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距離電競選手還有多遠?

07-26

電競比賽現場的熱血沸騰,總能有不少粉絲引申出後悔當年沒有認真玩遊戲的結論。電競選手們使用的顯示器、鍵盤、鼠標、電腦品牌並非奢侈品,並且觸手可及。抱著 " 教練,我想我還能搶救一下 " 的心態,感覺拼上裝備,再加上那麼一點點運氣,變成世界冠軍,走向人生巔峰似乎隻差一步。別急,現在我們就來討論距離電競選手,我們還需要哪些裝備。

電競無需妥協 | 從太空大戰到億元獎金大賽

電競無需妥協 | 電競和直播 究竟誰成就瞭誰?

裝備 1:144Hz 顯示器

60Hz 想打電競一定是騙人的。正因為如此,在 LCD 顯示器剛普及的年代,電競選手仍然抱著 CRT 顯示器不放,因為 CRT 的刷新率在當時遠高於 LCD。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144Hz 及以上的 LCD 顯示器已經成為所有賽事、訓練的標配,更高的屏幕刷新速度才能確保捕捉到對手的移動位置,從而做出比別人更快的判斷。

一旦顯示器達到 144Hz 以上,多出的刷新率就變得無關緊要瞭。即使對於一線電競選手而言,240Hz 刷新率的顯示器提升效果也遠不如 60Hz 到 144Hz 那麼突出。更何況更高刷新率顯示器並非比賽標配,適應 144Hz 刷新率是必要條件。

至於 G-SYNC 或者 FreeSYNC 之類的自適應同步技術,對於電競選手而言也並非必需品。這個習慣很可能是早期兩款技術遺留下來的 Bug 較多而造成的,畢竟電競賽場上的主機能夠輕松提供超過 150fps 以上的幀數。當然 G-SYNC 或者 FreeSYNC 主要是解決低幀數下的畫面問題,高幀數遊戲廠商往往還會提供另一個技術,比如 NVIDIA FastSync,不同於 G-SYNC,FastSync 不需要顯示器搭載芯片支持,顯卡自身依靠驅動就能實現。

裝備 2:合理的賽事佈局

一場國內聯賽的總決賽成本,絕不會輸給一場地方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有意思的是,在一場職業聯賽中,遊戲主機不一定是一臺高性能電腦。以《英雄聯盟》為例,當前集成顯卡已經能夠保證比賽達到十分流暢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一些筆記本廠商能夠直接贊助一些 LOL 或者 Dota 2 一類的競技比賽。

但是如果遊戲換成《守望先鋒》或者《CS:GO》,主機的畫風就馬上不一樣瞭。GeForce GTX 1070 是基本款,如果有必要則會用上 GTX 1080 Ti,但電競遊戲隻會用單顯卡作為配置,因為競技遊戲對雙顯卡支持都不大好。

比賽現場真正昂貴的負責轉錄、直播以及講解的平臺,這套平臺需要整合比賽、主持人、講解員的畫面和聲音,並最終壓制成視頻提供流播,至強 E 級處理器是基本款,緊接著數塊 NVIDIA Quadro 顯卡組,數 TB 的 PCIe SSD 以及動輒 128GB 甚至更高的內存。

為瞭維護遊戲的公平性,每一局比賽結束之後,比賽主機上的硬盤會被拔出來進行重置,確保每一個玩傢所處相同的環境。而母盤則會在職業聯賽的籌備階段就被制作好,並進行封存。每場比賽結束後,母盤才會被拿出來,通過磁盤拷貝機將電競主機中的 SSD 重新擦寫。因此每一臺電競主機都會被設置成可快速拔插硬盤的設計。

重置比賽環境大概需要 10 分鐘左右的時間,在每場比賽中如果雙方交換場地,講解員、主持人甚至 Coser 都會出場 20 到 30 分鐘的時間,這個時間後場會用來更換硬盤,電競選手則會先將自帶的鍵鼠準備好,或是接受現場采訪。

耳麥則是選手之間溝通的重要保障。現場對交流的影響可能會有很多,比如粉絲吶喊、背景音樂或者賽事場地本身非常吵雜。電競耳機通常都會經過降噪處理,特別是需要聽聲音辨位的 FPS 遊戲,主辦方甚至會將音頻系統獨立出來。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