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認識賈躍亭

08-11

7 月初,樂視資金鏈斷裂的消息一個接一個。有人問我怎麼評價?我說,不認識賈躍亭。雖然沒有勇氣像預告優步死亡那樣對樂視,但我有權保持沉默。從樂視出世到出事這幾年間,對樂視,我始終一言不發。在我的互聯網評論生涯中,這是罕見的。今天解釋一下為什麼。

外界把賈躍亭當作搞互聯網的,但我所在的互聯網圈,一直拿他當外人。大傢也說不清楚為什麼。人們現在可以註意一個細節,賈躍亭結交的人,或有權、或有錢、或掌握媒體,但很少跟互聯網圈來往,甚至連他的互聯網生態研究院都不找互聯網專傢,專找不懂互聯網的人。似乎在刻意躲著懂行的人。而我身邊真正搞互聯網的人,幾乎從來沒有跟我說過一句他的好話。這恐怕是外界所不瞭解的。

現在回想起來,賈躍亭與大傢格格不入,可能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對官的態度。2000 年前後起,互聯網界開始變得談官色變,不再把官當作一種資源來炫耀。因為發現,投資人一聽說你有權力作為核心資源,不僅不喜,反而扭頭就走。後來才瞭解到,他們的心理是,將來投資人調整你的業務時,官一句話就可以否瞭,會有理講不通,所以一開始就 " 惹不起,躲得起 "。樂視一起步,就與山西系的權力有著千絲萬縷的個人淵源,身上具有煤老板、房地產那類的官商的血脈,這一點與互聯網格格不入。互聯網界流傳自己的賺錢 " 戒條 ":一不靠老子(泛指權力),二不靠刀子,三不靠裙子。其中首先就不能靠權力。我要檢討的是,明知如此,但還心存幻想,萬一官與商能共榮,樂視不是打破戒條,走出新路瞭嗎。現在看來,官商必死的戒條,在互聯網圈不僅沒有打破,又新添一例。至於為什麼神通廣大的權力,各行各業皆靈,一到互聯網商業就瞎火,等中國互聯網成功之謎破解後一並再說吧。

二是對錢的態度。1998 年起,由瀛海威的失敗,互聯網圈有瞭一個痛徹骨髓的教訓,找錢不能找銀行,一定要以風投為主。道理在於,互聯網本質特征是高風險、高收益,銀行本質是低風險、低收益(有時是高收益)。高風險業務不適合找低風險投資,否則會被具有風險回避天然傾向的投資者逼死。賈躍亭又是第一個打破這個 " 戒條 " 的人,居然把命拴在招商銀行身上。他如果肯虛心問問互聯網的過來人,大傢都會指出,這是傻冒行為。目前樂視遇到的問題,對風投來說,可能不算個事,但招商銀行必然如此。馬雲連香港股市規則都認為短視,寧可自己辦銀行,也不找銀行借錢。銀行投資更適合短線收入模式,但樂觀長處恰恰不在這方面。樂視的資金(特別是非上市體系部分)是錯配的。賈躍亭心臟很大,但缺在這方面。

三是對顧客的態度。賈躍亭諷刺阿裡與騰訊 " 專註 ",這又是一個莫名其妙。阿裡與騰訊在業務多元化方面算是挺 " 花心 " 的,居然會被認為專註。隻能認為,賈躍亭說的專註,不是指業務,實指對顧客的癡心一片,做得太實在瞭。這就坐穿瞭互聯網業 " 戒條 " 的底線瞭。賈躍亭令許多人迷惑,以為他是互聯網人的一點,是他的夢想與情懷。但與誇誇其談不同," 夢想要有,萬一實現瞭呢 " 這句話的重點在實現,而不在夢想,更不在萬一。賈躍亭令人眼花繚亂的運作背後有一條主線,就是過分以投資人的熱點為軸心。而 " 實現 " 夢想的要點卻不在這裡,而在於專註顧客體驗(哪怕短期不盈利),一旦把握住瞭,要駕馭投資人,馬雲不要香港股市的錢,擺明瞭就是不全聽投資人的話,認為投資人不如他瞭解顧客。如果在業務上不專註、不務實,那樣就變得與投機區別不大瞭。投機者被資本人玩死,不是被資本本身玩死的,而是因為投資者本質上希望企業傢代他們專註於顧客,否則顧客會玩死投資人。

四是對商業模式的態度。這主要涉及我個人成見。柳傳志誇賈躍亭的商業模式變硬件收費為軟件收費,我恰好認為這完全不是互聯網的路子。樂視的內容收費,是我一向反對的。

責任編輯 / 薑奇平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