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事俱樂部有瞭體校資質,給 " 格鬥孤兒 " 們多瞭一條路,但不能成為解決他們困境的全部指望。
文 | 於平
據媒體報道,備受關註的 " 格鬥孤兒 " 風波出現瞭新動向。在政府的支持下,近日,恩波格鬥俱樂部獲得瞭體校資質,這意味著,曾經被 " 遣送 " 回傢的孩子們將可以繼續回來訓練與學習瞭。
盡管恩波俱樂部獲得體校資質,並非隻是為瞭那些 " 格鬥孤兒 ",但毫無疑問,這會讓部分 " 格鬥孤兒 " 多瞭選擇空間——此前,不少被解救的格鬥孤兒中,有的是迫於生計不得不打拳,但有的則是已喜歡上打拳。正因如此,這些孩子被送回老傢時,是哭著離開的;如今,他們終於可以回來瞭。
" 格鬥孤兒 " 被曝光後,曾陷入瞭兩難的境地——留在俱樂部,法律和條件都不允許;選擇回傢,有些孤兒的內心充滿抗拒。而賦予恩波俱樂部正規體校資質,則化解瞭其中的難題。
之前許多人以為," 格鬥孤兒 " 們被接回老傢,這個事情也就已經畫上句號。但實際上,許多孩子回去之後可能仍然面臨生活困境。考慮到這些孩子的傢庭背景,一刀切強制把他們送回老傢,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現在,部分 " 格鬥孤兒 " 有瞭選擇的機會,他們能夠如願地邊上學邊打拳,也是更周全地解決問題。
本質上,這也是尊重他們的權利——雖然這些孩子可能不善於表達,但他們絕非沒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情,大人不能以愛之名,獨斷地為孩子決定一切。
但也得看到,就算涉事俱樂部有瞭體校資質,也沒有必要將 " 格鬥孤兒 " 們的出路都寄托在這上面,沒有必要讓他們全部回來。
的確,孩子們是不是真心願意回來,許多當時痛別俱樂部的孩子的哭聲,給出瞭部分答案。可對那群孩子來說,他們最初面臨的選擇是 " 在俱樂部打拳和回老傢吃芋頭 " 的二選一,這兩個選擇都很殘酷,也都不算是好的選項。寧願打拳也不願回傢過苦日子,隻能算是孩子們在沒得選中的次優選擇。他們的 " 哭 ",更多的是擔心離開俱樂部自身境況更差。
但在此事引發關註、這些孩子回到傢鄉上學後,依照當地政府承諾,這些孩子應該擺脫那種 " 不打拳就沒法改善生活 " 的窘境。他們當時進俱樂部,是沒得選擇的選擇,打拳謀生,對他們是青春殘酷物語;而今他們如果有人還想進俱樂部,隻能是依照個人興趣,而不能是借 " 為他們好 " 之名的強迫。
換言之,沒必要因為涉事俱樂部有瞭資質,因為部分 " 格鬥孤兒 " 離開時的不舍,就再度將他們送回來;也別因為涉事俱樂部有瞭資質,孩子們的傢長和地方政府就以為可以充當起甩手掌櫃——有意於打拳想回來的,可以讓他們回來;不想回來的,不應施予強迫。
涉事俱樂部有瞭體校資質,給 " 格鬥孤兒 " 們多瞭一條路,但不能成為解決他們困境的全部指望。對於孩子們回歸後的境遇,當地政府部門不妨給予更多關註,給予一些幫助,尤其防范出現侵害兒童權益的問題。對於那些留在傢裡的孩子,傢鄉政府也應給予全方位的制度監護、關懷和保障,讓他們擺脫困境。
讓涉事俱樂部有體校資質是好事,但別把孩子的出路全系於俱樂部,這才是我們讓 " 格鬥孤兒 " 擺脫困厄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