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高鐵上泡面是當下中國的特色

03-14

1

因為高鐵上的一碗泡面,網上又開始站隊互撕。近日,一名女子在高鐵上情緒極其激烈地斥責另一對男女,甚至口出 "Sha Bi" 這樣的人身攻擊性侮辱詞匯,一切隻因為這對男女吃泡面。

據該女子反映,泡面氣味令人難以忍受,尤其在她的孩子對泡面過敏的情況下。

對泡面過敏,這倒是一種新的病癥,值得統一和康師傅們研究。有網友站女子一方,認為在高鐵上吃泡面是敗壞公德的無素質表現,是祖國的敗類;更多的網友站男女一方,認為他們的克制態度值得稱贊,而咆哮女子的口出不遜以及暴怒抓狂,是比泡面氣味更令人作嘔的低素質表現。

其實歸根到底來自一個問題:在相對的密閉交通空間內,吃什麼才不會讓人過來懟?怎麼吃才能牢牢站到政治正確的立場上?

說到底,這是現代人的問題,古人一般都不會遇到這樣的復雜情況。古人在旅途中吃什麼?吃自己帶的食物。

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那時經濟沒有如今繁榮、人口沒有現在稠密,交通更沒有現在發達,因此路上的飲食也就不像如今這樣方便。《莊子 · 逍遙遊》裡寫道:" 適百裡者,宿舂糧;適千裡者,三月聚糧。" 去百裡之外,要用一宿的時間來舂米做飯,帶在路上吃;如果要送你離開千裡之外,更是要提前一季度就開始儲備路上帶的糧食,不然一上路你的臉色就會餓成黑白。

到瞭唐宋之後,各地的酒肆餐館才終於慢慢地形成氣候,出去旅行終於不用把一路上的所有糧食都帶著瞭——然而還是必須帶上自備的食物。除瞭米面和幹糧之外,還會帶上下飯的菜肴,這就是 " 路菜 "。

所謂路菜,就是在旅途路上吃的菜。原來出門旅行,少則半月、多則一年半載,不帶路菜的話在古代多半隻有挨餓,因為不能保證每一餐你都能在有餐館酒肆的人煙稠密市集予以解決。例如都到清朝中後期瞭,林則徐貴為欽差大臣,從北京去廣州禁煙,路上也要花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一旦離開城市鄉鎮,也隻有憑路菜解決飲食問題。從他的日記中可以得知,他的路菜是五香大頭菜。而除瞭這樣的咸菜之外,也有雞魚肉蛋一類的葷菜,總不能要求每個旅行者都是唐三藏那樣的素食者吧。

路菜的最關鍵特質是:不能壞。不但要挺過時間的考驗,還要能經受酷暑高溫天氣。所以路菜一般都重油且稍咸,醃肉熏肉是廣受歡迎的類型。這樣不但可以讓路菜的保質期長久,還易於跟稀粥幹飯各種搭配,不論熱食冷食都百無禁忌。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少汁水,易於攜帶。而盛放路菜的菜簍大都是竹片或柳條編成,內裡糊以棉紙,外層刷上桐油,既防止油汁漏出,又讓其經久耐用。

像雞丁、肉丁、豆腐幹、竹筍,都是路菜的常備品種。而劉姥姥在大觀園裡吃的 " 茄鯗 ",實際上就是一道路菜中的戰鬥雞:

"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簽瞭,隻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瞭,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幹,各色幹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幹,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

隻是這樣的路菜,實在不是一般人傢能享受得起的。所以路菜的主要品種,還是以咸菜為主——如果當時有老幹媽這樣的油辣椒,想來也定是銷量極好的。在清朝的時候,路菜已經不需要自己準備,隻要有錢,在市場上可以買一堆放兩三個月都沒問題的旅行食品。

有瞭路菜,在你行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郊野外時,才能保證飲食的規律和身體健康。而這樣的荒郊野外,以前其實並不少。一直到巴金的小說《傢》裡,都還體現出對路菜的重視,第三十九章裡覺新對覺慧說:" 你帶的路菜還太少。"

當然,如果是坐船的話,比如坐夜航船的張岱,待遇可能會好些,船傢有船菜提供——不知道味道比今天高鐵的盒飯如何,但運氣好的話,還是有新鮮活魚吃。不過即使陸上趕路,隨身攜帶的路菜,一般是不會在交通工具上吃的。

古代的陸上遠程交通工具,是牛馬驢騾等動物,還有它們所拉的車——牛車馬車驢車騾車。 從漢代開始,騎馬已經非常普遍,通常是有一定身份和經濟實力人群的選擇。即便到瞭宋朝,看郭靖黃蓉騎汗血寶馬聯袂同行,路人都會在心裡默默地說一句:" 富二代 "。

牛走得慢——但是穩,所以比較適合老年朋友。老子出關,騎的就是一頭青牛而非健馬。至於驢和騾,耐力十足適合遠行,所以陸遊到四川劍門關玩時才會寫詩:" 細雨騎驢入劍門。"

到瞭清代,隻要不是為朝廷送快遞的驛卒,一般人長途出行都會選擇車輛,因為擋風避雨,比騎在馬上暴曬舒服多瞭。清代已經有一種叫 " 包趕程 " 的車,由電力十足的騾子來驅動,即便是千裡長途,也是數日即達。車上的人受得瞭,拉車的騾子就受得瞭。

跟以速度取勝的騾車相反的是牛車,又稱為 " 太平車 "。太平車以牛牽挽,不趕時間慢慢行走,每天行程不超過十五公裡,適合遊山玩水慢慢享受旅程的客戶。

隻是不管是包趕程還是太平車,隻要不是被人追殺,都是不會在車廂裡吃東西的——有的是時間,為什麼要把吃飯的時間都花在路上?

所以,其實古人不會遇上在高鐵上吃泡面這樣的問題:首先,密閉空間屬於自我,我的車廂我做主,我想吃榴蓮包子或是芥末下臭豆腐,怎麼吃都隨便我,旁人管不著;其次,其實在車廂裡也不會怎麼吃東西,因為到瞭飯點停下來吃就是。有酒樓去酒樓,沒酒樓生火架鍋吃路菜,何必要急得連吃飯都在車上?

但現代人不一樣,現代人追求快速。在列車晚點都成為巨大困擾的情況下,在車上吃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瞭。

然而作為公共交通工具,高鐵還沒法給每個人提供不受他人打擾的密閉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旁人的進食選擇當然會讓一些人看不慣。一些人覺得是美味的泡面,另一些人卻聲稱會因此而過敏。

中國太大,即便是高鐵,行車時間也長,餓肚子確實難忍;中國人沒有冷食的習慣,因此泡面成瞭可供選擇的熱門食品。隻是在高鐵尚未明文禁止泡面的前提下,覺得自己飽受困擾不堪忍受而咆哮謾罵,也可能正是對別人自由的幹涉。否則不管你吃什麼,隻要我不喜歡,都可以成為我口中的素質問題。既然要追求方便快捷,有時或許就不得不忍受某些自己不待見的食物,有網友說得好,"1,我不會在車上吃泡面,因為我覺得有味道可能會影響別人。2,別人吃我不會阻止,因為沒有規定高鐵上不能吃泡面。"

如果一切都從自己方便出發,那還是穿越回古代坐牛車去的好。高鐵畢竟不是誰一個人出錢雇的專屬交通工具。說到底,高鐵和泡面的矛盾是集中式高密度現代生活的必然產物,如何解決尚有待時日和智慧。但同時,類似的矛盾也是追求方便的現代中國人,有時不得不忍受的不方便。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