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9 名記者、22 天、行程 12113 公裡。
9 月底 10 月初,法制晚報 · 看法新聞 " 一個都不能少 " 大型專題報道團隊由總編輯帶隊、分三路走訪多地扶貧一線。采訪范圍涉及 5 個省、8 座城市、7 個縣 14 個村莊。
今天,我們推出系列報道之京津冀線第三站河北省張傢口市赤城縣閆傢坪村。
法制晚報 · 看法新聞(記者 李陽煜)閆傢坪村位於北京延慶與河北交界處,屬於赤城縣,從北京延慶沿著盤山公路行駛至赤城縣,爬到瞭將近 1500 米的高度便到瞭閆傢坪村。對於閆傢坪過去的貧困狀況,村民們回憶稱,窮的時候一年隻有 70、80 元的收入,而今村裡不少人已經在附近縣城買瞭樓房和轎車。
2017 年 10 月,法制晚報 · 看法新聞記者來到閆傢坪村進行采訪。
貧困傢庭用上電腦 替村民們網購
姬金龍的老伴兒王淑花仍記得 30 年前初次踏入他傢的情形," 整個屋子就隻有這一個櫃子 ",王淑花說著,用手敲瞭一下屋子裡唯一的大櫃子,深棕色,桌面被王淑花擦得一塵不染。
而今,這個櫃子上擺著一臺液晶電視,電視是姬金龍的兒子給買的,櫃子一旁是臺電腦,姬金龍會用電腦看看電影,王淑花說村裡有人會上京東、淘寶," 他們就在網上買東西 "。
王淑花對傢裡最困難的那幾年仍然記憶猶新。" 傢裡有 2 隻雞,下瞭幾個蛋我不舍得給孩子吃,拿到市場上去賣瞭,再買點化肥種地。"
王淑花傢裡有十幾畝地,一直以來,夫婦倆以種地為生,因為條件差,夫婦倆隻好多種地,不僅將自傢的十幾畝地全部種滿,還大量承包瞭村裡別人的土地," 十畝地不夠,就種二十畝,二十畝不夠就種三十畝," 這三十畝地一種就是幾十年。
蔬菜種植效益優 但旱澇難保收
1997 年,姬金龍患上瞭肺結核,這給當時年收入僅有幾百塊的傢庭帶來瞭巨大的壓力,為瞭給姬金龍治病,老伴兒王淑花四處借錢," 當時村裡人都沒錢,我這傢借幾百,那傢借幾百,這樣湊齊瞭治病錢。"
整整一年的時間,姬金龍在縣城醫院住院治療,王淑花在傢照顧一傢老小,種地幹活,甚至很少能騰出時間去縣城照顧丈夫。好在治療及時,一年後,姬金龍康復瞭,但是一年的治療也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傢庭欠下瞭 " 巨額 " 債務。
" 當時沒辦法,種地也不能盡快還上借來的錢,我就想自己多養羊,將來賣羊賺錢," 為瞭養羊,姬金龍又向信用社貸款 3000 餘元,買下瞭 30 幾隻小羊。此後,種地和養羊放羊就成瞭姬金龍的日常安排。
一隻小羊 70 至 80 元,養大後賣掉可以有 200 至 500 元的收入,姬金龍靠著養羊、賣羊逐漸還清瞭自己生病欠下的債務,也逐漸讓日子過得寬裕瞭起來。
另一個轉折點在 2000 年後。姬金龍回憶,長久以來,閆傢坪村村民都是以種植土豆為生,十幾畝地全部種植土豆,收成好的時候一年能收入 700 至 800 元,不好的時候年收入僅有 200 至 300 元。
" 大概是 2002 年,村書記的弟弟有一次去延慶,看見那邊都種圓白菜,他自己試著種瞭一些。" 姬金龍說," 後來圓白菜賣得不錯,大傢就都開始種,此後村裡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兩種,土豆和圓白菜。"
這樣的種植習慣一直延續到 2015 年。閆傢坪村村民介紹,種土豆和圓白菜之後,每年的收入增加瞭不少,但因為種地還是靠天吃飯,每年收入有好有壞,難以保證。
" 有些年收成好,但是收菜價格低,就隻能讓菜爛在地裡,種多少爛在地裡多少。趕上當年天氣不好,有個旱啊、澇啊,收成就難保證瞭。" 姬金龍告訴法制晚報 · 看法新聞記者,自己種地很上心,但靠天吃飯很難旱澇保收。
開發旅遊小鎮 讓村民優先上崗
根據赤城縣扶貧辦提供的資料,2015 年閆傢坪村實現整村脫貧,與其他村子的養殖等扶貧優惠政策不同,閆傢坪村因其特殊的自然環境優勢獲得瞭旅遊項目開發公司的青睞。有公司希望在此地建設旅遊休閑小鎮,大力開發閆傢坪村的旅遊資源。
2015 年起,河北奧倫達部落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在和當地政府建立合作後,開始由村幹部帶頭,對閆傢坪村村民的土地進行征收,征收土地安置按兩種方法進行。那一年,村民們根據自己傢庭情況得到瞭相應的土地征收補償,獲得瞭 50 萬至 80 萬不等的補償款。閆傢坪村就此實現整村脫貧。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承諾為閆傢坪村的村民優先提供工作崗位,以保證他們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很多村民都表示,與以前自己種地相比,現在每個月有 1800 元以上的固定收入,更有安全感瞭。
現在,該旅遊開發公司的旅遊冰雪小鎮已投入使用,姬金龍夫婦也已經成瞭冰雪小鎮裡的工人。姬金龍作為公司農業部的大隊長,除瞭正常種植蔬菜以外,還管理著整個部門的工人,而整個部門的工人幾乎都是閆傢坪村的村民。
土地被征收後,村民們來到該公司農業部種植蔬菜,主要提供給前來體驗采摘的遊客," 不種傢裡的地之後,還能繼續在這裡種地,而且在這也沒有收成的壓力。" 閆傢坪村民說," 我這輩子也不會幹別的活嘛,來這種種地不賴。"
姬金龍的老伴兒在公司保潔部上班,每天上下班打卡," 我比他(指姬金龍)早下班,中午還能給他做頓飯。" 王淑花說。
對於未來,兩人沒有特別的規劃," 孩子們也長大瞭,想先好好工作,以後帶她出去旅遊。" 姬金龍說。
妻子當上保潔員 丈夫買瞭小轎車
今年 43 歲的張金波 20 多年前嫁到閆傢坪村,20 多年來,她和丈夫一直以種地為生," 最近幾年收成好,種土豆和圓白菜,一年能賺 3 至 5 萬,以前有不成的時候,一年才掙瞭 2000 元。"
從去年 8 月起,張金波通過面試,來到旅遊小鎮保潔部工作,負責辦公樓、及附近景區的保潔工作," 我們平時就是打掃景區的為生,保證景區幹凈。" 對於這份工作,張金波表示很滿意," 以前種地每天太累,還總是擔心收成,現在進瞭公司不像以前那樣累瞭,也不用特別操心瞭。"
每個月有固定 1800 元工資讓張金波有瞭安全感," 以前種地不到年底一直都不能放心,不知道自己今年這地能帶來多少收入," 現在進公司工作,每月有瞭將近 2000 元的收入,一年能有 2 萬多。
傢裡不止張金波一人賺錢,張金波的丈夫多年來一直外出打零工。未來,北京冬奧會將舉辦,張金波的丈夫找到瞭修理滑雪場雪道的工作," 他們就是清理雪道,建設雪道。" 張金波介紹,這樣的工作一般十幾天一個階段,每天能賺 120 至 200 元不等,一個階段幹完後等著通知,看看哪裡有活再出工。丈夫靠著打零工,一年也能賺幾萬元。
2015 年收到征地款後,張金波傢就買瞭一輛小轎車,曾經常常抱怨出村難的問題終於解決瞭,傢裡生活也大有改善。
" 以前幸福,現在更幸福!" 張金波面對記者的采訪鏡頭說。
法制晚報 · 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