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科威特
據伊朗媒體 press TV 報道,科威特政府消息人士稱,科威特 7 月 20 日驅逐約 15 名伊朗外交官,命令關閉伊朗駐科威特大使館文化處和技術辦公室,並要求伊朗外交官數量減少至 9 名,限定其在 45 日內離開科威特。
除瞭驅逐多名外交官,科威特政府還下令關閉瞭多個伊朗外交使團駐所。路透社援引科威特情報部部長謝赫 · 穆罕默德 · 穆巴拉克 · 薩巴赫的話說," 根據維也納公約的外交規范,鑒於我們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關系,科威特政府決定對伊朗采取行動。"
伊朗駐科威特文化處
據阿拉伯國傢媒體報道,在科威特最高法院 " 阿佈達裡間諜案 "(Abdali Cell)作出裁決後,科威特決定停止所有與伊朗的外交活動,此舉是對 " 阿佈達裡間諜案 " 的報復。
2016 年 1 月 12 日,科威特最高法院以伊朗和真主黨從事間諜活動為名,判處間諜案中的兩名主犯死刑,第一被告為科威特人,第二被告為伊朗人,除此之外,還有 20 名被告分別以非法持有武器、彈藥和爆炸物罪被判處無期徒刑、15 年和 5 年有期徒刑。另有 4 名被告被判無罪。
據報道,這起間諜案是科威特內政部 2015 年 8 月 13 日在科威特北部靠近伊拉克邊境的阿佈達裡地區破獲的,涉案人員 26 人,其中包括 25 名科威特人和一名伊朗人。科威特內政部在這些人員住處發現大量武器、彈藥、爆炸物以及無線電通信工具。
早在 2011 年 4 月 2 日,科威特外交部就曾以涉嫌參與間諜活動為由,驅逐瞭伊朗駐科威特使館的三名外交官和一名使館雇員。此事件緣於 2010 年 5 月,科威特安全部門破獲一個間諜團夥並逮捕數人。科威特當局指責他們涉嫌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搜集有關科威特境內軍事設施和駐科美軍基地的情報。對此,伊朗方面予以否認。伊朗方面曾表示,科威特的舉動是 " 在美國及其盟友的壓力之下做出的 "。但就在驅逐事件一個月後,伊朗和科威特領導人同意互派之前遭驅逐的外交官。兩國因間諜糾紛而惡化的外交關系有所緩解。
事實上,作為海合會成員國,科威特與伊朗的關系一直很微妙,始終在沙特與伊朗之間維持一種平衡。2016 年 1 月,因沙特處決什葉派教士尼米爾一事,多國與伊朗斷交或降低外交關系。為瞭不與老大哥沙特 " 唱反調 ",科威特也宣佈召回駐伊朗大使。
伊朗總統魯哈尼 2017 年 2 月 15 到訪科威特
長期以來,學界一般將科威特對伊朗與沙特的關系稱之為 " 對沖策略 ",簡單的說,就是兩邊站。科威特運用戰略對沖策略由來已久,可以追溯至分別與英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以及伊朗和伊拉克 " 對峙 " 時期所采取的外交戰略。這一時期,科威特一方面盡力取悅各方,同時保留一定的獨立性。從伊拉克解放後的科威特對待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
雖然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同屬一個聯盟,但考慮到地緣上與伊朗的近鄰性、伊朗慣常的顛覆 " 習性 " 以及科威特境內重要的什葉派群體等因素,科威特還是選擇瞭類似於處理與沙特關系非常謹慎的處理辦法。
如在兩伊戰爭(1980 — 1988)中,伊朗數次進入科威特的軍事領空,甚至還襲擊瞭科威特領土,但科威特為瞭不刺激處於激戰中的伊朗遂保持瞭克制。
1990 年,薩達姆的伊拉克發動侵占科威特的戰爭,這使得海合會在形式上與伊朗站在瞭同一條占線上對付伊拉克,但這遭到瞭海合會南方成員國的強烈指責。然而,科威特仍然將更具影響力的伊拉克視為最大的威脅,直到 2011 年美國從伊拉克撤軍。
此外,在重要的伊朗核問題上,科威特多次聲明支持伊朗開發民用核的權利。2014 年 6 月,科威特埃米爾(穆斯林酋長的稱號)薩巴赫 • 艾哈邁德(Sabah al-Ahmad)歷史性地對德黑蘭(伊朗首都)進行瞭訪問。
然而,最近幾年,科威特與伊朗的關系也時而出現緊張狀態,如科威特雖承認伊朗開發核的權利,但同時也參與對伊朗的制裁,甚至曾經驅逐過伊朗的外交官員。總之,科威特這種矛與盾的戰略對沖策略,為其贏得瞭不少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