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邊陲,新疆喀什疏勒縣。
明月升上夜空,75 歲的潘玉蓮關掉課堂的燈,回到自己的小屋。這位獨居老人並不孤單,她常說," 我有 2000 多個孩子。"
25 年間,這位老奶奶用愛心和堅守,為 2000 多個孩子推開一扇實現夢想的窗戶。她堅持義務教學的事跡在當地傳為美談。7 月 9 日,現代快報制作的視頻《來自中國最西端的愛:1 個和 2000 個的故事》,開始在 ZAKER 和各大平臺熱播。
這樣的忙,她一幫就是 25 年
夏日,清晨,北京時間 7 點 15 分,而在中國最西端的城市新疆喀什,天剛蒙蒙亮,潘玉蓮就起床瞭。她打開窗戶,一陣清爽的空氣湧進小屋,街對面那間教室籠罩在薄薄的晨光中。
早上起來沒事的時候,潘奶奶就出門撿瓶子
打掃教室是潘玉蓮每天起床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忙完這些,她拎著蛇皮袋就出門瞭。一個多小時,撿的瓶子賣瞭 4 元錢,讓潘玉蓮很開心。賣瓶子的錢都收在一個塑料袋裡。" 給娃娃買文具,買獎狀。" 她記好賬,把塑料袋放回到一摞書下。
潘玉蓮說的娃娃,是每天放學後來她這裡上課的幾十個孩子,從學前班到六年級都有。
" 他們都是我的娃娃。" 潘玉蓮說。
她傢門旁的土墻上,掛著一個不銹鋼框的牌匾,上面寫著 " 疏勒鎮新市區社區愛心小課堂 ",固定牌匾的釘子已經銹跡斑斑。
吐爾蓀娜阿依 · 如孜的兩個女兒每天放學後都會來到這裡。" 我不識字,不會教孩子,潘老師可以幫助輔導。" 在她眼裡,自己的女兒就像潘老師的孫女,自己忙的時候,她們中午就在這吃。
" 我就是幫下忙,讓傢長減輕點負擔。" 潘玉蓮不覺得啥。
這樣的忙,她一幫就是 25 年。
從 5 個娃到 2000 多個孩子
潘玉蓮出生在喀什地區疏勒縣。她上高中時,曾考過全地區第七名的成績,後來因故輟學,但 " 學霸 " 的基因從未稍離。除瞭漢語和維吾爾語,她還學會瞭俄語、哈薩克語、藏語,如今又在自學英語和日語。
50 歲時,潘玉蓮開始到社區工作。每天,她看見孩子們在街上跑來跑去,總是覺得不放心。" 擔心孩子的安全,又怕他們荒廢時間。孩子們得多學點知識,將來才能走得更遠。" 她主動把孩子找來,義務給孩子教課。她的第一個學生是鄰居傢的孩子。
一段時間後,在幼兒園裡其他孩子發現,這個孩子居然會寫字,羨慕得不得瞭,也鬧著要來潘奶奶這。
" 好,那就來吧。" 潘玉蓮依然記得 25 年前的那個中午,五個娃娃圍坐在吃飯的小圓桌旁,拿著紙和筆寫字畫畫的樣子。
愛心課堂就這麼開始瞭。潘玉蓮把傢裡最大的一個房子改成教室,並認真備課,義務教學。娃娃們大多是維吾爾族,還有漢族、回族、烏孜別克族,潘玉蓮的語言天賦在這裡得到瞭淋漓盡致的發揮。從幾個到十幾個、幾十個,課堂擠得滿滿當當,有傢長為孩子報不上名急得哭。2013 年,疏勒鎮政府把潘玉蓮傢對面的社區辦公用房騰瞭出來,給愛心課堂專用。
25 年裡,有 2000 多個孩子從這裡走出去,喀什、烏魯木齊、山東、湖南、天津、內蒙古 ……
不在的那些天 娃娃哭著要她回來
傍晚 5 點多,潘玉蓮點著瞭爐子,開始燒開水," 娃娃快回來瞭,他們愛喝我煮的果茶。"
傍晚 6 點 15 分,開始有孩子陸續放學。" 潘老師好。" 每個孩子進瞭潘奶奶傢,都會主動問候。
先學前班,再低年級,後中年級和高年級,潘玉蓮按這個順序檢查和輔導,孩子們上黑板做題,或者排隊在她面前背書。沒有輪到的孩子就在座位上寫作業,7 個年級的孩子各忙各的。
暮色降臨,孩子們一個個被傢長接走。大傢都知道潘老師沒時間做晚飯,經常送飯過來,但她沒時間吃。
夜裡 11 點多,還有幾個孩子在寫作業,一個紅衣女孩一道題總是弄不會,急哭瞭。但潘老師的臉依然繃著。25 年來,她幾乎從未在課堂上笑過。" 給好心,不能給好臉。" 她總是這樣說。
很多人都問過潘玉蓮,堅持 25 年,就沒想過放棄嗎?
1998 年,她去烏魯木齊看兒子,一傢公司高薪請她做翻譯,她動心瞭。
" 這些娃娃打電話,哭著喊著讓我快點回來,我心裡刀戳一樣難受。" 潘玉蓮說,當時天氣不好,飛機、火車都不通,等瞭一個多星期,她坐飛機回來,娃娃們抱著她哭。" 我心裡頭想,我再也不要出去瞭。"
累的時候,潘玉蓮會靠在床頭休息會,她手邊有一個鐵皮盒子,這是她最珍愛的寶貝,裡面藏著枯萎的玫瑰花瓣。
" 有七八年瞭,那天是母親節,我去學校接娃娃。他們拿著花,在後頭藏著,一起拿出來,說,‘老師,祝您母親節快樂!’刷地,我眼淚出來瞭 ……"
隻要還有一口氣
我就教下去
最後一個孩子離開時,月亮已經升上中天。
" 舍不得這些孩子,禮拜六、禮拜天,沒娃娃來我日子不好過。娃娃在,我心情特別舒暢,特別滿足。" 潘玉蓮熄瞭燈,關上教室的門,緩緩走過街道,白楊樹婆娑的樹影落在她身上。
在喀什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張繼生看來,潘玉蓮的愛心課堂給瞭他一個啟示。
" 西部地區教師資源緊缺,國語教育是短板,僅喀什地區國語老師的缺口就有 1 萬多,這還不包括幼兒園。" 並且,傢長有的忙於生計,有的文化水平不夠高,孩子的課外教育極為缺乏。
張繼生認為,潘玉蓮的愛心課堂模式非常可行,彌補瞭學校的教育不足,因此值得推廣。他說," 在疏勒縣成功的話,就推廣到全喀什地區。"
事實上,疏勒縣已經開始這麼做瞭。6 月以來,疏勒縣鎮泰小學每天都派出兩位志願者老師,到潘奶奶愛心課堂幫助輔導。在一些符合條件的社區也設立瞭愛心課堂,老師由志願者擔任。
潘玉蓮 75 歲瞭,傢長們和孩子們最擔心的是她的身體。
在孩子們的作業本上,在教室墻上的手抄報上,孩子們寫著:潘老師,我們愛你,我們永遠愛你,祝你長壽,永遠年輕。
" 你們好好學習,我開心,就永遠年輕。" 潘玉蓮笑得瞇起眼睛。
說到愛心課堂,她說,隻要還有一口氣,還能動,我就會一直教下去。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常毅 是鐘寅 李藝婷 / 文 馬晶晶 / 攝
(編輯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