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南端小城,三面環海的海鮮聖地

02-04

本文經地道風物 ( ID:didaofengwu ) 授

| 聽說,這裡有名副其實的 " 菠蘿的海 " |

▲ 攝影 / 胡通

- 風物君語 -

最近南方都在下雪

不過多在江南

在更南的地方仍溫暖如春

比如

湛江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

中國這隻雄雞的腳踝

它沒有廣州、深圳那麼出名

但 " 慢 " 的湛江

剛好是快慣瞭的廣東省的另一邊

搭乘火車,沿著縱貫南北的京廣線,可以從華北一路來到華南。到達廣州後繼續向西,火車一直駛到雷州半島。在漫長的時光裡,此處就是大陸鐵路的終點,去往海南的旅人,隻能下車登船,繼續南下。

世紀之交,粵海鐵路通車,結束瞭島上鐵路與大陸互不溝通的歷史。盡管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坐飛機去看海南的碧海椰林,但還是有很多慕名而來的旅行愛好者,想要親身試一試列車渡海的奇景。

從大陸南端的湛江徐聞,到海南島北部的海口,最快的一班列車要近四個小時,湛江人盼著能再快一些。

很多人說,中國的輪廓像一隻公雞,海南和臺灣是兩隻雞爪。那麼連接海南的腳踝,無疑就是湛江。大陸延伸向海洋的半島,隔著窄窄的一灣海峽,守候瞭對岸的島嶼千年萬年。

1

湛江,南國的海 ( chi ) 鮮 ( ji ) 聖地

三面環海的湛江,水產自然也就豐富。

▲ 長達 1556 公裡的迂回曲折的海岸線,四季吹拂的季候風輕輕掠過千年歷史的硇洲燈塔,漁民們正在長長的沙灘上拉起一網網的海鮮。

▲ 攝影 / 藍漢明

由於湛江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讓這裡一年中氣溫高於 15 ℃ 的日子超過 300 天,它給魚、蝦、貝等水產提供瞭更長的生長周期。三面環海的湛江天然就是水產的養殖場。

一月白鯧、二月生蠔、三月龍蝦 …… 十一月骨鱔、十二月沙蟲。每個季節都有新鮮的水產," 海鮮 " 幾乎也是湛江的代名詞。

它滋潤瞭這裡的居民,也出口給其他國傢。2017 年湛江水產出口數量達 13.7 萬噸,其中有 6000 噸是出口給美國的,那裡是它最大的水產出口市場。

▲ 在湛江吃海鮮,便宜也新鮮。攝影 / 黃全

湛江人端上桌的正菜更有一個響當當的名頭:湛江雞。

▲ " 名震雷州三千裡,味壓江南十二樓 ",湛江白切雞的美名傳遍嶺南。

在大街小巷的餐館食肆前,招牌上的白切雞前常要大大突出 " 湛江 " 兩個字。生長在這裡的雞擁有鮮美的肉質,而白切雞又恰好是最能保留雞肉原始美味的烹調方法。

顏色清淺微黃的雞肉,配一碟本地特有的沙薑醬油,清淡的口味卻有濃鬱的香氣,白切雞凝聚瞭粵菜的精髓。在名雞林立的廣東,湛江白切雞能闖出名頭,也足見其美味。

▲ 生活不如意可以來隻雞。圖 / 來自網絡

對於酷愛吃雞的人來說,生活在湛江是一種幸運。但對一隻雞而言,生在這裡恐怕就是一種不幸。縱然有一隻志存高遠的湛江雞,能夠逃脫屠刀,南渡海峽,不遠處也有擅長做文昌雞的海南人,正磨刀霍霍等著它呢。

2

大陸之南的橋梁

南來北往都刻在口音裡瞭

展開地圖,你會發現湛江的雷州半島像是一座海上棧橋,它縮短瞭海南島和大陸的距離。

湛江四季氣候和暖,藍天、白雲、碧海、銀沙、綠樹、鮮花,盡情展現在這片肥沃的紅土地上。

南下,北上,湛江是大陸和海南之間的必經之路。站在桂、粵、瓊三省交界的位置上的湛江,也成瞭這片大陸的一個出口,南來北往的人聚集在這裡,於是湛江有瞭變幻莫測的口音。

自認正宗的珠三角廣府人,聽到湛江人的粵語往往大搖其頭,直呼聽不懂,反倒不遠處的廣西人聽來,也許更加親切。湛江南部的雷州半島上,流行雷州話,和遠在廣東東部的潮汕話同屬閩南語系一支。至於不少渡海北上的海南人和他們的後裔,還世世代代操著一口海南話。

▲ 這裡有中國最大的菠蘿產地,是名副其實的 " 菠蘿的海 "。紅江橙、荔枝、龍眼、甘蔗、香蕉 …… 這些水果都是湛江名產。在這塊瀕臨南海的土地上,能找到大多數熱帶作物的蹤影。攝影 / 黃全

多元口音的湛江是因為它長久以來的移民史。湛江雖地屬廣東,但填入這塊領地的卻不隻有廣東人。

最早以前這塊被叫作 " 嶺南之南 " 的地方人煙稀少,生活在那裡的是俚、僚等少數民族。

大量漢族移民湧入那是唐宋時期的事瞭。早期到湛江的移民大多數來自福建南部。他們從福建的港口出發經臺灣海峽來到雷州半島,所以雷州人說起話來聽起來像閩語。閩南的血液因為移民被註入到瞭這裡。

流傳下來的不止口音,還有那裡傳統的農耕風俗。

" 過火海 " 這個來自閩南的習俗如今還被保留在雷州半島上的有些村子裡。每年到瞭元宵," 過火海 " 是表演的最高潮。村民們這天夜晚會在一塊空地上疊好柴禾,點燃木條,竄起火苗,火光沖天。

人們圍在火場外圍,等時辰到時,會有一個頭裹紅斤身披紅袍的漢子沖入人群,從炭火中拔出一柄犁頭,用牙咬住犁尖,繞場三圈,再跑去不遠處的神廟裡,將其擺在神像前。這是為瞭祭祀神靈,祈盼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2010 年元宵節上的 " 過火海 "。

到瞭明代,海路拓寬,近海的廣東省的商貿興起,緊跟著來這裡做生意的人也多瞭起來。客傢話、粵語也填進瞭湛江的版圖。跟著廣東人一起來湛江的,還有做生意的頭腦。做生意的廣東移民集中在雷州半島北部的城鎮商埠。

生意,讓粵語成為湛江市區裡主要的口音,它也影響到瞭更多地方。雷州半島上口音也受到粵語的影響。

如今在湛江,雷州半島上大部分人說的是雷州話,客傢話和粵語區分佈在湛江的北部,因為他們從北邊南下,走陸路更方便。

3

" 北有青島,南有湛江"

雷州半島遠遠延伸到南海之中,湛江如一顆璀璨明珠,矗立在碧波萬頃的南中國海和北部灣之間。

到 19 世紀,湛江就像它多元的口音一樣散漫,沒有凝聚成一座中心城市。直到 19 世紀末法國殖民者侵占這裡後建立瞭 " 廣州灣 "。

廣州灣這個名字,曾經並不屬於南粵省府廣州,而是湛江的舊稱。

雷州半島和東海島之間的一灣海水被陸地環繞,對於常年經受強臺風正面沖擊的湛江而言,是一處靜謐的天然港灣。1701 年,法國船隻 " 白瓦特號 " 遭遇臺風,停泊在廣州灣避風,熱衷殖民的法國人暗暗記住瞭這處臺風中的良港。

一百多年過去,法國人終於在十九世紀末得償所願,他們強租廣州灣,並把這座城市命名為 " 白瓦特城 "。這個原本來自一艘船隻、帶有異域風情的名字,是湛江人心裡長久的傷痕。

提起 " 七子之歌 ",人們一下子就會想起那句寫給澳門的 " 你可知 Macao 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瞭,母親!",卻不知道七子之歌中還有一首寫給廣州灣。

"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1925 年,還在美國留學的聞一多遙想溝通桂粵、南望瓊海的廣州灣,寫下如此傷痛的句子,將它比作中國南方陸海交接的一把鎖。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在霞山區海濱路,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 ( 1903 年),混凝土結構,門窗仿哥特式,建築面積 800 平方米。建立後至 1945 年,廣州灣租借地法國公使署均設於此。

直到抗戰結束,被法國和日本侵占四十七年的廣州灣才告光復,回歸中國懷抱,從此正式更名湛江。

殖民時代的擾攘紛爭終究散去。

法國租借湛江時期,建城於此,大肆修建瞭很多法國風格的建築和設施。

隻是在湛江市中心的霞山區海濱路一帶,還保留著許多法國人留下的建築。幾座西式風情的小樓,矗立在今日的車水馬龍之中。南海之濱耀眼的陽光和咸咸的海風,穿過高聳的現代化樓宇,混合著這些歷史建築身上散發的遙遠的法國氣息,共同構成湛江人復雜的記憶和氣質。

上世紀 60 年代,曾留學法國的周恩來到湛江視察,粉瓦黃墻的建築風格和建在樹林裡的房子,讓他想起巴黎。於是 " 小巴黎 " 成瞭湛江的標簽。相似的殖民歷史和建築風格,讓它與青島齊名。" 北有青島,南有湛江 " 也是鄧小平在 1960 年提的。

半個多世紀過去瞭,相比青島,湛江的名氣和經濟都遠不及前者。就算放在廣東省內,它也不是世俗意義上一座成功的城市。

不過生活在這裡的人似乎並不在乎 GDP 要名列前茅。對於他們來說,生活不止有上進這一條路,早茶可以吃到中午,因為臨海,小魚小蝦這些水產可以吃到當季最新鮮的。

湛江流行的一種傳統棋戲,名 " 回字棋 ",取材簡單,變化萬千。

上進的城市有很多,也應該允許有的城市天生慢。

文丨蘇煒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