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國市場遺憾謝幕的一眾國際品牌最近打起來回歸大旗,與之相對的是,華為手機也開始瞭真正進入美國市場的征途。
據新浪科技援引外媒的報道,美國最大移動運營商 AT&T 暫時同意,明年上半年在美國開售華為即將發佈的旗艦手機。
國產品牌在艱難地走出去
每次盤點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現狀,大傢都會這樣來一句:「國產手機正在強勢崛起」。這句話的前提是全球出貨前五的廠傢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廠傢占瞭三個;出貨前十的廠傢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廠傢占瞭七個。國產手機廠傢的表現不可謂不耀眼。
但另一方面,即使國產手機廠傢們做到瞭如此大的體量,這些出貨量巨大的國產品牌依然很難讓普通消費者有「國際大品牌」之感。原因無他,這些品牌能做到出貨位居全球前列的很大原因是得益於他們在中國本土市場的近乎橫掃的強勢表現,但在歐美等發達國傢市場,中國品牌依然難以真正立足。
即使是全球市場做到前三的華為,2016 年 6 月,也被美國商務部要求提交有關向古巴、伊朗、朝鮮、蘇丹和敘利亞出口或再出口美國技術的出貨信息。
專利是一個大麻煩
對於這些想要真正走向海外,乃至打入歐洲、美國的國產品牌,「專利」一詞絕對是繞不過去的坎。
一些國產品牌在進軍印度時,想必已經領教過專利訴訟的厲害。而美國市場的專利訴訟比之印度,其嚴格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 HTC,該公司曾在美國有過輝煌,最後卻因為專利糾紛而被禁售,最後 HTC 在美國市場落得個一蹶不振。
對於想要在歐美市場真正做大、站穩的國產品牌,HTC 便是前車之鑒,更不用說,部分國產大牌的核心技術專利還沒有 HTC 多,如果他們貿然進入美國市場,其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華為在美國要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貿易摩擦和專利糾紛就顯示十分重要瞭。
華為要在 2018 年成第二?
根據 IDC 最新發佈的數據,華為在 2017 年第二季度售出 3850 萬部智能手機,與蘋果的差距縮小到瞭 250 萬部,市場份額的差距更是縮小到瞭不到 1%。而華為此前一直沒能與美國市場上的運營商達成合作,以至於美國消費者想要購買華為手機隻能通過百思買、亞馬遜等渠道,而非他們最喜歡的手機運營商渠道。由此,華為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不到 1%,而蘋果在美國市場份額接近 45%。
對於華為而言,在美國主流渠道開售手機,將極大地補全自身渠道上的短板,為追上蘋果做足準備。餘承東此前表示,華為要在 2018 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如果這次與 AT&T 合作順利,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