,然後做瞭幾組腹肌訓練。末瞭,看瞭看手表:" 正好一個小時。"
每堂技術訓練課上,他從來都很認真。隻是這些年隨著名氣的增加,社會活動越來越多,過去的封閉集訓他總是會請假去參加一些活動。但世錦賽前在成都備戰時,他沒有請過一次假。年初陵水的冬訓,他隻請過一天的假,是為瞭趕回北京給兒子小羽擺百天宴。前一天訓練完連夜趕回北京,中午擺完百天宴,晚上就飛回陵水。那一天,他隻錯過瞭隊內的一次晨跑。
林丹承認今年的自己比去年和前年都更加努力,狀態也更好。
" 因為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我覺得自己的心比原來更加沉靜瞭一些。" 他說。
他知道自己有段時間缺乏方向感。賽場外的誘惑,敲打著他對自己的定位。
作為公眾人物、明星球手,社會對他的審視,從競技層面延伸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對球,他癡迷、認真,但是拋開羽毛球,錢、名、色,浮躁和虛榮,生活裡的挑戰可是一件都沒落下。經歷瞭那場漩渦,他才知道隻有這一方白線內,才是他最終的歸宿。
2 月陵水集訓結束,他開始瞭沖擊世錦賽的積分之路。從 2 月底開始到 4 月底,他打瞭五站比賽,其間隻有 3 月休息瞭不到兩周,4 月在北京停留瞭幾天,見到小羽的時間特別少,甚至錯過瞭兒子從翻身到坐起來的階段。
拿到世錦賽資格,又是長達 4 個月的體能儲備期。
世錦賽前成都的封閉集訓,有一天全隊體能測試,32 度的下午在雙流體育場跑 400 米,一共八組。體能教練要求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跑完,第一組 1 分 20,每一組時間縮短,第七組如果在 1 分 05 之前回來,就可以不用跑最後一組。聽到這個要求,大傢都皺著眉,林丹邊系鞋帶邊開玩笑:" 我又不是年輕人 ……"
10 個隊員被分為三組,林丹在第一組,同組的還有兩個年輕隊員。
一上跑道,林丹就像換瞭個人。在他的帶領下,這一組總是能夠穩穩的按照規定時間跑回來,節奏掌握得極好。其他三組要麼是起跑太兇,要麼是沖刺玩命。跑到第六組,林丹的衣服已經全部濕透,最後索性赤膊上陣。
在成都的悶熱潮濕,跑完最後一組,林丹彎著腰雙手撐著膝蓋,咧著嘴說不出話。其他隊員都累得在塑膠跑道上躺倒一片。
" 我不能和年輕球員比,他們有很多的比賽時間去鍛煉,但是我不行。所以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裡)把自己的體能充滿電。" 林丹說。
" 那個時候我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從高處跌下來 "
裡約之後,一年的時間,獻花和臭雞蛋都在空中飛過瞭。一個逐漸走下神壇的運動員,在想些什麼?
離別的氣氛那麼濃,卻沒人真的開口問一問。
" 不僅僅是我的團隊,包括我的教練可能都覺得這是我最後一屆世錦賽。" 林丹把一切都看在眼裡。
" 但是我目前的狀態還不錯,而且還有野心。" 他說," 所以這不會是我最後一屆世錦賽。"
他已經瞄準瞭明年的湯姆斯杯和世錦賽。這將是兩個極其艱巨的任務。
" 如果很容易就完成,那就不是林丹該做的事情。"
怕不怕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是以一場勝利作結?
" 如果是十年前,特別是 2012 年(前後),我會有這樣的擔心。" 登過高處、歷過低谷,他以看透瞭自己的口吻說," 那個時候我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從高處跌下來,永遠都是一種別人觸不可及的狀態。"
那個時候,他遇神殺神,遇鬼砍鬼。但今夕往昔,風景不同瞭。一年前,他仍然極度渴望奧運會冠軍,卻輸給瞭 " 一生的敵人 " 李宗偉;幾周前的世錦賽決賽,付出甚至比裡約奧運會還多的努力,還是沒能打過比自己小 11 歲的安賽龍。
格拉斯哥世錦賽期間,在混合區和發佈會,林丹誠懇地回答媒體提問,不再像以前那樣愛開玩笑瞭,甚至沒有露出過笑容。
決賽那天輸掉比賽,他坐在新聞發佈廳裡,突然說:" 誰在 34 歲的時候還能夠殺進世錦賽的決賽?以後如果以後有,再說吧!" 說完,笑瞭。
林丹說,輸給歲月的說法 " 太殘酷 "," 我知道我會面臨比我小 7、8 歲甚至十幾歲孩子的沖擊,會越來越多,這是自然規律。我從來不會回避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但還有一個讓我興奮的就是我在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 34 歲進入世錦賽決賽,我不會決定離開,我希望自己的紀錄還能不斷刷新。"
" 你怎麼打得像個紳士?"
目標堅定,對於一個嘗盡冠軍滋味的飽食者來說,並不是容易的事。2012 年蟬聯奧運冠軍後,對勝利饑餓感的喪失曾經也是擺在超級丹面前的問題。
2015 年世錦賽,林丹時隔一年重返世錦賽賽場,但那段征程沒有瞭往日的驚心動魄蕩氣回腸。八強戰面對已經狀態下滑的約根森,林丹 12:21、15:21 幹凈利落地輸掉。比賽下來他沒有之前輸球的懊惱,甚至面對記者說:" 不應該把一場比賽的勝負看得太重瞭!"
那段時間,林丹看似無欲無求。他甚至不想去關註哪場比賽誰拿瞭冠軍,誰又輸瞭。
" 當你到瞭一定位置的時候,你不能回避你得到瞭很多,但是你也要承擔更多的東西。" 林丹回憶那段時間,帶著疲憊和興趣索然——真的厭倦賽場瞭,特別希望自己能過普通人的生活,不被任何人打擾," 有點兒退隱江湖的意思。"
因為多年征戰而無法體會的溫暖的日常深深地吸引著他。
父母從龍巖搬到北京,跟林謝兩口子住在一起。林丹每天訓練完按時回傢吃飯,像個循規蹈矩的上班族。想來從 8 歲起離開傢庭,加入八一隊,林丹一年都跟父母在一起呆不瞭幾天,媽媽做的菜反而成瞭奧運冠軍最難及的東西。原本不太會做飯的謝杏芳也跟婆婆學著做菜。看著婆媳倆在廚房忙活的樣子,兒時的缺失仿佛被一下子填滿瞭。那段時間,林丹幾乎逢人就會講起傢裡的事情。
那段時間,他也會把這種對賽場的無欲無求講給朋友和傢人。大傢都順著他:你已經拿瞭這麼多世界冠軍,完全可以看開瞭。
隻有阿芳在看瞭比賽後,說瞭句:" 你現在怎麼打球像個紳士?"
作為妻子、隊友、共同經歷賽場悲喜的多年摯友,謝杏芳對林丹的意義難以幾句話道盡。她不太習慣眼前的這個球手:" 不像原來有一種隨時要爆發的感覺。"
距離裡約奧運會隻有一年的時間。林丹猛地意識到瞭,沒有野心和欲望的林丹,不是自己," 我用這樣的心態去迎接 2016 年奧運會的話,可能不夠,少瞭一些東西,我一直在想少瞭什麼。"
他開始學會調整自己,賽場上燃燒鬥志,賽場下歸於平淡。於是才有瞭裡約奧運會上那個半決賽跟李宗偉殺紅瞭眼的林丹。
以父親的名義,再戰奧運?
林丹自己大概也不會想到,讓他更好地找到賽場內外平衡的神奇力量,來自於一個小傢夥。
兒子小羽出生的那一天,當聽到簾子後面醫生說 " 來來來!爸爸快來看看 " 的時候,他 " 非常非常緊張,不知所措 "。雖然以前經常逗別人傢的孩子,但當林丹看到小羽的時候,竟然發瞭呆,甚至不知道該怎麼伸手去抱。
" 當我看到他的時候我就在想,這就是我的兒子麼,我就是爸爸瞭?" 初為人父讓他感受到瞭生命中的巨大轉變:" 當他一天天長大,你抱他他會用手拍拍你的時候,你就覺得一切都變瞭。真的有時候在隊裡面很辛苦,看到他就覺得什麼狀態都好起來瞭。這就是一種神奇的力量。"
他會像所有平常的父親一樣,說起孩子就停不下來。
" 小羽精神特別足,別的孩子都要睡覺瞭,他還很精神。"
" 他比我們想象的提前瞭一個月學會站起來瞭,我覺得他未來應該是一個非常外向、愛動又健康的孩子。"
" 先會叫爸爸,因為我們逗他發音都是先從爸爸叫起。"
先於林丹 3 年做父親的李宗偉會跟林丹聊起自己的育兒經。剛當父親的時候,又要訓練又要保證休息,李宗偉不得不跟妻子孩子分房睡。親身經歷之後,林丹才理解——孩子夜裡要喝好幾次奶奶、要換尿不濕、經常會哭。而傢人為瞭保證他的休息,也是讓他在另外的房間休息:" 我們都能夠得到傢人這樣的支持,真的是應該感謝他們。"
都說孩子三歲開始記事,李宗偉無疑比林丹幸運,大兒子嘉謙已經四歲,在他三歲那年看到爸爸在裡約奧運會的賽場上擊敗瞭林丹。
" 東京奧運會小羽正好三歲多,你會為他堅持麼?" 我問他。
" 其實我個人內心覺得隻要沒有任何傷病,一切都是可以爭取的。我也希望(堅持瞭)這麼多年的領域還是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不僅僅是我的團隊,更多是國傢和隊伍。我說過羨慕李宗偉,在他的國傢他是唯一的,他能夠順理成章的得到很多的支持。而我可能需要更有效(的計劃),(因為)拿到東京的入場券會很辛苦。還有三年半的時間,我不會把計劃拉的那麼大,還是會按照半年一個計劃,這樣會更有效。" 林丹說。
孩子的降臨,不僅成為留戀賽場的動力,也更讓林丹體會到,日常而普通的陪伴,能帶來巨大力量。
2013 年,因為奧運會後休息瞭大半年,林丹持外卡參加的廣州世錦賽,前景未卜。除瞭父母和妻子,到現場加油支持的是林丹球迷會,他們每天出現在看臺上的固定位置,每天林丹比賽結束後,他們都會喊:" 林丹,明天見!" 林丹總是能在上萬人的看臺上找到他們的身影,揮揮手,豎個大拇指。就這樣互相陪著,林丹過瞭一個又一個難關。就這樣,一直到再次捧杯。
結語:
每個支持林丹的人都會有關於他的回憶,也許是一場比賽,也許就是陪伴之後那感動的瞬間。而林丹在度過瞭那段不允許自己輸球離開的恐懼之後,更希望能留給球迷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 球迷能夠認可賽場上的我,可能就是因為過去 19 個冠軍中的一個感動瞭他們。我當然希望自己離開的時候能夠更圓滿、更讓人嫉妒的離開,但是如果在賽場上,可以留給大傢更真實瞬間感動別人,這也是我最期待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