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東北人民對穿貂如此執著?

01-26

今天,整個中國

都被西伯利亞的寒冷凍得瑟瑟發抖

對於早已經進入寒冬的東北人來說

這點雪算個啥?

東北人民又開始愉快披上

自己傢壓箱底的貂皮大衣瞭

外國的「東北人」

任你愛馬仕、古馳、

香奈兒,維多利亞的秘密

在許多東北小媳婦眼裡

也不如一件貂皮大衣精貴

/ 東北人為什麼這麼愛貂皮?/

這事還真得扯上

東北的歷史傳統

要知道在近代以前

在東北居住的契丹、金人、滿洲人等

都是所謂的漁獵民族

從字面意義上講,主要也就是捕魚打獵的

遠的例子不說瞭

就拿清代文治武功第一的康熙皇帝來說

他就是個打獵的發燒友!

尤其是康熙親征噶爾丹時

康熙皇帝玩嗨瞭

沿著黃河北岸打瞭一路的獵

在鄂爾多斯,「野兔豐盛」「野雞多且肥」

野兔多得跑進他的帳篷城內

他一個人一天打瞭將近 90 隻野兔

第二天又打瞭 110 多隻

又一天還打瞭將近 50 隻野雞

康熙特意寫信向太子顯擺

「鄂爾多斯兔有五斤者,四斤八兩以上者多」

問太子「京城之兔不知有如此重者乎?」

他自己承認,皇太子這次沒來虧瞭

一大理由就是「未見如此豐滿之兔」

他「內心頗覺遺憾」

康熙皇帝祖上也是東北人嘛

古代的東北人這麼愛打獵

當瞭皇帝都忘不瞭

這個傳承在東北人基因裡的愛好

打下來的動物肉可以吃

皮毛當然也就可以留著做成衣服瞭

古代東北可不像今天人一樣

可以買棉衣棉褲、羽絨服

東北緯度高、熱量低,不適合棉花的種植

更何況在古代東北地廣人稀

根本就沒幾個人會種棉花

從棉花織成佈匹再制成衣,費工費神又費力

還不如直接削塊動物皮毛披在身上方便

於是,東北人民順利成長愛上瞭毛皮制品

但是東北的老百姓們如此鐘情於貂皮

還真不是自古以來

/ 每戶居民都得進山抓貂 /

要說東北人民愛貂皮

還得感謝那些位漂泊在北京的東北老鄉

——

愛新覺羅氏子孫們

這傢有史以來最牛逼的東北人

對整個東北的發展產生瞭深遠的影響

還直接導致瞭成百上千的貂遭瞭秧

吃瞭苦,面臨滅種的危險

貂皮作為較為名貴的皮草

本來就是東北少數民族

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的高級貢品

清朝,愛新覺羅傢族帶領著

一大幫著東北親戚到北京後

就不想著回老傢瞭

本來東北就地廣人稀

這下子帶出瞭 20 多萬的壯丁,東北就更加缺人瞭

清朝時,對東北地區實際上疏於管理

總想著是自己老傢,不會出什麼事兒

也不願意向老傢人民多征收賦稅

想想東北親戚指著努爾哈赤傢的

老宅子、老墳頭罵娘,當皇帝的也不好管太嚴實

這不,就連明朝政府非常重視的

貢貂制度也曾經一度中斷過

對土地擴張有蜜汁熱愛的沙皇俄國嗅到瞭機會

他們一再侵擾黑龍江地區,才敲到瞭北京皇帝的註意力

清政府開始加緊對於東北地區的建設(要東西)

當時黑龍江地區的索倫、達斡爾、

鄂倫春、畢拉爾等部族

被規定每戶「歲納貂皮一張」

居住在黑龍江下遊、烏蘇裡江以東

和庫頁島這些特別偏遠的少數民族居民,準許三年貢貂一次

對於清朝皇帝來說

問你要東西是看得起你,重視你呀!

中國東北曾是重要的紫貂產地

熟悉清朝「朝貢貿易」的人都知道

清朝皇帝保持瞭東北人一貫的豪爽熱情

你要來進貢,我必須得給你回賞

而且回給你的東西還得比你拿來的東西多

這樣才不傷皇傢的面子

清朝皇帝回賞的東西一般以絲綢佈料為主

還有梳子、包頭、帶子、針線、

棉花、鈕扣、桐油匣子這些日常用品

用以滿足當地居民的生存需要

/ 皇傢對貂皮的追捧 /

熟悉茅臺酒的人都知道

一件東西一旦打上瞭特供的標簽

身價就會水漲船高

貂皮在清代就是東北人民對於皇傢的貢品

清代冬季冠服以貂皮為最貴重

官民士庶未經許可不得穿著

於是,作為皇權象征的貂皮流入到市場上的數量極少

而越是稀少就越能激發權貴圈子的熱情,民間百姓的仰慕

今天東北滿大街可見的貂皮衣

與清代的端罩很接近,是一種無領、毛朝外的皮衣

但那時可沒有現在滿大街都穿貂的壯觀景象

這種服飾那時有森嚴的等級要求

能穿個帶有貂皮的零散飾補,就說明有身份瞭

擁有一大件貂皮制品是非富即貴的象征

/ 皇上的愛讓貂兒瀕臨崩潰 /

為瞭能保證皇親國戚冬天能披貂

清朝政府也是想盡瞭辦法

朝廷在黑龍江設立瞭佈特哈總管衙門

其重要職能之一就是負責管理貢貂事務

其治下百姓無論是軍士,還是百姓

隻要身高大於五尺,就要每年繳納一張貂皮

為瞭準確掌握貢貂的人數,清朝還有測丁法

每個身高五尺以上的人,都要編訂成冊

每三年還要重修一次

這麼多東北人都要為皇帝的貂奔命

這貂皮對於皇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長此以往,老百姓心目中對於貂

也就有瞭根深蒂固的崇拜

在清朝初年,紫貂等野生動物廣泛分佈在東北地區

每年貢貂的制度對於獵戶來說不成問題

但是到瞭清代中期,本地居民的獵戶再想要獵貂

都要在山裡圍捕十幾天甚至幾十天

大量本地的部民從獵戶轉為農耕

更是讓獵貂變得越來越難

清朝的貢貂制度中還有明確規定

貢貂足數和符合要求的給予賞賜

如果不足額或不及要求的要撤職,或者罰牲畜或者治罪

居住在黑龍江將軍駐地齊齊哈爾城周邊的達斡爾佐領

就因為遠離山區的貂皮產地而經常交不足貂皮

這些佐領的官位就成為瞭高危職業

清中後期,紫貂已經瀕臨滅絕

黑龍江地區廣泛出現瞭交不足貂皮的現象

清政府也隻好轉變瞭辦法:

貢貂不足定額的,就征收牲畜來替代

紫貂的分佈區域俄國占大頭,中國占小頭

為瞭獲得貂皮,清朝政府還想瞭一個招

開放邊境貿易,向同樣是貂皮產地的俄國互市購買

隻是西伯利亞地區更加人跡罕至

捕獲貂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進入中國市場的少量俄羅斯貂皮依然於事無補

所以,在清末民國的闖關東浪潮裡

河北、山東的移民們絕大多數都是用棉衣羊皮等禦寒

有幾個農民能買得起貂皮?

/ 貂皮大規模生產,讓穿貂能成時尚 /

現在東北的小媳婦們能流行穿貂皮

還要感謝我們新中國的科技發展

林中無貂,貂皮產品也隻能有價無市

最關鍵的還是要有大量的貂存在

新中國水貂、紫貂的人工養殖技術取得突破

讓貂皮行業的量產成為瞭可能

1957 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就開始進行紫貂的人工飼養繁殖試驗

從長白山地區捕獲野生紫貂 250 餘隻

經過數年努力,紫貂的圈養技術有瞭很大進步

除瞭紫貂,水貂的養殖量也很大

目前我國是水貂的養殖大國

水貂皮每年出口量約占世界的 10%

也是國內的貂皮市場的穩定貨源

養殖技術的發展讓貂皮大規模量產成為瞭可能

除瞭人工養殖外

與俄羅斯的邊貿貿易中

也有大量的皮草進口

紫貂也廣泛分佈在西伯利亞地區

前蘇聯時期也很重視貂類動物的人工養殖

俄國的皮草,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和俄國的石油天然氣類比

資源豐富,且廣泛出口

成本的降低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也讓東北老百姓們逐漸有條件

咬咬牙置辦這樣一個「大件」

過去可能一件貂皮是好幾個月的工資

現在可能真的比一部高配手機貴不瞭多少

東北人民愛貂這事兒

首先要感謝北京城著名北漂「愛新覺羅傢族」

他用皇傢的影響力為貂皮背書瞭 200 多年

讓對貂皮的崇拜深入到東北人的骨子裡

其次,也要感謝新中國的科學養殖工作者們

解決瞭貂生孩子的問題,才能夠讓貂皮溫暖東北老百姓的心

還是那句話

這世界上哪有無緣無故的愛呀!

參考文獻:

1. 楊莫迪:《清代東北邊硯少數民族貢貂制度與沙俄入侵的影響》,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 年

2. 張赫:《清代東北貢貂制度研究》,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年

3. 李鳳飛:《貢貂制度與清代東北治策》,《求是學刊》,2001 年第 9 期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