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星移動總裁高東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三星註意到中國手機廠商的進步和出色表現,也願意向他們學習。
但三星積累的智能手機技術,並非一夜就能迅速發展而成的。
言外之意三星在技術方面的積累,是國產手機短期無法趕上的。
是嗎?
不是吧。
很久沒跟大傢談過中國廠商引領的手機技術瞭,來,我來告訴你們 "Made in China" 有多牛。
移動支付:支付寶 + 微信
這個放在第一,沒話說瞭吧。
支付寶以及微信便利的掃二維碼 + 指紋支付可以說是革新瞭全球的移動支付體驗。
在蘋果掏出 Apple Pay 、三星掏出 Samsung Pay 的時候,支付寶以及微信強勢穩住場子。
一句無現金化,給全球帶來瞭最新奇的購物體驗。
隨之而來的是滴滴打車、外賣、共享單車、各種移動支付的盛行。
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性,讓手機的用途達到瞭從未有過的高度。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現在正影響著全球的消費方式,用過就沒法回頭。
想想,到底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發現移動支付很牛叉?
是乞丐身前放瞭個二維碼的時候?
是我們發現造假幣產業鏈逐漸消散的時候?
是看見菜市場買菜,一斤青菜砍價到一塊五毛然後微信支付的時候?
還是,當你發現出門時身上竟然再沒有帶錢的時候?
反正,移動支付,666!
Hey,星兒,你們的 Pay 可以嗎?
革新安卓 HOME 體驗:魅族 mBack
魅族的 mBack,有很長一段歷史。
但考慮到後面還有兩三百個亮點,小安簡略說。
第一步, 2009 年的魅族 M8 腰圓鍵,可能是最和諧的正面實體 HOME 鍵。
第二步,2014 年 11 月,繼 iPhone 壟斷指紋識別方案後,魅族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推出瞭首款正面按壓式指紋識別安卓手機 MX4 Pro。(其實,MX4 Pro 甚至能看出一些 mBack 的痕跡)
第三步,2015 年 6 月,魅藍 Note2 搭載 mBack 首度現身。
輕觸返回、按壓回到桌面,將安卓 " 三大金剛 " 鍵的核心融入到一枚按鍵。
盡管不大喜歡,但並不妨礙小安誇魅族。
正如魅友們都認的那句話 —— "mBack,就是比你好用,哼 "。
聽到瞭嗎,某星,Flyme 就是比你好。
快充引領者:OPPO VOOC
先科普一番,VOOC 全名 Voltage Open Loop Multi-step Constant-Current Charging,也就是電壓開環多級恒流充電。
主要技術點在於以 5V/4A 的低壓大電流充電,實現 " 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
在 VOOC 發佈的時候,快充技術仍然處在第一代,也就是 5V/2A 的 10W 充電。
OPPO 傲然宣佈,VOOC 比這些快充,快四倍。
而 OPPO 的 VOOC 誕生後,直到 2016 年,高通 QC 快充標準都沒趕上 20W。
國內,魅族的 mCharge、華為 SuperCharge,也都比 VOOC 要晚不少。
而蘋果和三星,雖然賣得特貴,但至今還在用 QC2.0 級別的標準。(盡管三星有特殊原因,但 2.0 就是 2.0,沒得洗呀。)
當高通發佈 QC4.0 時,OPPO 再一次搶先發佈瞭超級 VOOC 閃充,這套方案 15 分鐘能充滿一臺 2500mAh 電池的手機。
魅族也發佈瞭高達 55W 的 Super mCharge 技術,國產還是走在瞭快充的前頭。
來,掏出你的不爆炸快充技術,我們搞事情?
雙卡雙待:酷派 / 華強北
雙卡雙待這個本應放在最開始的,被稱為 " 中國的世界標準 " 的技術,小安往後推瞭推。
原因是:" 很抱歉地通知您,有記錄的雙 SIM 卡技術,早在 2000 年已誕生 "。
首款雙 SIM 卡手機誕生於 2000 年,由芬蘭 Benefon 公司發佈的 Benefon Twin。
但這不妨礙我們建設一套 " 中國的世界標準 ",幾年後,雙卡雙待走進中國,在國內瘋狂生長。
這裡,小安提兩件事情。
酷派:" 雙卡手機,我們是發明者,更是標準的創立者。",首款雙卡雙待酷派手機發佈於 2005 年底,叫 Coolpad 728。(酷派主要是雙待機技術的引領者,雙卡就不是酷派瞭)
華強北:大概在 2006 年,華強北基於聯發科平臺退出瞭雙卡雙待手機,那時手機還普遍處於單卡時代。隨著聯發科在山寨機平臺大量鋪貨,山寨機成瞭雙卡雙待的代表。
所以說,華強北也功不可沒。
在國產手機全面 "VoLTE+ 雙卡雙待全網通 4G+" 的時代裡,小安隻想說一句:蘋果垃圾,呸!
美顏自拍:美圖
這個就不需要說太多瞭,美顏自拍早已成為中國特色之一。
自拍更早的大概是卡西歐相機,而在手機上 ...
也就美圖、OV 真真正正地在玩美顏自拍的噱頭。
你說美顏自拍沒用吧,它確實就是消費者的需求。
你說它很有用吧,科技宅又覺得不靠譜,沒意義。
不過啊,小安給大傢講一個趣事。
之前,美國的姑姑回來探親。
她拿到小安的手機,隨手試瞭一下美顏相機,就上癮瞭 ...
她說,國外很少 iPhone 用戶玩這個東西,但真的好看,她要回去推廣。(小安感覺做瞭一件大事,該不該找蘋果要錢?)
陶瓷材質:華為、一加、小米
在小安的印象中,諾基亞做塑料做的最好,HTC 的全金屬一體式機身足夠經驗,蘋果的雙面玻璃堪稱經典。
那接下來呢 ...
大概就是陶瓷機身瞭。
2015 年,華為掏出瞭陶瓷版本的 Ascend P7。
同樣是 2015 年,一加手機 X 陶瓷板上市。
再往後,則是小米。
小米 5、小米 MIX 、小米 6 都有陶瓷版本。
為啥非要用陶瓷?
主要還是炫技。
陶瓷在性質上與玻璃接近,但陶瓷硬度更高、耐磨損、手感溫潤,上手體驗更佳。
但是,陶瓷仍然不耐摔,易碎。
加上陶瓷材質本身加工難度過高,為瞭追求更佳的手感,放棄更容易加工的玻璃,除瞭炫技,小安想不出太好的理由。
這也是陶瓷機身性質良好,卻一直得不到推廣的原因。
當然,也可以說是執著那麼一點點的用戶體驗,都沒毛病。
而且,陶瓷機身比塑料、玻璃、金屬這些更有特色,說創新還是沒問題的。
反觀國外的品牌,之前還在用的皮革後蓋已經沒瞭蹤跡,隻剩下 iPhone 的金屬,S8 的玻璃。
啥時候,iPhone 也做個新材質玩玩?
其實吧," 國產就比國外差 " 這個概念是真的要丟掉瞭。
不然,你就有些太 Out 啦!
盡管某些品牌質量仍然不過關,但談技術累積以及創新,我們還是有的嘛。
除瞭上面的這些東東,Made in China 特色的還有不少小功能。
錘子的 Bigbang、Onestep、" 錘子藥丸 "、華為的指關節觸控、努比亞的 aRC 視覺無邊框、FiT 邊緣交互技術、金立的輕薄機身超大容量電池等等等等等等 ...
盡管有些技術尚未引起巨大的行業變革,但也不用自卑,Made in China 跟外國貨的差距,小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