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北極航線
作者:貓斯圖
制圖:孫綠 / 編輯:貓斯圖
1 月 26 日上午,國新辦召開瞭《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發佈會,給出瞭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中國即將投入精力建設冰上絲綢之路。以此為指導方針,中國的新型破冰船也將作為設備保障,預計明年投入運行。
出席發佈會的孔副部長回答記者問
中國加入北極航路的開發,將會對中國與歐亞大陸另一端的聯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大大提升中國對外貿易的能力,把中國一直主張的貿易全球化推上新的層次。
然而,開發北極航路並不簡單。在北極航路的開發史上,強大的俄國、美國和歐洲各國,都做出過一些嘗試,卻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中國作為新入局的玩傢,能否把握這個機會尚未可知。
今天的文章,就帶你一起看看北極航路的挑戰和機遇在哪裡。
東北航道與西北航道
早至 15 世紀,歐洲的航海探險傢就在試圖尋找一條穿越北冰洋的可靠航路。
以當時的地理知識推測,有三條潛在的路線存在:西北航路,即從美洲大陸北部的群島穿越;東北航道,即穿越歐亞大陸北方海岸線的通道;以及北極點通道,即穿越北極點的北方航線。
但這三條航路的可行性如何,以當時的航海知識尚無法判定。
西北航道 ( 紅色線條 )
▼
東北航道(紅色線條)
隨著航海知識的積累,20 世紀的航海傢認為西北航路和北極點通道不可行,但蘇聯主導下的東北航道倒是一直有動作。蘇聯決策層深信,一旦蘇聯掌握瞭這一條通道,將為蘇聯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
早期對東北航道的探險
圖中描繪一座名為 Nova Zemba 的島嶼
1601 年地圖
蘇聯的蒸汽破冰船
蘇聯的東西向調度本就常年失靈,僅僅依靠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在輸送人員物資。如果能走通這條海上通道,則蘇聯的資源優勢會得到最大化。
更重要的是,一旦北方航線打通,蘇聯割裂的海軍力量就能形成呼應,從兩個角度出其不意地威脅美國。
盡管投入瞭大量人力物力,但蘇聯時代的北冰洋航路開發始終處於停滯且封閉的狀態。
除瞭每到夏季 9 月北冰洋解凍一段時間以外,始終都無法無視以下三個現實困難:
北冰洋可靠的航道僅限於俄羅斯北方海岸線近海。北冰洋級貨輪的寬度僅為蘇伊士級的 1/3。
蘇聯在北極圈內一直沒有辦法設立足夠的港口和碼頭,這使得遇險船隻很難得到救援。
冰蓋的位置會隨時間變化,這將導致船隻延誤。以日本為首倡導的 " 零庫存 " 制造業理念無法容忍這種延遲。
五月至九月解凍過程
至於北美大陸以北的航路,則形勢更加嚴峻。由於洋流作用,在北極附近生成的冰層更傾向於飄向北美而不是歐亞大陸的方向。
大部分加拿大都被封凍瞭
西北航線在這種高密度高變化性的冰塊包圍中,失去瞭實用性。盡管在軍事上這一區域仍然有一定價值,但有用的商業航道始終未能得到建立。
因此,北方航路真正的問題其實不在於絕對的可行性,而在於其不穩定性。航海技術早就不是問題,嚇退瞭使用者的是北方航路潛在的商業風險。
表面上看起來,使用北方航線的貨輪能夠節省時間和燃油,但這筆錢會被轉嫁到高素質船員的工資、船隻維護費、延誤賠償以及保險費上。此消彼長之下,北方航線的經濟好處並不明顯。
即使路程縮短瞭
但航行困難帶來的高額成本
仍令人不寒而栗
氣候變化的優點
全球氣候變暖給這些苦於冰層的北方國傢帶來瞭福音。
北方航道能不能產生商業價值,從始至終涉及到的問題就隻有一個:如何盡量減少冰層的面積和幹擾。
在這方面,人類能做的很有限,自然的作用卻很大。有報告顯示,近年來北冰洋的冰層面積確實在縮小,在最炎熱的 9 月份,設計中的西北航道上已經完全沒有瞭冰塊。
西北航道對比圖
2013 年 8 月 9 日與 2016 年 8 月 9 日
加拿大北部努納武特地區
俄羅斯顯然最願意看到這個結局。即使對北美,這也是一個利好,因為冰層融化將允許從北美出發的航船在島嶼間行進的選擇餘地更多。
隨著全球氣溫越來越高,甚至有人認為將來北極點航路也會被舊事重提。
來自 NASA 的對比圖
1980 年(上)和 2012 年(下)
北極地區海冰覆蓋
正是這種利好催生瞭北方航線商業化的進程。2009 年,兩艘商業貨輪第一次使用北美航線從歐洲到達亞洲,比使用巴拿馬運河省去瞭 1/4 的時間。與此同時,向北極圈的島嶼和科考站運送補給物資也變得簡單瞭起來,大大促進瞭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北極科考站的位置
要去看極光的大概也不少
新舊玩傢的牌局
在可能新到來的北方航線競爭中,玩傢其實並不多。
主要有俄羅斯、挪威、冰島、丹麥(格陵蘭)和美國、加拿大。能直接參與北冰洋理事會討論的可以再加上沒有北冰洋海岸線的高緯度國傢瑞典和芬蘭。
主要的競爭焦點在巴倫支海、格陵蘭和白令海峽附近。這都是幾大玩傢接壤交互的地區,今後的地緣形式會變得特別難以捉摸。
事實上是三大玩傢
俄羅斯、美國 - 加拿大、北歐諸國
他們之間的分界則是
白令海峽、格陵蘭島、巴倫支海
由於每個國傢在北方航道開發中的實力和收益有區別,因此在該地區有發言權的這些國傢想要達成共識並不容易。
極力主張開發北方航路的隻有俄羅斯一傢,幾乎到瞭無節制需求的地步。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東北航線可以解決困擾俄羅斯幾百年的出海口問題。俄羅斯在遠東、黑海、波羅的海三處與所有鄰國的爭端,本質上都是為瞭爭奪出海口。
俄羅斯的主要出海口
然而遠東遠離俄國核心區
彼得堡和塞瓦斯托波爾
又無法直達大西洋
但另一方面,其他參與國傢對北方航道的開通反饋就遠沒有俄羅斯那麼積極。
美國和加拿大在北美的安全問題上一直是同氣連枝的夥伴,在北冰洋開發的態度上也基本相似:隨勢而動。
美國在東西海岸都有良港,沒有特別強烈的需求開通北方航路。
如果要說有什麼興趣,那也是因為美國失去瞭對巴拿馬運河的絕對控制權,為瞭保證東西海岸的物資運輸安全,可以增加一條北方的水上通道。
巴拿馬運河已是很好的選擇
▼
但即使是這個需求也不是必要的,美國東西海岸之間有繁忙密集的公路和鐵路交通網絡。鐵水聯運即使效率不高,也是個可以應付過去的選擇。
加拿大的狀況也差不多。加拿大比較發達的南部地區被落基山脈和加拿大地盾兩個地理障礙阻隔,國內的經濟往來可說是 "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 "。相對而言,和美國南北向的交通還更重要一些。
至於少量的東西交通需求,由於可以借用美國北部邊境的鐵路通道,並不是大問題。
加拿大的人口和經濟集中在東西兩端
且各自依賴與南方美國的經濟聯系
開通西北航道對兩國的軍事意義稍大一些,可以從高緯度地區監視歐洲的動態,給自己的北約盟友以立體化的支援。
可正所謂 " 你在看畫中人,畫中人也在看你 ",過於開放的北方航路對他們而言也是一個安全隱患。蘇聯核潛艇逡巡於北冰洋的往事還沒有散盡,北方航路對兩國國防就是是利好還是劣勢還不好說。
而屬於歐洲的三個小國丹麥、挪威和冰島的態度不積極主要源於無法深度參與競爭的失落感。
表面上看起來,這三個國傢的地理位置和北方航道深度相關,有參加遊戲的籌碼。然而事實上,這三個國傢能夠扮演的角色相當受限制。
北大西洋與北冰洋交界諸國
可橫屏
首先看丹麥。丹麥的主體和北冰洋沒有什麼關系,能有摻一腳的機會完全要感謝格陵蘭。但格陵蘭對丹麥來說已經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至於為什麼丹麥能統治巨大的格陵蘭
就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瞭
這一區域的內政基本和丹麥脫離關系,在外交上也並不是唯自己的主權國馬首是瞻。
而這座島嶼維持政府運轉的資金卻有一半來自丹麥本土的補貼,在經濟上幾乎是一隻螞蝗。經濟上的無法獨立是格陵蘭仍然能屈居丹麥之下的重要原因。一旦北方航路開啟,格陵蘭很可能會選擇獨立。
這樣,格陵蘭周邊數百億桶的石油儲量就和丹麥沒關系瞭,丹麥人絕不願意接受這個下場。
然而格陵蘭現在仍是座冰封島嶼
他的名字 Greenland
從一開始就是忽悠移民的。。
接著是挪威。挪威沿著北冰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從巴倫支海一路蔓延至北海,有多處良港可以成為北方通行航船的補給港口。再加上因為歷史原因而把芬蘭和瑞典排除在北冰洋海岸線玩傢之外的有利地位,挪威應該可以在新的變化中大有所為。
挪威最不缺的就是海岸線瞭
但挪威並不需要這條新開辟的航路。挪威西部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海面全年不結冰。已經建立的航海體系能夠很好地應付現有的貨運需求,完全沒有積極開發東北航線的動機。更何況,一旦這條航線通船,俄羅斯從海上的威脅一下子就成為瞭挪威要認真面對的難題。
挪威並不缺乏不凍港
然而卻更害怕俄羅斯
冰島的情況則更加特殊一些。北方航線開通與否,並不會影響冰島目前孤懸海外的地緣格局。以其地理位置而言,冰島還能成為連接歐亞大陸和北美的跳板,成為船隻中轉的碼頭。冰島政府已經擺出瞭願意和任何一方積極合作,開發北冰洋航線的姿態。
歐洲與北美之間的冰島
但高姿態下卻是遲緩的行動。冰島至今都沒有拿出一份官方的北方航線扶持方案。連沒有海岸線的瑞典和芬蘭都出文件瞭,整個浸泡在北冰洋的冰島卻悶聲不響,這並不正常。
背後主要原因是冰島自覺新航線會對冰島的人口結構造成新的壓力。
冰島的名字倒真是名副其實
冰島本就是一個人口小國,有笑話稱冰島國民多多少少都有親戚關系。這些親戚們都有穩定的工作,冰島社會的高福利就是需要這樣的超穩定系統來提供財源。
即使在溫暖的季節
冰島也並不適合種糧
即使西南部寶貴的農業區
也種得比較粗獷 ...
一旦冰島成為北方航路的重要中轉站,航海相關的產業一定會大量需要人力資源。
這時候冰島就隻有兩種選擇:一是任憑人力和貨物自由流動,這樣政府重點扶持的農業等產業就會消亡;另一個是引入外來移民,但這在人口結構單一的冰島是很難落地的政策。
這是一個小國的悲哀:面對任何新的機會都顯得捉襟見肘。
▼
中國對北方航線的態度既然已經明確,那各有心思的各方就可以考慮接納這個龐大的幕後玩傢瞭。
中國上海到荷蘭鹿特丹或德國漢堡的航程,將因為東北航線縮短 1/3,這對中國的制造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中國的需求,甚至有可能轉變一些搖擺國傢的態度,成為左右新時代北方航線的決定性力量。
美國的態度曖昧,在這場競爭中能否協同參與的北歐國傢認可自己的利益將會是制勝的關鍵。可面對高高在上的美國,歐洲國傢似乎更願意拉住中國限制俄羅斯。唯一的問題在於,歐盟高標準的環保要求可能會嚇退中國,使之更靠攏俄羅斯。
俄羅斯的政策可預測性差,在東北航道問題上的強硬態度可能會收到奇效,逼使這些中間國傢妥協。
事實上,挪威已經發佈公告,表示將在北冰洋問題上和俄羅斯深度合作。這種深度會到什麼程度,會不會幹擾到北約的進退,似乎還存之挪威領導人一心。
而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國土范圍和北極的關系不大,北極航線的重要性卻是巨大的。缺乏出海良港,或是有港口卻無法找到貿易夥伴的東北乃至膠東地區,將會成為中國北極航線的起點。它們和歐洲合作夥伴的互動價值不可估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甚至能夠起到倒逼產業轉型、增強地區經濟活力的效果,是一大福音。
地球的最北端,正在上演一出好戲。
媽媽我並不想看戲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傢:巴西 | 泰國 | 印度 | 日本 | 越南
省區:安徽 | 廣西 | 河北 | 河南 | 山東
城市:廣州 | 蘇州 | 杭州 | 黃石 | 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