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產手機廠商的成績確實亮點不少,華為趕超、小米逆襲。但曾經作為國產手機三劍客之一的魅族卻陷入瞭水深火熱之中,各大手機研究機構統計的出貨量排行更是許久未見魅族的身影。
其實,從去年每月的一場演唱會到今年隻推出三款新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魅族在營銷產品策略中是做出改變瞭的,當人們期待著魅族拋棄瞭機海戰術重新走上瞭小而美的路線時,Pro 7 的發佈又重新將魅族打入瞭谷底,許多人不禁要問,魅族到底是怎麼瞭?
魅族怎麼就掉瞭隊?
都說 2015 年是魅族最熠熠生輝的一年,但財務數據顯示,2015 年全年,魅族科技營收 168 億元,凈虧損為 10 億元,公司負債總額近 89 億元,凈資產總額 -16 億元。
一般在虧損的狀況下,手機廠商對發售新機會更加謹慎,但魅族卻狂發新機。整個 2016 年可謂每月必有新機,一年的時間裡共發佈瞭 14 款手機。就這樣一個 " 小而美 " 的品牌走到瞭 " 多而虧 " 的地步。
物極必反的魅族似乎從一個極端走入瞭另一個極端,接受阿裡資本、開啟機海戰術、玩轉網絡營銷等等,小米的招數在魅族統統使用瞭一遍。盡管後期發力的魅族在 2015 年突破瞭 2000 萬的銷售記錄,但是負債 10 億的醒目數字也給魅族帶來瞭沉重的負擔,同時給魅族的前景蒙上瞭一層陰影。
有人說魅族衰落的背後是在於營銷做的不及小米,有人說渠道方面不如 OV 做的大方,也有人說魅族的服務根本跟不上節奏,生態佈局出現很大的問題,這些方面說的並無道理,但一個科技公司的核心畢竟是產品,從產品層面來看,可以說魅族早在 2011 年到 2013 年之間就掉瞭隊。
一方面,小米米 1 到米 2、米 2s 的勢如破竹,讓當時的魅族甚至來不及反應。而另一方面,如果說魅族 MX1、2 與小米的同期產品不相上下,那麼大約在 2013 年,魅族的產品體驗應該說被小米全面趕超。
這就直接導致瞭 2012 年,當在 OPPO 公佈 900 萬出貨量、小米公佈 719 萬出貨量的時候,魅族低調地閉口不提。別忘瞭 2011 到 2013 年的期間,是智能手機由藍海轉為紅海的一年,遺憾的是,魅族在這段紅利期表現得並沒有多好。
另外,產品本身的另一大問題,那就是卡,這是魅族自誕生以來最大的詬病,甚至到瞭今天,魅族對於產品流暢度的優化雖然大有改進,但缺陷依舊也不少,或者說品控方面著實存在問題。魅族在惡補營銷短板的同時,卻不知不覺放松瞭對品控和售後的要求,以至於現在隨手一搜,不論是知乎還是微博微信,吐槽魅族手機體驗的文字、圖片不在少數。
根據 IDC 公佈的數據,2017 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 0.8%。其中,華為表現強勁,出貨量同比增長約 25.5%;OPPO 緊跟其後,出貨量同比增長約 19.5%;vivo 出貨量實現同比小幅增長(詳見下圖)。至於,魅族似乎很久沒能出現在這份名單當中瞭。
產品背後的產品策略問題
縱觀魅族近幾年產品策略的轉變,似乎一直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2012 年左右,魅族打的是 " 一年出一機,一機賣一年 " 的策略,這和蘋果的玩法相似,但顯然,魅族和蘋果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也沒有蘋果能領先行業一年這樣的能力。
況且當時一加、大神這些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魅族一再堅持的 " 一年出一機,一機賣一年 " 的策略難再立足。畢竟,當時安卓硬件更新太快,大多數都是半年一更新。
另外一次大的轉變,就是被大傢吐槽不斷的 2016 年 " 機海戰術 "。在 2016 年一年的時間裡,魅族一共推出瞭 14 款手機。其實這很像是三星曾經的打法,但又不得不說,還和三星的戰術不太一樣,因為很明顯,魅族是在 " 亂來 "。
魅族 Pro6 Plus 姍姍來遲,傷瞭那些買瞭 Pro6 和 6s 的老用戶的心。
魅藍和 Note 草草的更新瞭 5。紅米 Note3 在 Note2 發佈僅三個月後就來瞭是小米的自我補救——換成金屬機身、上指紋鎖,推出搭載驍龍 650 這種強勁 SoC 的全網通,而魅藍 5 也好、Note5 也好,似乎並沒有做出實質性的改變。
魅族的 " 機海戰術 " 雖然給其帶來瞭 2200 萬臺的出貨量,但是出貨量中大部分都是來自低價的魅藍系列,魅族隻能依靠聯發科在低端市場拼殺,但也由於產品同質化,多款機型出現左右互搏的情況,導致用戶流失。
同時,在智能手機紛紛進攻高端市場的轉型期,魅族缺乏旗艦機的短板也愈發顯現。從此越來越多的網友吐槽魅族 " 越來越像鄉鎮企業 "。
最近的一次產品策略的轉變是在今年 5 月份魅族宣佈瞭組織框架重組,將魅族分為三大事業部:魅族事業部、魅藍事業部、Flyme 事業部。此外,魅藍品牌也獨立瞭出來。
拆分開來的魅族與魅藍本來一個走高端一個走低端的願望很好,但縱觀如今的產品線,無論在硬件配置、還是售價方面都難以區分,尤其是魅族居然讓 P25 這種甚至連中端都談不上的芯片出現在自傢籌備多時的旗艦機型上,這當然也讓許多煤油們大失所望。
因為,正是這樣的戰略,很容易讓自傢的產品形成左右博弈的局面。如果價格接近,一方面沒有太大忠誠度的消費者可能會因為選擇困難而放棄購買,而魅族的粉絲又會因為接連推出的新品產生後悔心理,這些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另一方面價格相當的手機本身就會形成競爭關系,新品克制舊品,這就像是魅族在自己打自己的臉。
魅族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如今交給大傢的答卷就是這樣的一臺 Pro 7,如果這次 Pro 7 失敗瞭,也就意味著魅族的高端品牌從此跌入谷底,這對魅族來說也是致命一擊,但是,如今的 Pro 7 好像已經透支瞭煤油們的心,魅族的未來的路也註定不會好走。
成也黃章,敗也黃章
瞭解魅族科技的人都知道,魅族公司內部其實是有龐大的傢族體系的,黃章和其親戚占據著董事會的主動權,魅族的本質還是一傢典型的南方傢族式的企業,以黃章為代表的黃氏企業一直掌握著其命脈。我們很難說出一個傢族企業發展的好與壞,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看公司的選擇問題。
不過,由於黃章的學歷不高,也確確實實影響瞭他的思想。當年在創業初期,給一個高管 5% 的股份都拒絕,這個行為,往深層次裡說,是對人才的不重視,引申一點,以為頂級的高技術人才是個隨處可撿的大白菜。可見黃章並不是一個惜才的君主。
至於後來與雷軍的恩怨情仇更是鬧翻瞭天。其實當初雷軍是想投資魅族的,但是魅族是黃章一個人完全控股的,他把雷軍當朋友但是不讓雷軍入股。如果當年雷軍與黃章真的達成瞭合作,想必,如今的魅族絕不是這樣一番狼藉。
黃章的控制思維甚至延續到產品的生產環節。無論國內外,極少有手機廠商會像魅族一樣,設計、生產、銷售全鏈條集於一身。而這顯然不符合商業邏輯,魅族的制造成本比其他手機代工費用高出 20%。
到瞭今年的 2 月份,黃章微博宣佈 " 重新出山打造我的夢想機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黃章第一次宣佈 " 復出 ",每當對現有業績不夠滿意或者提出更多的訴求之際,黃章就會親自出來主抓某一業務,但是沒過多久,黃章又宣佈將與總裁白永祥 " 一起 " 管理各項業務,那麼魅族內部到底向誰匯報?
" 一起 " 管理的結果倘若未能盡如預想,罪名是否也 " 一起 " 來背負呢?這種不常見的管理層架構設置,估計也隻有黃章能做出來吧!
大傢都在說黃章懷揣著夢想打造 " 夢想機 " 的時候,要明白魅族公司至今仍然是一傢帶有濃厚個人色彩的私人企業。長時間,黃章 100% 控股公司,公司也一直拒絕外來投資。直到 2014 年 2 月 8 日,黃章表示,公司將引入投資,采取員工股票和期權激勵制度,吸引更多人才,用更多分享創造更大共贏之門。
低調、隱忍、偏執、瘋狂 …… 正是多重性格集於一身的沖突和碰撞,讓黃章統領下的魅族曾經另類而個性。然而,在中國這個變通和營銷致勝的競爭環境下," 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 的真理似乎並不能帶領一個企業走向巔峰,至少一個專橫武斷的操縱者黃章並沒有做到。
一個企業,最終決定成敗的,負責任的,永遠是它的最高領袖。魅族落的現在的下場,我們也隻好把鍋都推給黃老板來背瞭。
如今的魅族想要擺脫困境,重要的還是要拿出來過硬的產品說話,畢竟現有的產品已經正在一點點蠶食著煤油們的信心與希望。在國內手機市場上,終究不是單靠情懷就可以站穩腳跟的,畢竟,有很多愛是不可以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