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訊 據池州日報報道, 近年來,池州市文化館按照打造 " 文化名市 " 的目標,主動作為,不斷創新,在非遺保護、傳承、發展等方面提出瞭新想法、新舉措,加大瞭非遺保護力度,拓展瞭非遺傳承發展途徑。
積極開展各項申報。市文化館積極開展傳統戲曲池州儺、青陽腔的成果材料收集報送、2017 年度國傢非遺專項資金和市級非遺專項資金申報以及第二批非遺 " 名師帶徒 " 工程。
推行活動績效管理。作為國傢級非遺項目池州儺戲的保護單位,為進一步規范農村各儺戲會開展儺事活動,向外來遊客展示池州良好形象,年初,市文化館與全市涉及儺事活動的 10 個村、社區和 28 傢儺戲會負責人簽訂瞭儺事活動目標管理協議書,佈置瞭開展儺事活動的工作要求,明確瞭村委會與儺戲會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根據各儺事單位提供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進行績效評定並撥付相應補助資金。此舉提高瞭各儺戲會開展儺事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在各地村委會、社區的牽頭安排下,農村儺事活動逐步走向正規化。
開展信息記錄工程。自今年農歷正月初七開始,市文化館組織專業技術力量,對池州薑秀珍、唐茂華等 8 位 70 歲以上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信息記錄工程,借助數字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全面、真實、系統地記錄傳承人掌握的非遺知識和精湛技藝。
搭建各類交流平臺。組織非遺項目參加杏花村旅遊節開幕式演出以及展演活動、參加安徽大學舉辦的 " 民俗文化進校園 " 活動、第四屆合肥青年戲劇節、全市非遺展演 ; 組織青陽農民畫參加霸王祠 " 三月三 " 廟會暨和縣首屆民俗文化旅遊節等活動。同時,將清溪河畔的水上畫舫進行改造,作為我市非遺項目群眾交流展演基地,讓老百姓可以在傢門口進行非遺的學習、交流和展示,同時也向外地遊客展示我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感受濃鬱的地方文化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