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秘密研發瞭一款新 App,想幹什麼?

08-12

我發現瞭一款特別無聊的投票 App ——蝦頭。

這款 App 每天都會精選 12 個問題進行二選一投票,沒投夠還可以在 " 發現 " 中繼續投,還可以自己發佈投票內容。

裡面的投票主要是這樣的:

你和朋友聚餐,吃小龍蝦還是烤串?

你喜歡咸豆腐腦還是甜豆腐腦?

你和男友分手瞭會刪除所有聯系方式嗎?

你在休息日願意打王者榮耀還是和朋友出去唱 KTV?

假如地球上隻能有空調和冰箱中的一個,你選哪個?

夏天應該穿拖鞋還是涼鞋?

……

系統會跟據投票計算和匹配值高的用戶聊天。玩瞭一周,我被推送的匹配值最高的兩個用戶分別為 100 分和 88 分。

蝦頭 7 月 25 日在 App store 低調上線,運營公司北京慕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傢全新成立的神秘公司。但官網的源代碼裡出現瞭快手的 CDN,xiatouapp.com 域名曾經標題為 " 快聊 " 上線前一刻才改為蝦頭,而至今蝦頭的 Android 版安裝包至今還是 kuai.chat.app。

在蝦頭裡,我最終發現瞭快手創始人程一笑——蝦頭正是出自快手,而且它目標可能是一款面向年輕人的聊天、社交產品。

大傢都以為快手在憋瞭半年大招之後,會開懟今日頭條,沒想到它卻調轉瞭炮口對準瞭微信。

投票,一個奇怪的切入角度

如果說將 App 與公司主體切割的這麼開,而且藏得這麼深是為瞭避免引起競爭對手的懷疑。

那麼更讓人產生疑惑的是,為什麼看起來前期籌備瞭許久的 " 快聊 ",在上線之後變成瞭一個以投票、表態為主體的奇怪 App。

在社交領域裡,微信、QQ、微博霸占瞭用戶必需的強關系鏈,其他 App 再想搶奪這些關系,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也未必能做得成。

而投票其實隻是一個 " 邊緣功能 ",微信、QQ 和微博裡都有對應的投票插件可以在用戶主動提出需求的情況下實現這一功能。

但我玩瞭蝦頭之後,發現確實有一種社交需求在這裡被滿足瞭——站隊。

站隊這件事我們經常在社交產品裡見到—— " 什麼,地震你不捐款?你是個傻 x 吧 "," 什麼?三生三世很好看?你是個傻 x 吧。"," 什麼?你竟然覺得兇手很可憐?你是個傻 x 吧。"

不管哪個平臺,都有你看著不順眼但幹不掉的傻 x。

當你看著心機婊同事在朋友圈曬他(她)工作有多努力,父母阿姨舅舅們在朋友轉發 " 不轉不是中國人 ",有沒有拉黑的沖動?

當你的 QQ 空間被同學曬娃刷屏,而且娃的裸照連馬賽克都不打的時候,有沒有一種憤憤不平叫 " 就你們傢有娃,就你們傢有男娃 "?

當你看不慣某個微博大 V 的裝 x,噴瞭幾句就被掛出來的時候,能不能就此退出微博?

作為生活的必需品,你隻能容忍微信、QQ、微博志不同、道不合的 " 朋友 ",甚至也要不定期曬曬加班,假裝一下歲月靜好。

可是,除瞭你的同學(QQ 空間)、你的父母(朋友圈)和你的興趣(微博)之外,再也沒有一種強關系能讓用戶容忍 " 一個傻 x 出現在我的時間線 " 裡——其他的所有社交 App 裡,你和那裡面的用戶建立的都不是強關系,所以一旦有傻 x 出現,你就會拉黑,甚至卸載 App。

微信、QQ、微博之外的社交 App 讓用戶願意用的前提就是,不要讓用戶眼中的傻 x 出現在他眼前,並且讓他找到認同感。

豆腐腦是吃甜還是吃咸,夏天該吃小龍蝦還是烤串,沒有標準答案。可是在暴躁、易怒、愛撕 x、愛站隊的用戶心中,他喜歡的就是對的。

有這樣一群人需要站隊,也是商機嘛——讓他們開開心心站隊,找和自己看法一致的陌生人。於是,投票 App 產生。

從我肉眼觀測到的蝦頭用戶來看,這種投票 App 確實能顯著的吸引年輕用戶——或者反過來說,對於我這種已經工作瞭許久的上班族來說沒什麼吸引力。

在蝦頭裡,我遇到的最小的用戶隻有 10 歲,最大的也隻有 16 歲。在系統匹配的時候,如果你自己的性別男就是一堆小妹妹,如果你自己的性別女就是一堆小弟弟。

我在裡面隻有被稱作 " 阿姨 " 的份兒瞭。

但二選一能投出朋友嗎?不能!

然而,有人的地方一定會有意見沖突。

在微博上,你表達一下意見,可能就被 " 大 V" 掛瞭;在朋友圈裡,你表達一下意見,可能就會被父母教訓;在 QQ 空間裡,你表達一下意見,可能會被同學嘲笑。

在投票 App 上,你在豆腐腦是吃甜還是吃咸的問題上找到同黨,可以愉快的做朋友瞭。可這個朋友在夏天未必和你一樣喜歡吃小龍蝦,朋友又做不成瞭。

除非一直能保持每個蝦頭用戶之間若即若離的狀態,否則蝦頭的用戶之間是 " 社交不起來 " 的。我分別和之前與我匹配度為 100、88 的用戶都打瞭招呼,但他們都沒有回復我的消息。

而就算真的回復瞭,我也很難把話題繼續下去,我能怎麼說?"Hi,我看到你也喜歡吃小龍蝦,我們一起去吃小龍蝦好嗎?" ——可蝦頭的匹配又不是同城的。

在之前探探火的時候,有一款類似的產品叫 " 如故 ",這款產品初衷是好的——讓每個用戶除瞭在顏值上互相匹配之外,還要三觀一致。這個如故的解決方法和蝦頭差不多,每個用戶進去之後,要先做一大套心理 + 三觀分析題。

結果是,志同道合的看不順眼,看順眼的互相覺得對方人美智商低,在實際體驗中匹配成功率比探探低瞭一個數量級。

這種以投票、興趣或三觀切入的社交 App 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的品類,早在 2014 年,就有過類似的創業產品叫爆炸投。然後,就和其它許多誕生於那個年代的社交 App 一樣,迎來瞭死亡的結局。

95 後 00 後用戶總是標榜擁有自己的個性,但其實在一次又一次尋找強烈的認同感的站隊過程中卻失去瞭真正有可能抱團的機會。以二分法來看待一切事物的人,沒有辦法理解世界上不會有兩個人對所有問題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利用二選一的投票機制,也許確實能把一些在 QQ 空間、微博和微信裡 " 玩的不順 " 的年輕用戶吸引過去。但如何讓他們在 App 裡社交,似乎暫時仍然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稍微想遠一點,蝦頭裡其實內置瞭群聊和用戶發起二選一投票的功能,也許未來蝦頭會主攻中小學校園市場,這是一塊在人人網之後再也沒人攻占下的領域。

如果真的是如此打算,那蝦頭已經成功瞭一半。

因為,在那種以班級為單位的封閉小環境裡," 誰和誰是一派 " 的總是最能挑動每一個成員的積極性。一旦班級裡有兩三個用戶開始玩一個產品,那麼其他同學就要為瞭 " 不被排擠 " 而被迫參與社交。

但是,站隊並不能讓你交到朋友,隻能讓你和朋友劃清界限。就算真的吸引瞭這樣的校園用戶,蝦頭還要解決 " 一畢業就卸載 " 這個克死人人網的老問題。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