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大師慘遭 KO 傳統武術以後該怎麼吹?

03-21

太極慘敗,詠春慘敗,傳統武術已經到瞭最危險的時刻,還有沒有仁人志士能為傳統武術正名?

3 分鐘倒地 6 次

“詠春拳傳人”單手擊倒

這兩天,發生瞭一件武林大事。

“詠春拳傳人”丁浩與“格鬥狂人”徐曉冬的對決正式上演,人們都期待著一場傳統武術與現代格鬥來一場硬碰硬。

但是比賽過程卻讓很多人目瞪口呆 ……

比賽一開始,丁浩就以連續的沖拳攻擊徐曉冬,但並沒有對徐曉冬造成太大困擾。

在隨後的 3 分鐘裡,徐曉冬一直保持壓倒性優勢,在 3 分鐘裡將丁浩擊倒、摔倒 6 次

整場比賽呈現一邊倒,雙方在實戰意識和技術上差距明顯,丁浩全程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反觀徐曉冬則表現輕松,甚至還趁丁浩倒地,醫生查看傷勢之際,面向觀眾“比心”賣萌。

有網友評論,如果該場比賽允許地面的話,丁浩在第一次被摔倒後,比賽就該結束瞭。

但事實上,裁判的最終宣佈雙方達成平手。

在賽後流出的一段視頻中,丁浩激動地大喊:“我懷疑他打瞭興奮劑!”

在隨後的另一場比賽中,丁浩的師傅餘昌華出戰徐曉冬的徒弟熊呈呈。

這場比賽中,雙方的差距更為明顯,作為業餘拳手的熊呈呈僅憑單手,就將“詠春拳大師”餘昌華輕松擊倒。

去年,太極拳師雷雷在 20 秒內被徐曉冬得倒地不起、滿臉是血,引起瞭人們對太極拳實戰性的質疑。

但由於受《葉問》、《一代宗師》等影視劇影響,許多人認為詠春拳已經過現代改良,能真正體現傳統武術的實戰能力。

攝像機都跟不上雷雷退敗的速度

在各大社交網站裡,時常能看到義憤填膺的廣東人民表示:有種來佛山試試

大有將詠春拳視為傳統武術最後希望的意味。

結果,連這個希望也被一個中年業餘胖拳手給擊碎瞭。

| 視頻時長:3 分 32 秒 | 徐曉冬 VS 丁浩

曾在節目中偷襲徐曉冬

自稱詠春拳和傳統武術的代表

根據百度百科介紹,餘昌華為詠春拳六段,在當地小有名氣,師承葉問大弟子黃淳梁的長子黃匡中先生,但這一說法並未得到詠春拳愛好者們的認可。

即便如此,餘昌華與徒弟丁浩仍自視為詠春拳和傳統武術的代表。

早在去年,丁浩就登上徐曉冬的直播節目。

在和徐曉冬演示詠春拳(講手)過程中,丁浩直接一連串快拳擊中徐曉冬的頭部,徐曉冬非常氣憤,認為這是偷襲。

徐曉冬指責對方偷襲。

第二天,丁浩便發朋友圈,認為自己擊敗瞭徐曉冬,捍衛瞭傳統武術的尊嚴,詠春是不敗的,並表示自己“可以代表詠春拳,代表傳統武術”。

兩人因此結怨,並相約一決高下。之後雙方一直在網上罵戰,丁浩還曾在一段視頻中表示:

徐曉冬,我贏瞭你一次,第二次也能勝你,所以說,你好好訓練,我隨時接受你的挑戰,不至於以後被我打的更慘。

然而,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如果他們師徒二人真的代表傳統武術,那這場比賽,真可以說是一場武林浩劫瞭,簡直慘不忍睹。

詠春拳“傳人”:沒吃飽、氣候不適應

反正我沒輸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本以為比武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之一,因為在擂臺上,勝者靠的不是嘴炮,而是實實在在的拳腳功夫。

場下嘴炮打得再響也沒用,因為以上擂臺,高低即見分曉,輸贏一目瞭然。

然而丁浩在賽後一段采訪視頻中,卻大言不慚地表示:(徐曉冬)除瞭抗打能力強一點,還有什麼嘛?

並要記者帶話給徐曉冬:

你等一下去采訪一下徐曉冬,這兩天能不能吃飯,你說實在不好意思,下手可能快瞭一點,我也不知道打瞭多少拳,可能有七八九拳吧。


本以為兩位詠春拳“傳人”在失敗之後,能有所反省,提高自己的實戰能力,未曾想,他們卻發瞭一篇長文。

內容比較多,劃一下重點:

比賽前,我們沒吃飽

你們故意氣我,影響我發揮瞭

你們在體重上以胖欺瘦

腿有傷

你們北方的氣候,我們南方人受不鳥,我流鼻血,我牙疼

就差說一句:徐曉冬,你敢不敢減瞭肥,到南方來跟吃飽的我再打一場?

如此反思,大概是輸得還不夠慘。

畢竟,技擊還能通過訓練和改良提高,但武德不行的話,恐怕就難瞭。

缺乏實戰訓練的傳統武術

還是活在影視劇裡好

堂堂“詠春拳”傳人,卻在擂臺上,被業餘格鬥愛好者打得找不著北。歸根到底,是缺乏實戰訓練所致。

這也是中國傳統武術練習者普遍存在的問題。

曾任《武魂》雜志主編的魏瑉 ( 藍石 ) 先生,曾在 1989 年到 1993 年期間遍訪名山古剎,尋找傳說中的高人。

“我走訪瞭山西、廣東、江西、湖北、甘肅、河南、山東、四川 …… 武當、青城、嶗山都去過瞭,甚至還到日本拜會瞭少林拳法聯盟,但結果令人失望。”

“我拜訪到的很多武術傢都是一些著名門派的掌門人,論名氣、理論在民間可謂一流,但多為 ‘ 說故事 ’——

講述自己或者祖師爺如何如何厲害,哪年曾經打敗過某人。他們多是手捧祖宗拳譜講道,少有常人想像中的實戰能力。

脫離實戰,造成的第一個困境就是迷信招式,而輕視力量和體能。

無論在傳統中或是現代,格鬥都是一項肢體對抗運動,雙方依靠肌肉發力互搏,並不存在文藝作品中描述的神鬼怪力。

任何動作都需要發力,因此所有肢體對抗運動都非常重視力量和體能訓練。

可以不誇張的說,拜師學傳統武術,遠不如去健身房花錢,同時再買蛋白粉和肉吃,渾身長滿肌肉,力量必然上漲,因為發力全靠肌肉。

以柔克剛,以靜制動,都是無稽之談。

但凡身形羸弱,卻自稱可以“四兩撥千斤”的人不是傻子就是騙子。

葉問 1 個打 10 個的傳奇,隻能發生在屏幕上。

其次,格鬥跟任何體育賽事一樣,需要專業的現代化訓練。

由於缺乏現代生理學常識,民間傳統武術還處於非常樸素的“苦練”階段。

訓練理念和質量都無法與現代格鬥同日而語,甚至往往保留瞭不少錯誤的觀念。

譬如各門派普遍強調的站馬步功夫,實際上毫無用處 —— 若真練馬步功夫,扛杠鈴深蹲效果要好得多。

在北京散打隊總教練梅惠志看來,傳統武術訓練方法和意識落後,講究的是口傳心授,多是說招說手,平時幾無實戰訓練。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對方邊腿踢你,散手隊員會一手格擋,一手反擊。傳統武術可不這樣,他要先做一個雲手,動作好看,但對方早就踢到你瞭。我們同他們交流時,分出勝負也就一個照面,用的就是一個簡單的迎擊。”

在 1980 年和 1981 年,北京搞過散手試點,當時來自民間的參賽拳手有上百人,包含瞭八卦、太極、大成等等拳種。

“但比賽剛開始沒兩天,一看進入半決賽的選手,都是練習散打的瞭。”梅惠志說。

“有一位練習八卦掌的,比賽開始瞭,他還在那轉圈子,被我們的隊員追上去,踢瞭兩腳,就不打瞭。”梅惠志說。

那一次,最後冠軍都被體校隊員拿下。

1987 年,梅惠志帶隊參加武當山全國武術擂臺賽,這一次的場面比北京的散手試點更加熱鬧,賽場上有扮成武松模樣的,還有和尚、老道 …… 比賽前的表演架勢挺嚇人。

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鐵釘子拍瞭出來,可一上臺打擂,那人隻挨瞭一腳,自己就跳下擂臺瞭。

實戰訓練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則是對傳統武術的改良,去除掉那些華而不實的招式。

一提到武術,尤其是傳統武術,很多人便默認為中國傳統功夫,其實很多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武術。事實證明,咱們不行的,別人也同樣不行。

多數民族的傳統武術都存在著漠視技擊,較註重儀式與文化,表演色彩大於實戰效果。

日本著名的合氣道大師柳龍拳,曾經留下過許多堪比我國太極大師閆芳的精彩表演。

我還沒發力你就倒下瞭

但真正對上拳擊手時,大師的表現卻是這樣的

1、2、3,KO!

要麼體面地承認不足,積極參與實戰,在現代化的訓練方法下進行改良,要麼,就讓傳統武術徹底留在影視劇和武俠小說裡吧。

打打嘴炮就好瞭,別再輕易上擂臺,丟臉丟多瞭,委實讓人心疼。

當然,傳統武術的愛好者們,也可以用這樣的話安慰自己。

- END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