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襲的部分幸存者,選擇用紋身紀念逝者,撫平傷痕 ( 圖片來源:法新社 )
中新網 11 月 13 日電 ( 郭炘蔚 ) 斯蒂芬妮 · 紮列夫的胳膊上紋著一隻鳳凰的紋身,那裡有一個難以愈合的傷口。2 年前,她在巴黎巴塔克蘭劇院恐襲中被彈片擊中,盡管得以幸存,但當晚的恐怖記憶永遠留在瞭她的腦海中。
然而,2015 年的巴黎恐襲所帶來的傷痕,遠遠不止鐫刻在 130 名遇難者的悼詞裡,和生還者的骨血之中。2 年以來,針對平民日常生活的恐怖襲擊並未止歇,愈加嚴格的反恐措施顯示出瞭一些成效,卻也有防不勝防的缺憾。恐襲槍聲與爆炸聲的回響,何時才能停止?
【這裡不是 " 陵墓 "】
2015 年 11 月 13 日,巴黎發生連環恐襲,包括巴塔克蘭劇院和法蘭西體育場等在內的多個地點遇襲,導致至少 130 人遇難。其中,3 名身穿炸彈背心的男子闖入正在舉行搖滾演唱會的巴塔克蘭劇院,造成 90 人死亡。調查顯示,這次襲擊是由 " 伊斯蘭國 " 在敘利亞的領導層策劃,並由回流歐洲的成員執行。
在遭遇襲擊一年之後,裝潢一新的巴塔克蘭劇院選擇瞭重新開放,首場演出是英國巨星 Sting 的演唱會。如今,劇院已經重開一年,劇院負責人朱爾斯 · 弗魯托斯 ( Jules Frutos ) 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表示,這一年裡,場地的平均上座率達到 90%,樂迷們的回歸 " 令人鼓舞 "。
他表示,重新開放後的幾個月裡,組織演出並不容易。劇院重開的決定備受爭議,也有不少樂手並不願意回到這裡演出。但現在劇院正在一點點 " 重回正軌 ",弗魯托斯稱,不應該把這座音樂廳看做 " 陵墓 "。
而對於襲擊的幸存者勞拉 · 勒維克來說,那場噩夢的 2 年之後,她仍然感覺肩上負擔著 130 名遇難者的重量,這讓她的生活 " 陷入僵局 "。勒維克和其他數十名幸存者一樣,選擇瞭紋身來 " 重新掌控自己的身體,將恐怖變成一些美麗的東西 "。
大衛 · 佈萊頓是研究身體藝術的社會學傢,他表示,紋身能夠讓人們 " 重述發生的事情,紀念遇難者,和與死亡如此近距離擦肩而過的情緒影響 "。他補充說,紋身往往也標志著 " 內心的傷痕 "。
44 歲的紮列夫則認為,她選擇的鳳凰紋身意味著 " 盡管那天晚上無比恐怖,但仍有許多事情值得為之而活 "。
資料圖:2016 年 11 月 13 日,法國紀念巴黎連環恐怖襲擊一周年
【槍聲仍在回響】
巴黎恐襲之後,法國迅速頒佈瞭緊急狀態措施。然而,隨之而來的多次襲擊,讓這條措施在 2 年內延續瞭 6 次,到 2017 年 11 月 1 日,才被法國總統馬克龍簽署的反恐法取代。新的反恐法,將緊急狀態的部分措施常態化,受到瞭不少非議。
與此同時,2 年以來,僅僅是同樣針對娛樂場所的大規模襲擊,就包括 2016 年 6 月的美國奧蘭多市夜店襲擊,2017 年新年的土耳其伊斯坦佈爾市夜店襲擊,5 月的英國曼徹斯特演唱會襲擊,和 10 月的拉斯維加斯演唱會襲擊等等。
美國《W 雜志》網站稱,在這些活動中,陌生人因為共同的熱愛聚集到一起。對此的襲擊不僅是對生命的侵犯,也是對人群建立紐帶的空間的侵襲。而從法國尼斯、德國柏林、英國倫敦、西班牙巴塞羅那再到美國紐約,更多針對平民的襲擊仍在發生。
近年來,恐襲的方式傾向 " 碎片化 "。行兇者更多選擇開車沖撞人群、持刀砍殺、開槍襲擊等方式,襲擊策劃簡單,作案工具常見,襲擊對象又往往是缺乏嚴格安保措施的平民日常生活場景,存在 " 低技術、軟目標 " 的特點。這種襲擊很難被安全機構發現,令人防不勝防。
另一方面,歐洲刑警組織曾在報告中指出," 伊斯蘭國 " 生存空間遭到極大打壓後,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極端分子陸續 " 回流 " 歐洲,將給各國帶來更大的反恐壓力。
事實上,從根源上而言,中東地區難以平息的動蕩局勢,和西方國傢內部的未得解決的移民融入問題,構成瞭極端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如果隻是單純的進行 " 被動防禦 ",恐襲爆炸聲與槍聲的回響,恐怕難以終止。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