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X 後,20 多撮國內外劉海來襲…

03-12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去年 iPhone X 的劉海兒屏,曾是無數手機企業嘲諷的對象。但是,友商們往往都是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幾個月前,大傢都還在吐槽劉海兒屏的醜陋,如今卻紛紛開始拼 " 發型 " 瞭。

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國產手機發佈熱潮來襲。在 MWC 2018 (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 展會上,華碩發佈瞭 ZenFone 5Z,領歌展示瞭 Leagoo S9 Pro,3 月份集中發佈的還有 OPPO R15、華為 P20、vivo X21、小米 7,眾多安卓廠商紛紛推出新設計的全面屏手機。從已經曝光的諜照來看,這一波新機無一例外齊刷刷裝上瞭劉海屏。

目前已經有超過 20 傢手機廠商跟風采用劉海屏設計

據《科技資訊網》 ( Boy Genius Report ) 統計,目前除瞭 iPhone X 之外,已經有超過 20 傢手機廠商將會采用 " 劉海兒屏 " 的設計,這其中不乏一些我們所熟知的國內外大品牌。華碩不久前發佈的 ZenFone 5Z,據稱 " 劉海 " 就比 iPhone X 的小瞭 26%。而華為最新的 nova 3e,亦采用帶有 " 劉海 " 的異形全面屏設計。還有外媒曝光瞭一組極有可能在今年發佈的 LGG7 渲染圖,沒想到也頂著一撮劉海。

可以預見,接下來的幾個月各手機品牌在自傢新機發佈會上的一個重要對比指標,將會從去年誰傢的屏占比更大——變成誰的 " 劉海兒 " 更短。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關於 " 劉海屏 " 的歷史,最初是夏普 AQUOS S2 開瞭個頭,其後 iPhone X 主要帶節奏,上遊屏幕制造商開始展示相關成品,直到 MWC2018 的遍地開花。明顯具同質化的 " 劉海屏 ",到底是盲目跟風,還是真全面屏的必經之路呢?

據新浪專欄作者 " 懂懂筆記 " 表示,作為智能手機屆無可爭議的霸主,蘋果一直都是市場最好的風向標。對於很多廠商而言,當不知道在設計上該如何尋求突破時,多像 iPhone 一點兒總不會錯。同時,iPhone 也是不少手機廠商在發佈會上被拿出來對比的機型(往往都是狠狠吊打)。

但手機廠商的 " 保險起見 ",作為消費者的網友卻不太買賬。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在全面屏的大潮下,不乏堅持己見者——

盡管三星 S9 相較前代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就像前兩天發佈會上三星發言人所說的那樣—— " 至少這款手機沒有別扭的‘齊劉海’。"

羅永浩近日也站出來為錘子手機發聲," 我們不會。三星上下對稱的方式,小米 mix 沒有額頭的方式,essential phone 美人尖的方式,每一種都好過醜陋的大劉海。"

圖片來源:社交媒體截圖

安卓機型 " 劉海屏 " 算抄襲嗎 ?

2016 年 11 月 1 日,蘋果公司提交瞭 iPhone X 外形專利申請。不過,由於專利申請具有地域性的特點,美國申請的專利隻對美國境內有效,如果想要在中國得到專利保護,則需要在中國再次申請專利。於是 2017 年 4 月 28 日,蘋果公司在中國也提交瞭 iPhone X 的外形專利申請。

據科技資訊網站 cnBeta.COM 報道,美國與中國申請時間相差瞭半年,這半年的滯後期,安卓手機市場風雲變幻。

僅僅在 2017 年 1 月,就有兩傢手機廠商遞交瞭 " 劉海屏 " 的專利申請。其中一傢申請人為北京小米移動軟件公司,另一位申請人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主營品牌:OPPO ) 。

小米與 OPPO 分別於去年 1 月申請,7 月獲得知識產權局授權;蘋果於去年 4 月申請,去年 12 月 19 日獲得專利授權。擁有時間上的優勢,是否就意味著安卓手機並不存在侵權風險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蘋果的專利授權上,可以看到一串優先權數據(29/583,023 2016.11.01.US),記錄著專利第一次申請的日期、專利號和國傢。

根據《專利法》第二十九條,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 12 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 6 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認為," 蘋果同步申請瞭優先權保護,其在國內的專利申請日可同美國一致。" 也就是說,蘋果 iPhone X 的外形專利在中國的保護期,從 2016 年 11 月 1 日起計算。

如果蘋果認為安卓機的劉海屏侵犯其專利,可以發起相關訴訟。" 一旦外觀設計專利發生糾紛,按照誰先申請誰先獲得授權,誰優先受到保護的原則,如果有廠商認為對方專利有侵權的嫌疑,可以主動發起專利無效的程序。" 不過,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春泉說道,目前在國內,手機廠商間外觀設計專利糾紛不多。

" 劉海屏 " 是設計革新還是全面屏配件的革新,可能是兩個問題。如果屏幕配件廠商或供應商已就異形屏設計申請瞭專利,那麼,不論哪傢手機廠商使用該配件,自動就獲得瞭許可授權。李俊慧認為,如果是手機廠商申請的手機外觀設計,那麼,從已有的公開照片來看,在劉海處及底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區別,能否認定構成侵權,尚需要進一步判斷。

安卓廠商們能駕馭得好 " 劉海屏 " 嗎?

如今更多用戶都更喜歡屏占比高的手機產品,iPhone 為瞭跟隨全面屏的步伐,不得不把過去沿用多年的 ID 設計進行更換。如果隻是簡單的使用 18:9 屏幕和收窄邊框,顯然很不蘋果!於是,就有瞭劉海兒屏的出現。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目前,輿論給諸多安卓廠商扣上瞭 " 抄襲 " 帽子,對此業內人士為安卓廠商叫屈。

據科技資訊網站 cnBeta.COM 報道,一名相關產業人士表示," 在沒有更好的技術方案之前隻能接受不完美,劉海那裡有很多被集成的傳感器,全面屏幾乎無法繞過這個劉海設計。劉海區主要有攝像頭、聽筒和傳感器,聽筒可以通過骨傳導解決,但是光線傳感器、攝像頭改到下方比較困難,尤其是攝像頭,移到下方並不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

目前來看," 劉海兒屏 " 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因此我們不妨關心一下安卓廠商們能不能用好這款發型。

新浪專欄作者 " 懂懂筆記 " 表示,可以發現目前那些使用瞭劉海兒屏的安卓手機廠商都還保留瞭較寬的下巴,這可能會讓很多用戶難以接受。

用瞭劉海屏為什麼還要有這麼寬的下巴?這其中的原因還是出於成本的考慮。目前絕大多數安卓手機廠商在品牌溢價方面遠遠沒有達到 iPhone 那個級別,所以在成本方面會進行嚴格把控。

目前全球手機屏幕的封裝技術可以大致分為三類:COG、COF 和 COP。其中 COG 的成本最低,如去年發佈的紅米 5 等低端全面屏產品,就是采用的這一技術。由於 COG 封裝是把屏幕上的驅動芯片直接從屏幕延伸下來,放在手機下巴內部,這也導致瞭手機的下巴會過於寬大。

圖片來源:幫趣網

COF 封裝技術是把玻璃背板上的芯片放置在屏幕排線上,可直接翻轉到屏幕底部,從而大大減少手機底部空間。這就是魅藍李楠說的 " 真 · 全面屏 "。例如,三星的 S8、S9 系列以及小米 MIX 2 就是采用這一技術。不過,這一技術由於使用瞭柔性屏幕,所以會大大提高手機的成本。

而 iPhone X 使用的則是更高級的 COP 封裝工藝。這是將驅動元件折疊全部塞到瞭屏幕下方,從而相較 COF 封裝更進一步減少瞭下巴的空間。但是目前這樣的技術由於成本過高和良品率問題,隻有 iPhone 一傢在使用,連技術提供商三星自傢,目前都沒有采用這一技術。

所以,由於成本的限制,目前絕大多數安卓手機廠商仍會采用便宜的 COG 封裝技術,這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上面有瞭劉海兒,下面的寬下巴依然健在。

手機 APP 跟得上 " 劉海屏 " 的速度嗎?

目前," 劉海屏 " 所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軟件生態層面的適配。

iPhone X 發佈至今已經有半年時間,但外界看到的情況是,即便強如蘋果這樣在 iOS 軟件生態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巨頭,仍有不少應用至今沒有適配劉海兒屏。

微博 7.10.2 界面顯示為上下大黑邊 (圖源:社交媒體截圖)

新浪專欄作者 " 懂懂筆記 " 表示,關於 18:9 的屏幕,即便 APP 不支持,廠商們也可以通過強制拉伸的方式,使其完成 " 適配 "。不過,這樣粗暴的方式用在劉海屏上並不適用。前不久,在 MWC2018 上看到的很多采用劉海兒屏的展示機,就沒有很好適配這一形態,從而導致瞭很多本該正常顯示的 APP 界面被遮擋,大大影響瞭適用體驗。

其實,從原生安卓的生態來看,在目前尚未普及的 Android 8.0 上,谷歌方面並沒有在系統底層支持劉海兒屏的設計。其采用的方式,是在下一代 Android 9.0(即 Android P)上適配類似 iPhone X 的頂部劉海兒設計。

而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在使用的手機系統,多是停留在 Android 7.0 這一代,接下來發佈的一眾劉海兒屏新機如果不出意外,也隻會搭載 Android 8.0 的系統。如此一來,即便各廠傢會對自身 UI 進行一定優化,但是在整個系統底層並不支持的前提下,還是會讓人們對其軟件生態適配產生不小的擔心。

話說回來," 全面劉海屏 " 風潮還是暴露出瞭一個問題,雖然這幾年智能手機市場在不斷進步,但真正能通過技術創新帶動行業發展的品牌,仍是少數一兩傢。絕大部分廠商仍將出於成本、利潤以及產能等因素的考慮,選擇性地放棄一部分設計,甚至全面委托給 ODM 廠商。

這一點,是廠傢的無奈,也是用戶的悲哀。

追風總不會出大錯,至少出錯的概率比創新小,這種現狀可能還會在智能手機行業繼續下去。而偶爾跳出俗套的設計,一旦獲得用戶的認可,就將成為一個品牌短期內攀升甚至左右市場名次的決定因素。隻是不知,這一跳會是在哪一傢手機廠商身上出現。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