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一搏——後場壓哨三分該不該出手?

03-05

數據不會說謊:在上賽季 NBA 中表現最差的外線射手裡,有個名字叫作 —— 斯蒂芬 - 庫裡。

某項數據而論,就是如此。

有一項特別的統計顯示,2016-17 賽季,在比賽前三節所剩最後幾秒的情況下,庫裡從中場或者更遠距離出手的命中率僅僅為 6.7%。根據 Basketball Reference 的資料,庫裡已經連續兩個賽季蟬聯該數據的出手榜單,上賽季在此種情況下庫裡試圖“日天”的次數更是接近瞭其他球員的兩倍,但在這 15 次的嘗試裡他隻命中瞭在對陣快船半場哨響前的那一記 50 英尺投籃。

不可否認,稱聯盟公認的最佳射手為某項投射能力最差的球員不但有些荒繆,更有點誤人子弟。但當你把目光瞄向瞭這些冷門數據,接下來便是見證奇跡的時刻瞭。

而小編這樣的人對於這種不合邏輯的東西真的不能忍,所以我又開始瞭我的探索之旅 —— 為什麼在每節哨響前的時候很多球員拒絕背鍋。答案顯而易見,但也無力反駁 —— 我呸,他們就是為瞭他們的個人的命中率好看!可這也導致瞭我另一些疑問的出現,比如:那又為什麼會有一些球員沉迷於背這種鍋?教練平時會佈置這些戰術,甚至會去考慮這些情況嗎?在這個每名球員都在極其明智的讓數據分析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靠攏的年代,又是什麼讓某些人勇於鋌而走險的這樣將球扔向籃筐?

在對聯盟中的球員們進行抽樣調查後,答案隨即水落石出瞭,可同時這個問題也變得有些撲朔迷離瞭。但至少我們從中瞭解到瞭一個真相 —— 教練們幾乎從未考慮過這種情況。

“哪個教練也沒教過我這些。”華盛頓奇才隊控球後衛蒂姆 - 弗雷澤如是說。

“教練們根本不會去講這種情況的。”獨行俠前鋒道格 - 麥克德莫特談道。

“不論是之前我在哪個崗位的時候,我都會去反復研究一整個賽季中出現的各種不同狀況,”灰熊助理教練鮑伯 - 本德說,“重要的事情有很多,我們基本上也沒機會去考慮這種情況。”

本德是 1976 年印第安納的奪冠成員,曾在杜克大學輔佐過名帥邁克 - 沙舍夫斯基,也是前伊利諾斯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主教練,在過去的 16 年間已在 NBA 的五支球隊中擔任過助理教練一職。他說以教練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太少瞭,大學比賽一場才出現一次,而職業聯賽一場也僅有三次機會,而且在後半場投籃命中的幾率微乎其微,根本不值得我們耗費寶貴的備戰時間去演練這些東西。

“誰不想盡善盡美,”本德笑道,“但不可能做到百密而無一疏。”

本德補充說,如果球員錯過瞭有可能改變比賽走向的明顯得分機會,才可能算作是教練的失職。沿著這個思路,本德繼續說“如果第三節末段時,對方進攻不中,你們拿瞭到籃板,但也沒能得分。那麼賽後你可能隻會去跟球員們提一嘴 ‘ 下次投中就好瞭,把投進它作為你的一個小目標,畢竟這種球進不進都很難說。’ ”

這種情況下進球並非是無端臆想。就在兩年前的孟菲斯,當所有人都認為明尼蘇達將要帶著 8 分領先的優勢進入到第四節的時候,文斯 - 卡特壓迫泰厄斯 - 瓊斯造成其運球脫手,隨後他在本方底線附近抓到瞭下落的籃球,同時他看瞭一眼對面半場的計時器,在確定時間足夠的前提下,卡特隨即大步運球,高舉皮球出手,飆中超遠三分。

卡特的這記 73 英尺壓哨無疑是相當完美的,不但把比分縮小到瞭 5 分,也帶領灰熊打出瞭一個 12 比 3 的小高潮。在球隊以 109 比 104 贏下比賽後,隊中控球後衛麥克 - 康利對記者稱“他是扭轉比賽局勢之人。”

除此之外,卡特生涯中還有過幾次同樣的表演。而在油漆區外很少投籃的活塞隊球員安德烈 - 德拉蒙德,同樣也曾有過類似的時刻。這位底特律的全明星內線告訴 Bleacher Report,他對此印象最深的是在 2015 年 12 月份與波士頓的比賽中的那一球。在中場哨響前 4 秒,德拉蒙德先是抓下防守籃板,轉身並大步運瞭四下球,然後在中場線後方舉起手臂,一道弧線略過小以賽亞 - 托馬斯的頭頂,籃球應聲入網。

德拉蒙德稱其本人對這段記憶意猶未盡,因為“那時我做的是如此的隨意,就像我是一名擅長運球後跳投的球員一樣。”此外他也還記著該進球對那場比賽的影響“那一球讓底特律半場領先三分,而最後活塞也是以 119 比 116 贏瞭對手三分。”

在過去五個半賽季的 NBA 裡,德拉蒙德僅僅命中過五記三分球,命中率為 20%。對於這位 6 尺 11 寸,280 磅的內線,他在進攻端大部分的輸出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扣籃、背打,以及近距離勾手。但他的另一項奇怪的數據統計是,其生涯裡僅有的這五個三分中就有三個是半場或更遠距離的投籃,而且他所有的這些三分都是在前三節最後時刻命中的。

德拉蒙德長期都在練習這種投籃,而在不久前的 NBA 中他的這種習慣可能會遭到人們的反對:為什麼一個 6 尺 11 寸的長人會浪費時間在練習這種比賽時他很少有機會出手,而且幾乎沒有命中可能的投籃上呢?同時他一隻手便能查完的半場及更遠進球的樣本太小,並不足以讓我們得出什麼重大結論,但這卻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比賽進化的象征。畢竟在這個許多球員眼中 19 英尺跳投比不上 30 英尺遠射的年代,所有的投籃都有可能變成好球。

“我認為斯蒂芬完全改變瞭投籃”弗雷澤提及庫裡時說道“他一直都在如此遠的距離投籃,而我們對此也已經習以為常瞭。”弗雷澤用其在開拓者時期的前隊友達米安 - 利拉德和 CJ- 麥科勒姆舉例子說“沒人會害怕他們在運球到半場時急停跳投”,但很明顯庫裡卻是那個在常規射程之外位置投籃的最佳人選。而且不隻限於 NBA 之中,如果你看過拉梅洛 - 鮑爾高中時期的集錦,你就會知道庫裡對投籃的影響有多麼深遠瞭。

然而這一切並不意味著對投射型後衛的相對寬容,因為他們把出手點加大 5 英尺,10 英尺甚至更遠的代價是,內線球員們必須致力於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在 65 甚至 70 英尺之外將球傳給他們。但如果對此僅僅是稍作練習並無害處,畢竟這能保證你在這種機會出現時能夠從容的出手,而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當然,還有一個根本問題是,一些職業球員在面對該種情形時幹脆拒絕出手。是什麼讓 NBA 賽場上的進攻球員在明明知道比賽或進攻時間所剩無幾的情況下,依然不用最後的實際行動將球撇向籃筐方向的呢?上文中我們已經說過,對此,他們有且僅有那一個“好借口”。

“在大部分球員心裡,”本德說,“他們無疑是很看重數據統計的。”

這可能是 NBA 中最廣為人知的秘密,但球員們在意自己的投籃數據又並沒有什麼錯誤可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不一定會改變比賽結果的低命中率三分面前,許多球員會選擇保護自己的數據。一些球員不願意承認他們害怕數據被拉低這個不能言明的虛榮心。但對於另一些球員來說,這東西也沒什麼大不瞭。

在一月份輕松拿下國王的比賽後,湖人主教練盧克 - 沃頓善意的出賣瞭凱爾 - 庫茲瑪,他對記者談到他們的這位潛力新星想讓大傢知道,他本場有一次失誤是因為在比賽最後垃圾時間的 24 秒違例。當沃頓告訴庫茲瑪那時他應該出手時,庫茲瑪也承認到他不想因此而損壞自己的命中率。

此外還有另一群球員,他們則是巧妙的避開瞭這種命中率之劫難。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在比賽最後關頭跑離路線而不去接球。而另一些人雖然願意在此時投籃,但他們卻是在紅燈亮起的半秒後才出手。除瞭那些對比賽細致入微的觀眾,每個人都會覺得他們已經做瞭最後一搏。“這是專利”弗雷澤說道“他們是故意在比賽哨響之後出手的。我也已經做過很多次瞭,當我知道我不會有好的出手機會時我就會這麼做。”

因此,可以說球員們對自身數據的保護意識勝過瞭一切,而由此我們的難題也在 2018 年迎刃而解瞭,但這個答案好荒繆。我們創造各種各樣的統計是為瞭更好的衡量球員們的場上效率,籃球分析的革命也是為瞭更清楚的展現那些諸多已存在的數據。而陣地戰命中率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但如果我們已經能夠即快速又便捷的從球員們諸多的上場時間裡,得到其在某一時刻面對某一防守球員時的效率,那麼我們想從其常規的命中率裡提取出沒有這種情況下出手的命中率又有什麼難的呢?

答案是:這些根本就不難。但不難卻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這樣去做。

為瞭明確這個問題,我們對此咨詢瞭在之前曾擔任過 76 人隊籃球戰略副總裁與開拓者對分析經理,目前正在運營 Cleaning the Glass 網站的 Ben Falk 先生。Falk 告訴 Bleacher Report 據其“推測”,NBA 的球隊們“正在讓數據變得更真實”,他們已經著手將前三節最後幾秒時間裡橫跨半場的瞎投從常規的投籃命中率中移除。但他還補充到“可我覺得我們距離這種數據的智能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試想一名經常在此情況下出手並且命中率也因而下降幾個百分點的球員與其他不經常在此情況下出手的球員相比,我認為他的投籃手感已經因此大受影響而不容易評估瞭。”

在這個問題上,或許數據分析界的泰鬥,火箭隊總經理達裡爾 - 莫雷是對的。邁克爾 - 劉易斯曾在其 2009 年紐約時報雜志發表的《The No-Stats All-Star》(譯者註:不能用數據體現的全明星球員)文章中引用瞭莫雷對當時火箭球員肖恩 - 巴蒂爾的言論,稱其對他的那些數據裡沒有體現的,哨響後半秒的出手感到愧疚。“我告訴他,這種情況下即使你在哨響前出手也不會計入我的統計裡”莫雷對劉易斯說到“肖恩也很明智的按我說的做瞭,但他以後在其他隊伍中可能就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去處理此類事情瞭。”

但在此將近十年後的今天,這種問題似乎仍舊存在。盡管我們在讓數據更智能化方面取得瞭諸多進步,盡管許多 NBA 球員們的射程也已經擴大,但這個冷門的小數據卻依然將被教練們所無視,被球員們所偏執。可也許事情也並沒有那麼糟糕,有人對此避之不及,便亦有人對此趨之若鶩。

伊萬 - 約翰遜是本德在亞特蘭大時期的老鷹球員,本德至今還記得這名強力前鋒日常是如何在球場四分之三位置訓練投籃的。“他相當強壯,”本德說,“事實上他那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在最後時間裡的賭一把,有時他拿下防守籃板後還有些進攻時間,但他也出手瞭。”

麥克德莫特稱這是一個會讓“大個子們不在乎”影響投籃數據的現象,並以他前內線隊友泰 - 吉佈森舉例說到“他對此夢寐以求。他會在整個球場的所有角落都練習出手,命中!他以此為生。”

在去年的 10 個月裡,吉佈森就展現出瞭他在這種情況下從容出手的兩個極端後果。一次是在去年三月,也就是剛被交易至俄克拉荷馬城的一周後,吉佈森中場哨響前在己方禁區攔截瞭一次橫跨全場的界外球長傳,並單臂將球完美的高拋瞭回去,最終籃球空心入筐。而另一次則發生在去年十二月,這時候他已經到瞭明尼蘇達,吉佈森在半場前最後幾秒抓下防守籃板再次如法炮制,但這一次籃球卻低於籃筐沒能命中。

籃球賽場上的這種球等同於 10 碼線內接住的萬福瑪利亞傳球(譯者註:橄欖球比賽中,終場前向著對方端區孤註一擲的超遠傳球達陣被稱作萬福瑪利亞,意為意為要成功需要來自神明的庇佑)。半場結束時電視鏡頭捕捉到瞭吉佈森隊友吉米 - 巴特勒對其的質疑“剛才那球特麼是個啥玩意?!”吉佈森對此隻能一邊哈哈大笑,一邊慢慢跑向瞭更衣室。

因此,顯然除瞭斯蒂芬 - 庫裡之外,聯盟中大部分最好的射手們都應該避開這種球。讓約翰遜和吉佈森這種角色球員們去自由發揮,也給德拉蒙德這種全明星球員一個在 12 英尺外出手的理由,讓他們有機會體驗這種稀有時刻。“我隻是覺得這樣很好玩,”德拉蒙德說到,“我對自己有信心,這種球我能投中。”

德拉蒙德至今仍對其第一次命中這種球記憶猶新,對手並沒什麼特別,僅僅在是他生涯早期的高中賽場上,當時他是在中圈附近出手的。“那時候我真的很年輕,”他談到,“那就像是我生命之中最偉大的時刻。”

譯者:justshuai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