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hable 中文站 8 月 5 日報道
華碩 Zenfone AR 終於在美國正式開售瞭。這是第二款安裝瞭谷歌 Tango 3D 深度跟蹤技術的 Android 手機,消費者可以從運營商 Verizon 處以全價 648 美元(約合人民幣 4355 元)或者 29 美元(約合人民幣 195 元)/ 月 x24 個月的分期付款方式買到它。
AT&T 或 T-Mobile 的用戶可以花費 5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4025 元)(64GB 內存 +6GB RAM)或 6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4697 元)(128GB 內存 +8GB RAM)買到解鎖版 Zenfone AR;但是如果你是 Sprint 的用戶,那就愛莫能助瞭。
雖然這並非第一款消費者 Tango 手機(聯想去年發佈瞭 Phab Pro 2),但是 Zenfone AR 仍有重要意義,因為它不像 Phab Pro 2 那樣配備瞭一塊 6.4 英寸的大屏,而是一塊 5.7 英寸的四倍高清屏幕(2560x1440 像素)。
華碩在過去的 7 個月裡多次展示過這款手機,CES 展會、移動世界大會和 Google I/O 大會上都出現過它的身影。雖然它不是全金屬材料的,但它是華碩迄今為止開發的最好的手機,至少在旗艦 Zenfone 系列手機中是最好的。
這款手機的配置也很不錯。它搭載的是高通驍龍 821 芯片、6GB RAM 和 64GB 內存或 8GB RAM 和 128GB 內存以及 3300 毫安電池。還有存儲卡插槽、耳機插孔和 USB-C 接口。
但是這些配置並不像 AR 體驗那樣重要,因為老實說,購買這款手機的大多數消費者肯定都是沖著 AR 去的。
越來越豐富的 AR 應用體驗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試用過不少 AR 應用,從最糟糕的、幾乎沒什麼用的技術演示到更趨近於完成的體驗,我都試過。可以肯定的是,在精益求精上面,AR 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從本周三在華碩預覽發佈會上看到的情況來看,Zenfone AR 的前景還是非常有希望的。
你可以利用 Wayfair 的傢具 AR 應用瀏覽成千上萬套傢具,然後把它們放在你的傢裡,看看它們的外觀、尺寸是否與傢中的其他傢具相配。這是一款非常聰明的應用,當你拿著手機在它周圍甚至內部移動時,它能讓你對每件傢具的紋理產生一種很直觀的感覺。
這款應用的智能程度也足以讓你瞭解什麼是墻和地板。例如,它不會讓你把墻上掛的燈放在地板上或者墻邊的沙發上。多年來我見過不少 AR 傢具應用,大部分都做得很爛,但是 Wayfair 的這款應用做得很棒。
華碩還展示瞭谷歌在 Google I/O 大會上發佈的 Google Expeditions。後者是專為教育市場設計的一款產品。你可以將 Zenfone AR 裝在自拍桿上,讓學生們拿著它在諸如火山、行星和龍卷風之類的虛擬模型中行走,這有助於讓學生們更直觀地瞭解這些自然現象或物體。
在使用 Expeditions 之前,我從來都不喜歡使用自拍桿。我上學的時候,如果我們想瞭解太陽系或者看世界地圖,我們隻能使用二維地圖、泡沫模型、地球儀或者看電視。但是現在,學生們可以看到旋轉的龍卷風或者太陽內部是什麼樣的。這很神奇,更重要的是這讓學習變得有趣。
我看到的兩款不太酷的 AR 應用是 Holo 和 Slingshot Island。Holo 在 3D 空間裡放置瞭各種各樣的 " 數字全息圖 ",比如動物、物體甚至超級英雄,你可以跟他們合影。Slingshot Island 是一款簡單的遊戲,有點像憤怒的小鳥,但是沒有小鳥。
在我試用過的為數不多的 AR 演示中,寶馬的可視化應用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它可以讓你在一個空間裡放置一個真車大小的寶馬 i3 或 i8 汽車的數字版本,然後你就可以直接進入車內,在車內環顧四周,就好像你是坐在駕駛座和方向盤後面一樣。
興奮之餘,我不禁想到:像寶馬 BMW i Visualizer 這樣的 AR 應用將非常適合用於銷售特斯拉的 Model 3。我想,任何理智的人在買車之前都會親自去看車子內部或者親自駕駛車子。像這樣的應用是縮小差距的最佳方式。如果特斯拉提供瞭這樣的 AR 應用,讓我在自傢的車道上看到它,它可能會說服更多的買傢提前預訂。
但在這款應用中真正讓我感興趣的是對細節的關註,比如在方向盤上點擊一個按鈕,打開或關閉 AR 擋風玻璃雨刷,或者在擋風玻璃上顯示透明的頭戴式顯示屏,這真的讓人感覺很真實。這太不可思議瞭。
比 VR 前景更光明
AR 今年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大爆發。Tango 推出的時間有點晚,憑借著數百萬臺 iOS 設備上的 ARKit,蘋果將在幾個月內對 AR 進行全面掌控。
Android 顯然需要更多手機廠商在它們的手機中加入 Tango 硬件,這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對於 AR 來說,前景比 VR 更加光明。VR 已經找到瞭一個小眾用戶群,但還沒有真正觸及主流消費者。但是要小心,VR 與 AR 一樣偉大,它可能對 AR 構成威脅。(編譯 / 林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