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傢:應建東北亞反導系統解決朝核問題

07-20

編者按:朝鮮最近增加瞭核試驗和導彈試驗的次數,引發瞭國際緊張局勢。7 月 13 日,清華 - 佈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與財新世界說共同舉辦《中美俄三邊關系與全球核不擴散策略》研討活動,在復旦大學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教授看來,要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不應從最終目標來切入,而應該從危機管理著手,逐步協調中美日韓俄之間的關系。

1. 朝鮮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成功之後,特朗普希望中國和日本可以對朝鮮進行強力制裁,在這樣的外界壓力下,中國政府下一步會有什麼舉措嗎?

答:中國對朝鮮的政策,包括在朝核問題上的政策是不取決於美國的立場的,而是本著地區安全,本著中國的國傢利益來進行最終的決策。其實中國的立場也是一貫:第一,堅決反對朝鮮半島有核化,最終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目標;第二,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避免戰爭來解決沖突和爭端。現在,根據新形勢的發展,中國又提出瞭 " 雙暫停 " 的倡議——俄羅斯和朝鮮要停止核導彈的試驗,美韓要停止軍事演習。這種雙暫停的倡議是為瞭避免沖突進一步的升溫,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建議。也會防止沖突進一步的惡化,引發不必要的擦槍走火。當然這個倡議也需要得到相關其他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共同解決這個問題。

△ 中國外長王毅在記者會上提出朝核問題 " 雙暫停 " 的思路

第二,中國還是在堅決貫徹聯合國安理會的相關決議。包括在制裁方面,中國也邁出瞭越來越堅實的步伐,特別是,今年以來在煤炭進口等等領域還是采取瞭許多實際的動作。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創建之下,對朝鮮施加相應的壓力,但與此同時,中國還是認為制裁不可能完全解決問題,還是希望通過恢復六方會談的這種方式,通過多邊的框架把相關各方都納入到和平對話談判的軌道上來。未來,中國在朝鮮問題上會發揮更加主動和積極的作用。積極的勸談促和,朝著半島無核化的巨大目標去發揮自己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不要指望中國一傢就能解決朝鮮半島的核問題。因為半島核問題有著復雜的歷史和現實背景,說到底,也是美朝雙方的問題。怎麼一方面堅持核不擴散條約、全面核禁條約等等國際軍控核不擴散條約機制的基礎之上,讓朝鮮停止核試驗,最終取消它的核武裝計劃;另一方面保持朝鮮半島的和平和穩定,不要因為這個問題發生誰都難以預料後果的戰爭,應該是中國對朝核政策的核心。

2. 您曾經談到,朝核問題和薩德問題也是相互關聯的,整個東北亞地區的戰略平衡、大國之間的安全關系,應該如何去構建一個綜合全面的措施來加以解決?

答:冷戰結束後,國際的軍控核不擴散條約體系的相關機制都在日益遭受沖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有限。一方面,相關國傢仍在進行核試驗;另一方面,國傢層面和恐怖主義層面的核擴散其實都在愈演愈烈。與此同時,反導條約、中導條約也都在遭到日益破壞。所以朝鮮的核問題不單單是一個發展核武器的問題。美韓在韓國以朝鮮發展核武器為由部署薩德系統,也不僅僅是一個薩德的問題。它其實是一體兩面,在整個世界的軍事形勢發生巨大變化、新軍事革命日益推進的背景之下,在國際軍控核不擴散體系即使不是土崩瓦解,它的效益也大大下降的背景之下,怎樣綜合地解決地區安全問題。所以說,在這方面,還是中國綜合的安全觀,應該成為大傢共同接受的出發點,綜合平衡相互可持續的安全。我們要走出這種安全困境,我的絕對安全就是其他人的絕對不安全,要運用綜合安全觀,來處理地區安全。具體來說,朝鮮開發核武器,韓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等等這些問題,進行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綜合性的機制。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3. 您之前在論壇上提到要建立一個東北亞的地區反導系統,現在沒有嗎?建立起來的困難在哪裡?

答:現在東北亞沒有這種東西。而且美韓在半島部署薩德系統引發中俄間強烈的擔憂和反對。而且美、韓、中、俄在這個問題上的相互不信任,其實進一步讓地區的安全形勢復雜化,沖淡瞭共同解決朝韓問題的努力。那麼為瞭應對朝鮮的核開發計劃,也為瞭進一步升華東北亞地區國傢的安全合作和相互信任,在某種程度上構建地區和主要包括美國參與的東北亞防導彈系統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關鍵。可行的思路:共享反導方面的情報,共同建設基礎設施,同時也加強戰略方面的合作。務實合作的開展,各方之間的信任才會建立和不斷地鞏固,才會催生出更多共同的利益、促進合作。單純的單方面行動,比方說美韓部署薩德系統,相互指責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隻會讓朝鮮在大國裡找到有機可乘的地方,通過大國之間的矛盾來發展自己的核計劃。

4. 去年,聯合國大會通過要求啟動《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的決議案,希望在 2017 年 3 月召開聯合國大會談判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來禁止使用核武器,並最終實現完全的消除。這是聯合國成立 71 年來第一次通過此類投票,但該決議案卻遭到瞭 9 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傢投瞭反對或者棄權票。在當前核武問題影響亞太地區安全的局勢下,這一條約的發起和通過對國際防止核擴散事業意味著什麼?

△ 2016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啟動《禁止核武器條約》談判的決議案

答:其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末期,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擲核武器之後,整個年代末到現在,核武器的地位和作用都充滿瞭爭議。有些人單純從道德和道義的立場上反對所有的核武器。大規模的全球的反核運動,比如,奧巴馬也提出瞭無核世界的倡議,但是這些人隻註意到瞭問題的一面,而沒有關註問題的另一面。核武器出現以後,在某種程度上,在冷戰時期,戰略關系比較簡單的兩極格局之下,核武器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國際安全。盡管這種平衡是恐怖的平衡,但無論如何,它是保持瞭平衡的。但是現在,問題在於形式進一步的變化,美俄兩個核大國在緊鑼密鼓地實現自己核武器的現代化。另外一方面就是越來越多的行為主體,國傢也好,比如朝鮮,還是一些恐怖主義組織也在試圖獲取自己的核武器、核材料,這是對地區安全和國傢安全帶來的更直接的沖擊。核心的觀點是,相比較於大國之間的核裁軍,現在核擴散的問題更加的迫切。單純從道義的角度去向這些國傢提出禁止使用核武器,當然有他的合理性,但是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國際安全,能夠解決我們面臨的迫切的核擴散問題,實用性是值得打一個問號的。所以說,一方面從道義上,去追求無核世界的長遠目標,甚至是在核大國在進一步的推動核裁軍,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其他的核大國也可以像中國一樣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或不向無核國傢使用核武器等原則。在另一方面,我覺得現在要把重點放在防止核擴散上,防止核技術、核材料、核專傢的進一步流散,防止除瞭核俱樂部之外的其他國傢擁有核武器,特別是防止極端恐怖主義組織獲取核材料,獲取核技術。

5. 7 月 4 日,朝鮮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成功不斷攪動著大國神經,中俄隨即在莫斯科發表聯合聲明,力勸朝鮮停止核導試驗,同時美韓停止軍演。此前您在采訪中提到美日韓三方的反應很值得關註,三國領導人 6 日在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期間發表聲明說,朝鮮試射導彈公然違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是對美日韓三國和世界其他國傢的嚴重挑釁。三國領導人決定敦促安理會對朝鮮采取新的制裁措施,同時呼籲國際社會迅速且完全執行所有相關安理會決議,減少與朝鮮經濟往來。該如何解讀這樣的聲明以及背後反映的大國關系?

△ 2017 年 7 月 4 日,朝鮮成功發射半程彈道導彈

答:現在一方面,朝鮮在利用大國間的那矛盾,在緊鑼密鼓的推進自己的核計劃,另一方面,其實這些相關的國傢在應對朝鮮核開發問題上沒有步調一致的政策。而且盡管有著無核化的目標,但方法和路徑有著巨大的差別。目前中俄之間提出的 " 雙暫停 " 的計劃,並沒有得到朝鮮積極的反應,也沒有得到美韓的積極反應。無論是文在寅政府新一輪的陽光政策也好,還是美日韓最近提出來強化制裁的倡議也好,並不能完全解決朝鮮的核武器問題。要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讓朝鮮停止最終放棄他的核計劃,我們不是要從最終目標上切入,要從危機管理上做起,逐漸協調中美日韓俄之間的政策。要從如何應對朝鮮核材料的擴散,核設施可能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如何應對在特定意外情況之下朝鮮內部可能出現的危機,包括難民危機,以及核設施不可預見的危機。從這個角度,慢慢促進五方的合作。通過五方的合作來擴大各方的利益,增強他們之間的信任,最終來協調他們之間的立場。對朝鮮核問題采取最終的協調一致的政策,隻有這樣才能避免朝鮮繼續利用各方之間的矛盾和分歧,來有條不紊地推進自己的計劃。

6. 特朗普兒子公佈郵件坐實瞭特朗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政府相關人員進行情報和利益交換、試圖影響美國大選的結果。此前普京政府一直否認幹預瞭 2016 年美國大選。對於這個新的證據的發現,俄羅斯方面有何看法?這將對美俄關系將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答:俄羅斯肯定會持否認立場,通過網絡攻擊或其他形式和特朗普串通的形式幹預美國國內政治競爭,尤其是總統選舉,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俄羅斯的否認就能完全驅除美國國內民眾對通俄門的質疑。因為這是美國的司法部,或者議會對相關事件的調查。在美國國內,俄羅斯成為瞭一個相當敏感的話題。那麼通俄門一方面成為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爭鬥的核心話題,另一方面,在共和黨內部對這個問題也持有強烈的質疑。美國國內政治已經成為瞭影響美俄關系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不管俄羅斯說什麼,但是通俄門這個事件始終將會成為制約特朗普的特別重要的一個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制約特朗普對俄關系調整的步伐和節奏。再加上俄美現在雙邊關系的問題,還是重大的國際問題上立場和政策的相左,在未來一個階段要是想看到俄美關系迅速的改善,我感覺是不可指望的。

不光是普通的俄羅斯人,很多俄羅斯的高層都是對特朗普寄予瞭厚望,可能會和特朗普有過一些接觸。另外一方面,從俄美關系歷史上來看,俄國人更希望和共和黨人打交道,而不是民主黨人。俄羅斯高層對希拉裡 · 克林頓有非常根深蒂固的意見和不信任,當然他們希望特朗普能發揮特定的作用。但是現在特朗普的執政受到國會、中情局、聯邦調查局、國傢安全局等其他部門,都受到民主黨、美國媒體和民意的強有力的制約。我看到現在俄羅斯國內對特朗普的期望呈現出急速降溫的勢頭。無論是俄羅斯的老百姓,學者和高官,都改變瞭原來相對樂觀的基調,認為特朗普的上臺並不能對俄美關系帶來實質性的改善。

7. 最後一個問題關於俄羅斯局勢。三月納瓦裡內的崛起很突然,而且這幾個月他是越來越強而不是相反,目前為止克宮對他仍然不想動粗,也就是說對後果的顧忌還是多於解決掉他的緊迫感,最後失衡的時間點會在 2018 選前還是選後?

△ 俄羅斯反對派領導人納瓦爾尼

答:當然俄羅斯國內局勢並不是一片穩定,當然也有很多的問題,包括民生水平的下降,包括貧困率的持續上升,經濟形勢的困難,都會對國內的政治形勢帶來相應的影響也會對 2018 年的總統選舉帶來相應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普京總統就喪失瞭控局的能力,我相信 2018 年,普京總統仍會贏得選舉,繼續他的第四個總統任期,這是基本可以肯定的。至於俄羅斯國內的反對派,包括體制內的反對派,體制外的反對派的影響力相對還是有限的。體制內的反對派就是國傢立法機構內的對普京對俄羅斯政權,表面上提不同的意見,表現出政治多元化的景象,其實是在對政權策應的作用," 小罵大幫忙 "。納瓦爾內體制外的反對派的崛起也不是突然的。但是他的整個這種反對派的動員能力還是相對受到限制。納瓦爾內所發揮的作用更多的是反對腐敗,反對先政權很多的做法,並沒有提出成系統的政治綱領,也沒有對俄羅斯未來的發展提出既有遠大的目標又有切實的可操作的政策方針。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的話,納瓦爾內可能會在 2018 年的選舉,仍然會鼓動一些示威遊行,但是不會從根本上動搖普京的選情。普京仍然會連任。

(實習生王飄怡對采訪整理有貢獻)

世 界 說

徐典

發自 北京

揭國際大事內幕,看全球奇葩人物故事,請訂閱 " 財新 " 品牌旗下微信公眾號 @世界說(ID:globusnews)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