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年來華人首參選美國總統 這個男人不簡單

03-09

" 大傢好,我是楊安澤,我要選美國總統。"

如果說特朗普提前三年做好準備競選 2020 年美國總統不算什麼大新聞的話,那麼紐約華人企業傢楊安澤向特朗普宣戰,參選下任美國總統,可以說是備受媒體關註瞭。

據紐約時報消息,華人楊安澤宣佈有意代表民主黨參加美國 2020 年總統大選,並且其競選廣告、標語、網站等都全部上線,他在 2017 年 11 月已向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FEC)提交瞭申請書。

美國視頻網站油管上,楊安澤發佈瞭自己的總統參選視頻 ——人性至上(Humanity first)。

為何如此有底氣,他到底是怎麼說的?

" 我認為我有正確的政治視野,價值觀等去提高美國人口的生活水平質量。"

" 七年前,我開創瞭 "Venture for America",幫助數以百計的年輕創業傢在底特律、克裡夫蘭、巴爾的摩以及美國各地開展他們的事業。"

" 我們的創業公司曾經幫助幾千人找到瞭工作,但現在我意識到問題的根源是科技代替瞭人工,取代瞭幾百萬的勞動力。"

" 過去的幾年內,我遊走瞭美國各個地方,勞動力被替代已成為一個不可規避的話題。

" 我走過那些城市邊緣的平民窟。"

" 也曾走過一幢幢被廢棄的工廠。"

" 我有兩個兒子,如果不改變這個現狀,我真的非常擔心他們的未來,因為他們的機會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越來越少。"

" 公司企業都在自動化的路途中尋求更先進的技術以代替人工,然而普通老百姓卻需要在這場自動化戰爭中茍延殘喘,最後還是失去工作。"

" 我要的並不是這樣一個美國。"

" 在我的計劃下,每一個美國 18 歲以上成年人每個月會收到 1,000 美元的政府補助。這些錢會來源於那些使用自動化機器的領軍企業。"

" 這樣很多由於工作耽誤學業的學生就可以回到校園,尋求新的工作機會,或者開始自己的創業,並且能對自己的未來有更好的計劃與定位。"

" 有瞭大傢的幫助,這一切的實現並不會隻是一個夢想。加入我,一起來創建一個新的經濟體質,與一個人權之上的社會。"

根據紐約時報消息,截止今年 2 月 14 日,楊安澤已經募集到約 13 萬美元的競選資金,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華人企業傢。

與其他宣佈會參與 2020 年大選的候選人不同,楊安澤的參選口號是 " 人性至上(Humanity first)",將關註點放在瞭機器人可能會為人類帶來的災難上。

他認為 " 自動化或將給全人類帶來毀滅 ",並主張聯邦政府應該每月給每一位 18 至 64 歲的美國人發放 1000 美元的 " 自由紅利(Freedom Dividend)"。

在楊安澤看來,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發放、每個人都能夠維持最起碼的穩定生活,這些其實都是有利於資本主義的。

如此,每年大約需要 2 兆元的預算支出。除調整現有的福利預算結構外,楊安澤計劃利用稅收增值稅(value-added tax)等方式來補足資金缺口。

楊安澤選取瞭一個不那麼常見的競選切入點。其他民主黨競選人一般聚焦的都是 " 移民政策 "、" 重返氣候協定 "、" 稅改問題 " 等議題。

楊安澤的 " 人性至上 ",則被外界形容為 " 危言聳聽 " 和 " 對科技持懷疑態度 "。

但其實楊安澤的政見並非杞人憂天。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傢和科技專傢都對自動化發展會對經濟造成的沖擊感到擔憂。麥金賽顧問公司去年發佈的報告就預測稱,截至 2030 年,美國將有 1/3 的工作會因此消失。

所以楊安澤其實與特朗普一樣,希望為美國人爭取到更多的工作機會。隻不過特朗普是從移民手中為美國人搶回飯碗,而楊安澤則 " 未雨綢繆 " 的與機器人 " 搶回工作 "。

圖源: yang2020.com

除此之外,楊安澤還主張改變美國社會 " 衡量成功 " 的方式。

目前,12.7% 的美國人口未脫貧,自殺率逐年上升,員工超時工作、加班的情況也非常普遍。所以,楊安澤希望帶領美國進入一種真正致力於提升國民福利與滿足感的新型資本主義社會。

楊安澤 1975 年生於美國紐約上州香奈塔第 ( Schenectady ) ,父母來自臺灣。

父親是物理學博士,在 IBM 和奇異電氣公司 ( GE ) 工作期間曾獲得 69 項專利。母親是統計學碩士,後來成為藝術傢。

楊安澤本科就讀於佈朗大學,後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

他曾在一傢律師事務所工作,後來轉入科技業,先後成立瞭 Manhattan Prep(致力於學生考試補習)和 Venture for America(風險投資)。

他對自己的華裔身份感到驕傲," 但同時我也對自己是美國人感到驕傲。"

他曾被美國財經雜志《Fast Company》評為 " 全球 100 位商界創新人士 "。

楊安澤(左二)圖源: yang2020.com

楊安澤也在 2012 年和 2015 年,作為商界代表,被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招進白宮會面。

楊安澤(左一)與奧巴馬

楊安澤也是美國史上第二位宣佈參選總統的華人。

他的前輩,也就是第一位宣佈有意參選總統的華裔,是已故共和黨夏威夷州前參議員鄺友良。

祖籍廣東的鄺友良,於 1906 年出生夏威夷檀香山。1964 年他參加瞭共和黨總統初選,贏得瞭夏威夷州和阿拉斯加州的支持。

盡管楊安澤是美國五十年歷史內第一位宣佈參選美國總統的華裔,但他並沒有引起太多美國媒體的目光。

美國媒體他對的采訪和報道主要把聚焦於他與眾不同的政治宣言上—— " 機器人末世論 " 和他勝選的可能性上。

美國媒體並沒有對他 " 華裔 " 的身份多所著墨。

就連楊安澤曾經的東傢《紐約時報》也形容,楊安澤的勝選的幾率 " 微乎其微 " ( a longer-than-long-shot bid ) 。

楊安澤曾擔任《紐約時報》的科技執行官(Technology Executive ) 。

他在接受《世界日報》采訪時說:" 我不覺得紐約時報的說法有問題,但我覺得我比他們說的要做的更好,未來我也會繼續證明這一點。"

" 華裔美國人也是美國人,我們的能力沒有極限。"

但是,他的信心和堅定好像還是沒有得到媒體評論員的認可。

彭博社評論員 Jonathan Bernstein 說民主黨內有太多太多的人宣佈參選 2020 年大選。——也許因為如此,美國媒體的目光 " 無暇 " 註意到楊安澤身上。

Bernstein 在一篇評論民主黨 2020 年總統競選人的文章裡,把質疑和批評的矛頭直指楊安澤。

Bernstein 直接發出對楊安澤的疑問:" 楊安澤,你又是為什麼要參選總統?"(Andrew Yang, why are you running for president? )。

Bernstein 認為,楊安澤沒有資源、沒有足夠的政治經驗,而且他的黨內競爭對手都比他強大的多。既然他想要實現自己一些想法,為什麼不實際一點,去競選白宮內別的部門的職位呢?

日報查閱瞭美國主流媒體和知名新聞網站對有競爭力的 2020 年民主黨內競選人的預測,無論是 "10 大民主黨競選人 ",還是 "15 個有潛力的民主黨競選人 ",還是 "20 大 ", "30 大 ",都沒有楊安澤的名字。

新聞媒體對他給予的期望不高,那麼社交媒體上的輿論呢?

與主流新聞媒體相似,推特上關於楊安澤的討論也不多。

看來,在 " 輿論 " 眼裡,楊安澤的 " 總統夢 " 確實面對著太多的阻力。

小編在這裡可以做一個主觀臆斷的預測,楊安澤的競選,一定會困難重重,獲勝希望渺茫。無論是他作為華裔的身份,還是他持有的反科技向的競選宣言。

所有的英雄都是順應瞭時勢,隻有少部分不世出的英雄才能影響身挑大梁影響時局,而楊,可能並不是。

在奧巴馬當選第一任黑人總統時,已有大量的黑人當選瞭議員或是州長。

如今,華人的地位確實在逐步上升,但是華裔的從政基數還不足以支撐起總統這個政治金字塔頂端。

當人工智能擊敗瞭一位又一位人類天才的時候;

當科技公司把一艘艘火箭送上星際軌道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給科學讓路,所有人都在期待技術革命的春天到來。

我們也許可以呼籲人性的回歸,也許可以註重科技為人類服務。

但是對科技的懦弱,並不是哥倫佈踏上這片大陸時的初衷,並不是肯尼迪力排眾議把人類舉上月球之後願意看到的場面。

(圖片來源:the Inquisitr)

楊安澤和當年的特朗普不一樣。商業大亨特朗普剛剛宣佈競選的時候,整個世界在看笑話一樣對他,但是他不一樣。

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 "I am fxxking rich"(我真 TM 有錢!)。

(圖片來源:Rolling Stone)

相比於那些靠著政治獻金度日,靠著贊助和協議求生的政治傢們,特朗普無疑是美國政治圈的一股清流,這股清流足夠大,可以沖破人們習慣的思維模式的枷鎖。

特朗普雖然奇怪,但他是有明顯優勢的,他富可敵國,他經營手段強悍。

而楊安澤,確實是華人驕傲,確實是自己非常努力,但是在橫向對比的政客們中間,他可能並不耀眼。

與此同時,上一屆美國總統候選人是我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選民可以說是在矮子裡面拔將軍,好歹把特朗普選瞭上來。

(圖片來源:Politico)

而 2020 屆,世界已經不一樣瞭,不少美國民眾在經歷瞭一年推特治國的黃毛總統後,很多人都有意選擇特朗普的連任。

楊安澤還能在這個早已非主流的總統池子裡異軍突起嗎?

盡管對於楊安澤的終極目的(總統),前途並不是特別光明,前景不被外界看好。

但是他的挺身而出,他的身先士卒,也代表瞭新時代的華裔,在美國這片土地上發出瞭新的聲音。

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同胞來到這篇土地,做著最辛苦的工作,秉承著最善良的情操。

多年來,華裔在美國一直被視作一群息事寧人逆來順受的團體,在政治舞臺上幾乎看不到身影。

(圖片來源:The Epoch Times)

如今,美國卻變成瞭一個不鼓勵移民的國傢,而那些早就已經移民到這片土地的華人也開始漸漸對這個國傢負起責任。

為合理的利益發聲,為未來的可能性不懈努力。

他可能走不遠,但他站出來走瞭。

他可能隻是在做一個縹緲的美國夢,但人類的進步不就是用夢想來堆砌的嗎?

我願意相信,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我們需要每一個建築師,每一個搬磚工。

一個人想要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整個民族都會為他驕傲。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