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Model 3 細節實拍,你還有哪些選擇?

07-31

" 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它的某處藏著一口井。"

對於特斯拉,這口 " 井 " 就是內華達荒漠深處的超級工廠 Gigafactory。

昨日在 Fremont 整車工廠交付的 30 臺 Model 3,每一臺底盤都塞滿瞭產自 Gigafactory 的新型 2170 電池。

微信搜索並關註愛范兒旗下公眾號董車會

回復關鍵字:特斯拉

獲取 Model 3 現場一手試駕體驗

3,在什麼情況下等於 4?

不論你對特斯拉、對 Elon Musk 持褒持貶,都很難否認,非要在汽車行業找出一顆 " 蘋果 " 的話,當然且隻能是特斯拉。

2012 年的 Model S 像是 2007 年的初代 iPhone:它讓世人驚嘆,第一次將接近汽油車續航的純電動車化為現實;它為人羨艷,從好萊塢比弗利山莊到紐約曼哈頓都趨之若鶩;它門檻高企,口袋裡掏出黑色車模狀鑰匙一度成為身份象征;它又欠成熟,曾被恥笑 " 百萬豪車十萬內飾 ",特斯拉幾次改良才得翻身。

如果你還有印象,在國內,蘋果手機走進大眾消費者的口袋,正是由 2010 年秋那臺 iPhone 4 始。

這是第一臺當年最新發佈,軟硬件基本無硬傷,實際分攤成本易承受(中國聯通合約計劃)的蘋果手機。

Model 3 呢,它將車頭 T 字標的光輝,由 " 百萬豪車 " 下放至所謂 " 中產傢庭 "。它吸取瞭從 Model S 到 Model X 的意見和教訓,規避瞭諸如 " 鷹翼門開門漏雨 " 之類的低級愚蠢。

從 iPhone 初代、3G 到 3GS,蘋果分別賣出瞭 600 萬、1500 萬和 3000 萬臺。而到 iPhone 4,這個數字一步躍至近 1 個億。

Model S 和 X 加在一起,至今賣出 20 多萬臺。而到 Model 3,特斯拉手裡已攥著 50 萬份預訂訂單。

創新不新,但改進繼續

如果你常埋怨麥當勞的漢堡不好吃、星巴克的咖啡不好喝 …… 除瞭說明你味覺正常外,可能還意味著需要補補商業細胞——比如為什麼會在潛意識裡,以為這樣全球性標準化的餐飲巨頭,是單憑更好的味道立足的?

對一輛 3.5 萬美元的量產純電動車要創新要革命,那也一定是期待值過於高瞭。

但 Model 3 依然在改變,在一些細小的層面上——特斯拉終於學會瞭汽車用戶心中的價值象限。

去掉瞭自動彈出式門把手,Model 3 換用外觀類似、但成本更低的手動按壓彈出。這確實是簡配,但看看阿斯頓 · 馬丁標志性的同類把手,你就會寬慰不少。

Model S、X 被吐槽內飾簡陋,那好,Model 3 幹脆直奔極簡的傢居感。除瞭吸引眼球的 15 寸大屏,你是否留意到,藏在前排飾板間隙那一整條空調出風口?

從近五米長的大型轎跑(Model S),來到 4.7 米長的中型車,相比汽油車,特斯拉純電動力的空間優勢又一次顯現。

可以註意到 Model 3 的側面比例,相比寶馬 3 系、奔馳 C 級等同級汽油車有所不同:前輪軸中心到前門立柱(即所謂 Dash to Axle)間距要短得多,因為沒有瞭傳統後驅汽油車所需的中央變速箱和傳動軸。

直接成果是,昨天經董車會現場試駕體驗,車長 4.69 米的 Model 3,後排縱向(腿部)空間直逼 4.76 米的 3 系 Li 加長版。

雖然看上去,Model 3 是轎跑風格的溜背式設計。但實際上 1.44 米的車高,完全是正統轎車水平。更飽滿的車頂弧線帶來瞭更多頭部空間,當然,也使得側面線條更 " 圓潤 " 瞭,車頂像個小胖子。

底盤方面,Model 3 受限於成本,沒有沿用 Model S/X 的全鋁車身,轉而采用鋼鋁混合結構。但出人意料的是,Model 3 實現瞭 1.6-1.7 噸的車重。

由於需要搭載沉重的電池,純電動車一般都會比同等大小的汽油車重上不少。如 Model S 雖然車身使用更輕的全鋁材質,但整體重量依然達到瞭 2.1-2.2 噸,同級的奧迪 A7、奔馳 CLS 都在 1.8 噸左右。

而鋼鋁混合的 Model 3,僅比 1.5 噸上下的 3 系、C 級重瞭 100kg。這一方面,是因為 Model 3 續航裡程(電池容量)要小於 Model S(目前 480km 起)。另一方面,也可能和新型 2170 電池不無關系。

值得註意的是,這次 Model 3 的兩個續航裡程版本車重並不一致:

續航 354km、售價 3.5 萬美元版:1609kg

續航 499km、售價 4.4 萬美元版:1730kg

這意味著,高續航版是增加瞭電池容量來提高裡程,而非在低續航版上通過軟件鎖住續航。從低到高續航升級需要從硬件上增加電池,而非 OTA 升級解鎖即可。這隊低續航版的車主是個好消息:不必載著那部分不能使用的電池,拖累本就不多的續航裡程。

(Model X 的雙叉臂前懸)

Model 3 的懸掛沿用瞭前雙叉臂 / 後多連桿結構,對提高操控性能有理論上的幫助。至於取消瞭 Model S/X 上的空氣懸掛,改為常規彈簧,這在此級別上倒無可厚非。

Model 3,和它的 " 小夥伴們 "

參考 Elon Musk 之前的言論,加上昨天交付現場的表態,到今年底 Model 3 將達到兩萬臺月產量,明年將盡可能實現月產四萬臺。

這樣估計,特斯拉現有的 50 萬訂單,將會在 2019 年前完成生產並交付車主。Musk 本人昨天也表示,在美國市場即便現在下訂單,也可實現 2018 年內交車。

但畢竟,在 2018 到來前的這半年裡,國內依然看不到 Model 3 的身影。而對於現在還未下單的購車者,能拿到車的時間最早也要到 2018 年末。

雖然眼下 Model 3 還全無敵手,但放眼至 2018 甚至 2019,我們會看到一個諸侯並起的電動豪華車戰國。

寶馬純電 3 系

(寶馬 330e Hybird 混動)

Model 3 刺入瞭寶馬最具統治地位的利益市場——中型四門轎車,當傢車型 3 系自然不會坐視不管。

寶馬 CEO 此前已經確認瞭 3 系、MINI 和 X3 都將推出純電車型。最早在 9 月份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純電 3 系就會正式發佈,續航將達到和 Model 3 同級的 400km 左右。

面對純電 3 系,Model 3 也許會在自動駕駛輔助、電池和充電技術上稍占優勢。但 3 系一向為人稱道的底盤操控性,以及寶馬更精良的內飾,很可能會讓 Model 3 的一部分訂單車主們動搖。

別忘瞭,雖然特斯拉手握 50 萬訂單,但在付清全款交車前,這 1000 美元都是可退的。

另外緊隨其後,還有 2019、2020 年推出的 MINI 和 X3 電動車。後者還會對特斯拉計劃中的緊湊級 SUV Model Y 造成威脅。

蔚來 ES8

雖然 ES8 是一款七座大型 SUV,車型結構上瞄準的是更貴的 Model X。但蔚來的國產加初來者身份,使它的預計售價落在瞭 40-50 萬元區間。而 Model 3 入華後,加上稅費和必要選配,售價大致會在 35-45 萬元上下,同 ES8 部分重疊。

更重要的是,剛剛曝出量產車諜照的 ES8,將會在今年年底開賣,並於明年初開始交付。蔚來 400km 以上的續航也和 Model 3 相差無幾。

ES8 差在品牌力遜色一籌, 價格可能稍貴,技術口碑和可靠性未知。但車型從五座中型轎車,升級到七座大型 SUV,還有蔚來更貼合國人的內部設計,加上快速換電(池)功能,ES8 對於純電動車的潛在車主,同樣是不小的吸引。

捷豹 I-PACE

同樣是 9 月法蘭克福,一向守舊傳統的捷豹準備打破枷鎖,拿出純電動 SUV 車型 I-PACE。

4.7 米的車長和 Model 3 相當,但 I-PACE 是一款更為國內消費者鐘愛的(準)SUV 車型。

不論是續航裡程,還是發佈、生產、交付進度,I-PCAE 都和前幾位小夥伴高度接近。如果僅從這個大小的電動 SUV 上比較,實際上,捷豹要比 Model Y 還在研發中的特斯拉提早瞭很大一步。

一百多年前的那個冬天,美國密歇根州高地公園工廠門前,亨利 · 福特看著歷史上首條流水線生產的 Model T 時,是否想到過他是在親手 " 給世界安上輪子 "?

350km 起步的續航,3.5 萬美元的起售價,15 英寸的液晶大屏,5.6s 的加速成績,亦或是車頭車尾的 T 字標,都不是特斯拉賦予 Model 3 的終極法寶。

當三年後,沙漠中的那座超級工廠毅然開動,亨利 · 福特安上的那些輪子,終於在我們這一代接上瞭太陽。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