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的絕地反擊

07-26

前幾天,銀聯雲閃付攜手 Apple Pay 推出優惠活動;6 月初,銀聯還聯合近 10 萬商戶打造 "62 銀聯雲閃付全民盛惠 "。看上去,銀聯正在模仿支付寶、微信支付的補貼套路。

然而,在熱鬧的補貼大戰背後,銀聯正在悄悄做一件大事——電子賬戶雲閃付模式,將互聯網公司與通信公司等機構的電子賬戶,直接接入銀聯雲閃付,並與銀聯境內外近 1000 萬臺商戶終端打通。

如果這件事情做成瞭,很有可能撼動中國移動支付格局。

銀聯在做什麼

你能否想象使用你的京東或者美團(新美大)賬戶,可以通過銀聯 POS 機完成支付?不用掃碼,不用刷卡,不用打開 APP,隻需要手機靠近 POS 機並驗證指紋即可完成支付。

重點是,你無需直接使用銀行卡賬戶,而是通過京東或者美團的支付賬戶,就可以在用手機在銀聯 POS 機上完成支付。

具體來說,你不需要綁定銀行卡到 Apple Pay、華為 Pay 或者小米 Pay 等手機錢包,隻需要綁定京東賬戶或者美團賬戶即可——這兩傢互聯網公司的賬戶,本身就綁定瞭銀行卡,並且支持綁定多張卡。

通過這樣的合作,銀聯把京東和美團的賬戶,變成瞭基於銀行卡賬戶的聚合支付賬戶,線上線下皆可使用。

與去年下半年銀聯和京東推出的白條雲閃付不同的是,當時京東賬戶接入銀聯網絡,借助瞭上海銀行和廣發銀行作為通道,生成瞭一張網絡卡片。這一次,沒有通道,京東和美團本身就是通道。

事實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早就實現瞭這一點。不同之處在於,京東支付和美團支付通過銀聯進行轉接清算,加入銀聯雲閃付陣營,同時支持 NFC(智能手機 Pay)和二維碼支付;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則是直連銀行、自主清算,力推二維碼支付。

這就是銀聯北京分公司目前正在推進的業務創新,被稱為電子賬戶雲閃付模式。這一次,銀聯超越瞭傳統的卡組織的定位,擁抱無卡支付,這也是銀聯 " 二次創業 " 的至關重要的一戰。

現在,你打開京東 / 美團 App,進入 " 我的錢包 ",就會找到京東閃付 / 美團閃付的入口,隻需簡單兩步就可以與手機 Pay 打通,從而接入銀聯雲閃付。

除瞭京東、美團,這一模式還計劃推廣到百度和中國聯通等公司。銀聯希望在產業鏈條中,引入更為市場化和互聯網化的大型機構,激活它們的力量,改變銀聯雲閃付目前的市場地位。

動瞭銀行奶酪?

如上所述,京東和美團的賬戶,可以直接應用於銀聯受理網絡,它們是不是享受到瞭銀行卡的待遇?看上去,銀聯此舉犧牲瞭銀行的一些利益。

真的如此嗎?銀聯北京分公司的有關人士告訴我,

目前合作的京東和美團都是互聯網公司,對銀聯來說支付賬戶更像是一個引流的渠道,為二維碼、雲閃付等銀聯和銀行的移動支付業務引入更多 C 端用戶。

銀聯北京分公司強調瞭以下四點:

一是銀行的基礎地位沒有被弱化。電子賬戶雲閃付模式一方面沒有根本改變資金的來源和流向的實質路徑,資金依然 " 從銀行進、從銀行出 ",沒有改變銀行作為唯一的 " 吸收公眾存款類機構 " 的地位;一方面沒有像其他 " 錢包 " 類應用那樣截斷瞭銀行、卡組織對商戶、持卡人的信息交流,是一項 "Passthrough Wallet" 式的創新,銀行對商戶、持卡人的把控能力沒有被削弱。

所謂 "Passthrough Wallet",意為穿透式錢包,這是銀聯對京東和美團支付賬戶的定位,它們主要扮演獲客、引流渠道角色;與之相對應的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所扮演的 "Staged Wallet"(滯留式錢包),它們截斷瞭銀行和客戶之間的資金流、信息流。

二是銀行能力得到瞭增強。電子賬戶雲閃付模式裡,支付機構及其賬戶是 " 渠道 ",定位於為銀行獲客、引流的渠道,既實現瞭銀行間接與互聯網機構 " 聯姻 " 實現線上批量獲客,也做大做強瞭電子銀行的無卡快捷支付通道。

三是為 " 三方模式 " 和 " 四方模式 " 融合提供瞭可行方案。電子支付雲閃付模式實際上為原有錢包模式轉型 "Passthrough Wallet" 提供瞭可能,在兼顧三方模式的利益前提下實現與四方模式的融合,可能是銀行體系能夠接受的最大邊界。

據銀聯人士介紹,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 " 三方模式 ",執行的是 "Staged Wallet" 方案,以中間賬戶截斷客戶信息、沉淀客戶資金。以往,商業銀行體系和銀聯多次與兩傢寡頭機構交涉 " 三方模式 " 與 " 四方模式 " 的融合,但是均收效甚微。近一段時期以來,在央行要求各支付機構斷開銀行多頭連接的大背景下,原有 "Staged Wallet" 將難以為繼。

四是將促進銀行 - 銀聯創新支付產品體系發展。銀聯雲閃付自推出以來,面臨著金融屬性產品黏性不高、客戶不活躍、場景構建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一直無法取得較大的市場突破。

通過與具有較強客戶運營能力、靈活營銷激勵機制的互聯網機構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商業銀行體系在體制機制、組織架構、產品運營等能力上的缺失,有助於銀聯雲閃付創新產品的推廣和應用。

銀聯北京分公司一再強調的是:

在支付機構賬戶納入銀聯體系的形式上,銀聯並不是給予支付機構一個 " 發卡 " 身份,支付機構及其賬戶隻是 " 渠道 ",為銀行獲客、引流的渠道。

" 不是真的讓她們去 ' 發卡 ',隻是給她們 ' 賦能 ',做好渠道,可控的渠道。" 銀聯北京分公司助理總經理丘鍵說。

據新金融瑯琊榜瞭解,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同的是,京東金融旗下網銀在線已與銀聯北京分公司簽約,將把所有銀聯卡交易信息 " 透傳 " 至銀聯系統,一段時期後條件成熟時再根據要求把資金交易實質切換至網聯或銀聯。

銀聯重新定義自己

盡管這項創新對銀行的實質影響並非負面,甚至積極意義大於對部分利益的沖擊。但是銀聯與銀行之間的微妙關系,又使得這項創新變得頗為敏感。

但是,對銀聯來說,當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橫掃支付市場,占據移動支付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之時,再不大步向前,乃至重新定義自己,恐怕翻盤的機會將越來越渺小。

留給銀聯的時間,其實也不多瞭。

丘健認為," 任何產品都有生命周期,任何業務都有增速拐點。不斷探索自身業務的內涵與外延,是所有機構必須始終不懈的戰略任務。" 正是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才有瞭這次創新。

所謂銀聯,顧名思義,銀行 / 銀行卡的聯合組織。當銀行業經營環境發生巨變,當銀行卡越來越淪為支付通道的時候,銀聯僵化地墨守成規,不僅於自身不利,也無法為推動銀行及銀行卡行業的創新發展做出貢獻。

一位銀聯高層曾指出,

" 我們已經很久看不見存折瞭,我們也很快將看不到實體的卡片。從有卡到無卡,反映的是從以卡片為基礎深化到以賬戶為基礎的支付內涵的變化。"

現實是,支付行業正在從銀行卡時代走向支付工具泛化的時代,也就是從有卡走向無卡。在此背景下,銀聯提出瞭二次創業,將自身定位為 "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式平臺型綜合支付服務商 "。

需要指出的是,電子賬戶雲閃付模式,並不是中國獨創。

據銀聯有關人士介紹,在國外,卡組織與支付機構在支付賬戶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的探索。如:PayPal 曾與相關卡組織在支付賬戶受理方面進行嘗試,合作發行瞭關聯 PayPal 賬戶的聯名卡,該卡可以在相關卡組織網絡實現受理。

還有機會嗎?

中國的支付市場,正處在一個高度復雜而激烈的混戰之中。今年早些時候,建設銀行與阿裡巴巴及螞蟻金服建立瞭戰略合作關系,未來雙方將實現二維碼支付互認互掃、支付寶將支持建行手機銀行 App 支付;工商銀行則推出聚合支付,並引入瞭微信支付。

再加上網聯的誕生,以及清算牌照的放開,一個前所未有之大變局。

作為國企的銀聯,不得不從被動防禦走向瞭主動進攻。隻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早已坐大,銀聯的二次創業,還有機會嗎?

過去很長時間裡,在移動支付戰場上,銀聯力推的 NFC 模式匯聚瞭銀行、手機廠商、通信運營商等眾多機構,產業鏈條較長,利益格局復雜,導致產品創新難以落地,一拖再拖之下,被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以二維碼迅速橫掃市場。

單就使用過程而言,銀聯獨有的 NFC(智能手機 Pay)是具備技術優勢的,無論是手機 App 內部的線上支付,還是線下終端支付,雲閃付比起微信和支付寶更簡單、快捷。

遺憾的是,在騰訊和阿裡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的情況下,銀聯在線上使用場景上並不占優,而 NFC 線下落地遠不如二維碼支付那麼簡單粗暴,再加上互聯網運營能力的欠缺,使得銀聯一直難以地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用戶體驗優勢。

如今,銀聯選擇瞭一條自我革命之路,全面擁抱無卡時代,與阿裡、騰訊之外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及其他非銀行機構結盟,通過引入更為市場化、互聯網化的力量重整河山。

中國移動支付格局會因此改寫嗎?時間會給出答案。

本文最後,引用一位銀聯人士近日的一條朋友圈(略有刪減):

1、前輩們 15 年創立瞭銀聯,我們 15 年後努力重新定義銀聯卡。

2、卡片在弱化,賬戶在加強。我們面對的將是 " 賬戶 +" 的新時代。

3、本質上,我們所做的是對支付賬戶地位的追認,也是對銀行能力的補強。未來,我們試圖提供 " 三方模式 " 和 " 四方模式 " 融合的一種可行路徑。歡迎來談。

4、我們手上沒有那麼多牌,有的就是眼前的這張網絡。張開雙臂,擁抱珍惜她並能努力挖掘她潛能的夥伴。

5、卡組織六十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很努力。

更多精彩內容,關註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 App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