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傢說三道四販賣一下 " 威脅論 ",除瞭恐嚇一些小國更加屈從他們的整體戰略之外,也不過是無奈之下搞搞 " 添堵 " 遊戲罷瞭。
中俄 " 海上聯合 -2017" 軍演 7 月 21 日至 28 日在波羅的海舉行,包括 3 艘中國艦艇在內的中俄 10 艘艦艇、10 多架戰機及直升機參加演習。但是,這個年度例行演習,卻在北約和西方國傢引發瞭種種焦慮。英國、荷蘭、挪威等國甚至還派出戰艦一路跟蹤。西方媒體稱,這是中俄首次在歐洲海域進行軍演,北約對中俄合作的真實意圖感到擔心。
其實這純屬庸人自擾。這種演習制度早就是年度性的瞭,而且也是中俄軍事交流合作的一部分,以前中俄在太平洋海區進行過數次,並不針對第三方。當然瞭,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並不僅僅是這麼一點演習,目前俄軍許多主戰裝備已經進入瞭中國境內準備參與中俄聯合舉辦的多項軍事競賽,同時我軍的許多部隊和主戰裝備也正在前往俄羅斯境內準備參與俄方承辦的相關比賽項目,而且這種比賽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鮮事。
中俄為什麼要進行互動性這麼高的軍事合作呢?
眾所周知,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傢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有著自己的國防需求。而強化國防力量建設,除瞭獨立自主之外,也可以通過建立軍事同盟、加強軍事交流和合作等諸多模式,來提升自己的部隊建設水平。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認真辨析一下,軍事合作跟軍事同盟究竟有啥不同。
軍事同盟並不復雜,一種是有著明確的針對對象,例如當年北約和華約對峙那種;另一種是諸多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相近的國傢試圖通過強大的軍事政治影響,將自己的政策意圖以武力為後盾進行貫徹或者擴張。不客氣地說,今天的北約在冷戰後實現瞭後一種轉變。
而目前中俄之間,隻是正常的國傢間軍事交流合作。雙方演習的目的也不是北約那種在軍事同盟框架下對多國部隊聯合作戰中的協同水平進行檢驗,而是互相觀摩學習、互相評價總結經驗。
事實上,自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確定以來,兩國在政治上建立瞭良好的互信,對世界一些重大關鍵問題互相協調。雙方的軍事交流正是建立在高度互信的基礎上,以這種方式向合作夥伴展示自己的部隊指揮、通訊、裝備和人員訓練水平等,期望對方進行觀察總結並且提出針對性的建設意見。在這種機制下,中俄不存在誰的武裝力量在戰時需要對誰進行指揮或者服從的問題,這跟軍事同盟下的演習有著本質區別。
當地時間 7 月 22 日上午,中俄 " 海上聯合— 2017" 演習正式開始。
但是,西方國傢對中俄在波羅的海進行演習為何如此緊張呢?如果從善意的角度理解,他們應該是不小心把前述兩種軍事演習的性質搞混瞭。但如果按照他們既往的行為方式進行分析,隻能說他們實在是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要麼他們仍持冷戰思維來看待別國之間正常的軍事交流合作;要麼他們根本不希望看見中俄通過軍事交流合作加強自身武裝力量建設。
其實說起來很有趣,美國等國傢經常搞各種聯合演習,某些時候也還會邀請中國海軍前往參加。這是打算跟中國結盟麼?顯然不是。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美國隻要能夠確保某些直接影響其作戰的東西處於保密狀態,反而樂於炫耀一下自己多麼先進強大,這叫做 " 戰略威懾 " 的一種。所以,美軍偶爾請中國去參加一些聯合搜救目的的演習,真正目的不過就是在展示武力之餘,還想趁機看清楚中國海軍的相關情況。但是像中俄海軍聯合軍演這樣真正能讓中國海軍有效提高部隊建設水平的演習,美國是絕對不會找中國參加的。
不僅僅美國不會,其他那些作為美國盟友的發達國傢通常也不會如此。因為他們不喜歡看見中國海軍進步太快,雖然我們的海軍建設速度完全超過他們的預料。這種能不幫忙就不幫忙的心態是明擺著的。看看西方國傢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即便是我們搞出瞭比他們技術還先進的裝備,他們照樣堅持 " 禁運 ",就可以知道這種心態的頑固有多麼可笑瞭。
目前中國科技水平的進步有目共睹,而俄羅斯作為久經沙場的老牌海軍強國積累的經驗,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如果中俄軍事交流長期進行下去,俄羅斯會對我們目前處於領先水平的技術有所心得,而中國則能夠借助俄羅斯的經驗再次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俄武裝力量的強化,顯然有助於鞏固自身安全,有效應對西方國傢試圖從戰略上進行的擠壓。所以,西方國傢怎麼會樂意見到這個局面呢?因此就說三道四販賣一下 " 威脅論 "。這除瞭恐嚇一些小國更加屈從他們的整體戰略之外,也不過是無奈之下搞搞 " 添堵 " 遊戲罷瞭。
(本文作者為 " 環球銳評 " 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