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挑選 9 根具有代表性的筆參與測試,均來自於無印良品專賣店。其中水性筆 4 根,中性筆 1 根,油性筆 4 根。另外,這些筆價格在 8~12 元左右,明顯高於市面上同類型圓珠筆,是品牌溢價還是確有過人之處呢?
以下是參測產品及編號:
基本性能
外觀
外觀上大體分為六邊形和圓形兩種,筆桿少有弧度,具體有圖,不多加贅述。
手感
影響手感的因素有筆的重量,重心,持握感等。
經測試,這 9 支筆重量非常接近,且無論處於何種狀態,筆的重心基本都處在中心位置,表現中規中矩。
持握感方面,圓形磨砂塑料想較國產筆顆粒感細致,1、2、3 號這 3 支筆外觀和晨光的透明磨砂筆相似,但磨砂手感舒溫和舒適,筆身的持握防滑做的很好。但是筆桿較粗,一方面有些握不住的感覺,另一方面握久瞭會有些疲憊。六邊形持握開始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持握牢固,隨著長時間使用則有些擱手,相比圓形更加容易疲勞,不如圓形在長時間使用上的舒適性。
以上兩種形狀幾乎涵蓋瞭 MUJI 的所有筆,專門給持握區做防滑的筆很少,可以看出 MUJI 的這種極簡設計直接導致瞭手感不佳,可以說是為外形犧牲手感的代表。如果更加看重手感,建議購買類似 6、7 這種有防滑處理的筆。
6 號筆與 7 號筆在持握區都使用瞭矽膠防滑,在幹燥狀態下防滑性能明顯優於未做防滑處理的其他類型,隻是在長時間使用造成出汗的情況下實際表現甚至不如磨砂塑料。6 號筆將防滑矽膠套設計成瞭筆桿的一部分,7 號筆防滑套則是可以旋轉拿下且沒有任何防滑印的,長時間使用難免發黃脹大甚至開裂。
綜上所述,在這輪手感比拼方面,推薦 6 號這種樣式的。
書寫順滑度
通常來說,水性筆油墨為純水性,易被紙吸收,順滑度和書寫質量好,沒有異味。但其耐水性差,遇水容易散開且不耐摔,摔過後容易斷墨。
油性筆與水性筆相反,油墨為油性,不易被紙吸收,順滑度和書寫質量則較差,有異味。但其耐水性好,遇水不易散,在耐摔性上相比水性筆表現也更佳。
中性筆則是介於兩者之間,耐水性與穩定性較水性筆強,字跡不容易模糊消失,又沒有油性筆順滑度和書寫質量較差的缺點,適用於需長時間保存的文檔。
MUJI 的筆又是否有這些優缺點呢?
順滑度上,影響最大的因素在於墨水性質。參測筆與市面上常見的圓珠筆類似,水性筆手感良好,回饋有力,阻尼適中。油性筆由於阻尼較低造成順滑度過高故而手感較差,在紙上書寫則沒有什麼回饋感,有種冰上開車的感覺,難於收放自如。中性筆順滑度與油性筆接近,仔細對比,回饋感優於油性筆,雖不如水性筆明顯,但仍能感受到紙面的凹凸不平,阻尼同樣更接近油性筆。
另一方面,順滑度上的體驗也明顯與筆尖粗細有關,0.7mm 與 0.5mm 組表現良好,非常順滑,其中又屬 0.7mm 更甚,0.38mm 組表現略差,0.25mm 組則表現極差,不僅嚴重發澀,一不小心還會把紙劃破。
經過測試上,2、6 號水性筆,即 0.5mm 水性筆是最好,其次為 3、7、8、9,即 0.7mm 油性筆與水性筆,表現最差的則是 1、4、5,這裡也可以看出筆尖粗細對順滑度的影響起到瞭決定性作用。
字體性能
在吸收面測試(紙,佈等吸水介質)中,不論水性筆還是油性筆,都能很快被紙面吸收,區別在於,水性筆出水會多於油性筆,從背面看,滲透能力差別不大。書寫完畢一秒鐘後對字進行摩擦,不會出現擦花現象。非吸收面測試(塑料,玻璃,陶瓷等非吸水介質)中,水性筆則與油性筆表現出瞭明顯不同,水性筆著字效果明顯優於油性筆,中性筆與油性筆表現幾乎完全相同。
書寫完畢一秒後對字進行摩擦,水性筆出現嚴重擦花現象,油性筆表現相對良好,這也反映出水性筆相比油性筆出墨量更大的特點。
過水性能上,不論是油性筆還是水性筆,都沒有模糊發散現象,令人驚喜。而之前在書寫測試上有斷墨問題的 5 號筆,在過水之後,字跡被沖刷到近乎消失,這裡大膽猜測,5 號油性筆的原料可能和其他油性筆有所不同,更加不易被紙張吸收。
最後,在異味控制上,無印良筆做的很好,水性筆沒有任何異味,油性筆除 5 號外隻有輕微異味,隻是 5 號紅色油性筆有斷墨現象,字跡難以附著在紙上。
附加性能
筆帽筆夾性能
日常的使用,參測的所有 MUJI 筆,筆帽不論蓋在筆尖還是筆尾上都非常緊,不用擔心不小心碰掉。
對於筆夾在筆帽上的圓形筆,如 1、2、3 號,不蓋帽放在桌面極易滾動摔落,需要時刻小心。
筆夾的強度則差很多,9 支中大約 5 支在經過輕微搖晃後都會掉下,如果是夾在書本上移動的話,很可能會丟失。其次雖然筆夾可塑性較強,將筆夾彎至 90 度甚至更多也不會斷裂,但也正因為此,掰開一稍個大角度(大約 30 度以上)基本就廢瞭,通過按壓仍能翹起大約 10 度左右無法歸位。
做工
通過拆解,可以瞭解到,筆零配件之間的通用性不強,比如 5 號回彈裝置死死固定在筆芯上,油性筆(水性筆不同類樣本過少)之間的筆芯,彈簧形狀各異,幾乎無法互換。這給後期更換替芯增加瞭難度, 9 元的換新成本,既增加瞭經濟負擔,也與 MUJI 簡約環保的設計理念不符。
關於品控,按動筆的按動手感並不一致,按壓力度不同,鍵程不同,阻尼也不同,有些較為舒適,有些則充滿廉價塑料感。
在筆芯上 7 號和 9 號筆芯非常相似,7 號有防蒸發塞 9 號卻沒有,不知是因為各種類型筆的設計標準不統一還是故意追求這種差異化設計。
耐久性
跌落在平時的使用中經常發生,抗摔是一個重要指標。測試標準為從 0.75m 高處筆尖朝下落至木地板。測試中並未出現完全損壞不出水的問題,問題最大的是筆尖最細的 4 號筆,出水明顯不暢,3 號則出水過多顯得有些控制不住,總體來看表現較好,並未出現完全不出水的損壞,質量較國產可靠,不會在一兩次的跌落後直接報廢。這裡也表現出筆尖越粗,耐摔性越好的特性。
總結
MUJI 的筆,外觀上走磨砂,筆直貫通到底等簡約的路線,這也是 MUJI 的設計語言,隻是這種設計,是建立在犧牲手感的基礎上的。在實用性上,一圈測試下來,除瞭墨水性能讓人眼前一亮外,似乎沒有什麼其他值得稱道的地方瞭。摔一次就可能出故障的筆芯,夾不緊的筆夾,不易更換替芯,不一致的品控等,在其他品牌筆上的問題,或多或少仍會在 MUJI 上出現。回想到我原來用過的摔一次就可能徹底報廢、替芯和外殼幾乎同價、磨砂表面粗糙的 4 元晨光塑料筆,MUJI 的表現可以說在方方面面都會比國產晨光強出一點,隻是如果考慮到接近一倍的售價,性價比方面依舊不如國產晨光。
如果仍要在 MUJI 中挑選一款較好的筆,那麼,0.5mm 水性且帶防滑膠套的按動筆是最佳選擇,從這個標準講,我推薦 6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