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2 點的臺北 101 Apple Store 門口,零散的消費者問著保安 iPhone X 開售的問題,然後略帶失望緩慢離去。
門口保安問:" 你們有預約嗎?"
我身邊的臺灣小情侶說:" 沒有約到,但我看新聞上說也許有現貨,所以來撞撞運氣。"
保安又說:" 沒有預約不行啦,沒有現貨的,都要預約的,明天預約再來好瞭。"
蘋果官方零售店 Apple Store 登錄臺灣的第一年,顯然臺灣的消費者還沒有適應蘋果的銷售模式。
已經數不清這是我跟進的第幾次 iPhone 首銷,iPhone 8 開售那晚我在北京三裡屯,而今天,因為出差的原因,剛好有機會來到臺北 101 大廈下的 Apple Store。體會完全不同的消費電子市場。
101 大廈 1 層的 Apple Store 是在今年 7 月 1 日開業的。也是臺灣地區第 1 傢蘋果官方零售店。蘋果十周年後才來開店,可算是苦瞭臺灣地區的果粉。就在這傢 Apple Store 開業時,有不少臺灣網友說:" 終於不用看經銷商一堆死魚臉,愛給不給的 "、" 經銷商遇到很多臭臉的店員,超不爽 "、" 臺灣人已受夠代理商那副嘴臉。"
然而 iPhone X 開售前夜我在 Apple Store 門前坐瞭個通宵,從 2 號晚上 10 點到今天凌晨 3 點,五個小時的時間,並沒有一個臺灣消費者來 Apple Store 門口排隊,成為 iPhone X 這款爆款新機的首個臺灣用戶。
講講我這一夜的故事吧。漫漫長夜,我與同樣在 Apple Store 門口的三名外國人和一位臺灣同行聊瞭得有倆小時,也算是陪我熬過瞭整晚最困的那個時間。
臺灣的 Apple Store 與大陸相同,都是需要提前預約才能到店取貨,而且門口保安會嚴格按照預約時間來安排消費者進店購買。所以提前通宵到店等待的其實隻有三種人:
純粹的果粉,期待第一個進店
2. 不知情想要碰運氣的普通消費者
3. 我的同行,媒體人們。
10 點中到瞭 Apple Store,沒多久之後身邊來瞭個亞洲面孔,我用中文問他是不是也來等 iPhone,他擺擺手,意思是不會中文,我就切換成簡單的英文寒暄兩句,結果也沒有什麼回應。隻留我尷尬苦笑,繼續等待。
過瞭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臺北突然下去瞭大雨,地鐵口竄出瞭一個拖著行李箱的瘦弱少年,坐到瞭 101 商場的門口,一聲不吭掏出瞭自己的 iPhone SE 玩瞭起來。
三人,沉默。
沒過多久保安出來瞭,跟我們說蘋果都需要預約,不鼓勵排隊,這時保安才發現,三個人中隻有我聽得懂中文,第一個小哥是一位不會說中文英文也不夠好的韓國人,第二位瘦弱安靜的小夥子來自日本,預約瞭 3 號下午取貨的 iPhone X,希望能早些來排隊,早些買到自己想要的 iPhone。
在之後的一個多小時時間,店門口路過瞭不少臺灣本地人,和一對香港小情侶。他們在遇到保安之後,都詢問說是不是早上八點就能買到現貨,在網絡上看到說是可以直接購買,但都在獲得否定答案之後不歡而散,有的說有朋友在運營商可以排隊買到,就準備轉戰運營商,繼續嘗試在第一天買到 iPhone。
101 大樓商場的保安不太耐煩的走瞭,出來想要哄這些果粉離開廣場,這時候出現瞭一個白人面孔,從他手中舉著的相機和他的眼神,我是一眼就看出來他是記者。而在隨後的交流中,他也表示,他是英國人,在臺灣做一傢小社會媒體,寫一寫反應社會現狀的內容。然後非常中國地遞給我瞭一張名片,上面是他們網站的 Facebook 網址和他的 line 賬號。
於是,一個英國媒體,一個幾乎無法正常交流的韓國小哥,一個沉默寡言的日本小夥子,還有我這個來自中國大陸的科技媒體聊瞭起來。
語言的差異成瞭最大的障礙,而障礙的橋梁真是簡單實用:Google 翻譯。
英國記者用中文打字翻譯成韓文,說這樣翻譯更加準確。韓國小哥費勁半天打出瞭一行略讓人同情的話:我知道我沒有預約,他們說沒有預約不能買,但我就是想要 iPhone X。
日本小夥子說自己手裡的 iPhone 5s 用瞭 2 年瞭,iPhone X 是他最近幾年最想買的一款手機,剛好他來臺灣旅遊,所以想撞撞運氣,看看能不能提前付款提貨。
英國媒體人說自己主要報道臺灣社會,自己對 iPhone 不感興趣,隻是過來看看有什麼可拍的。話還沒停身後來瞭個臺灣本地人,有預約,但是預約在下午,同樣來撞運氣。後來聊天才知道,他是臺灣的媒體人,今天下午剛剛在北京參加完 OPPO 的新機發佈會就回臺灣,為的就是能盡快拿到 iPhone X。
臺灣媒體問我是不是來 HTC 發佈會,我說是的,剛好沒來過臺北就來轉轉。他笑著說:" 這就對瞭,HTC 還是比 OPPO 有更多人看。"
我笑而不語,但心裡想著,臺灣與大陸地區的手機消費者確實挺多差異,媒體認知也有很多不一樣。
尬聊一會兒,大傢都因為疲勞失去瞭繼續等待的希望,韓國小哥傷心離去,但看他的眼神,我覺得他白天肯定還會再回來,日本小夥子決定回到住處耐心等待,英國記者拍到瞭想要的素材,準備回去發 Facebook 和 Twitter,而臺灣媒體人,決定到處轉轉,晚點再來提貨。
更重要的,零散的臺灣消費者還時不時出現的 Apple Store 門口,因為暫時沒有預約而被保安勸離。
事實上,不是臺灣消費者真的太多擠到沒有預約,而是臺灣消費者對蘋果官方零售店的銷售模式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因為在 10 月 27 日預約當天,預約開始後十多分鐘,我依然能從臺灣區蘋果官網約到 iPhone X 11 月 3 日當天的到店取貨。
坐在店門口發呆,在想現在國內是個什麼樣的狀況。估計會和現在的臺灣是一幅完全不同的光景。國內的 iPhone X 炒得雖熱,但首批供貨充足,脖子上金鏈子愈發粗壯的黃牛們似乎也沒法加價太多,隻能靠著第一天的首銷盡量走量,賺一筆狂熱果粉的 " 信仰充值費 "。
而 iPhone X 的市場反饋,整體銷量,供貨情況,其實才隨著今早 8 點的開售剛剛開始。故事可以接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