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努力把文化“種”到群眾傢門口

07-12

自 2015 年 7 月江津區獲得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資格以來,該區圍繞 " 爭做重慶市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先行區、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改革的創新實踐區、城市發展新區公共文化建設領頭羊 " 的目標,立足地域特色、深化創新、補齊短板,全面推進創建工作,加快構建區、鎮、村、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四級文化服務設施體系,營造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大繁榮局面。

建群眾身邊的文化大院 構築四級服務體系

6 月 24 日晚,微風輕撫,夜涼如水。

江津區珞璜鎮合解村焱林文化大院熱鬧非凡,忙完一天活路的村民們自發聚集,在文化志願者的帶領下,認真記動作、和旋律、踩節奏,跳得起勁。" 場地這麼寬敞,又有音響,又有人教,真的很安逸。" 當地村民劉洋說,晚上有瞭 " 壩壩舞 " 這樣健康的消遣,村裡打麻將的人都少瞭。

事實上,不隻是跳 " 壩壩舞 " 的場地有瞭,整個文化大院內還有一幅幅傢風文化宣傳圖,有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 要是有空,白天還有人專門在這裡講慈孝故事,我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瞭。" 當地村民王富其說。

這樣的 " 文化大院 " 是從普通農傢樂 " 轉型 " 的。" 為瞭解決最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我們在農村建瞭一批群眾身邊的文化大院,同時培育一批文化志願者,讓農村有一支不走的文化隊伍。" 江津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方便各地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就近享受文化活動,江津充分利用農傢樂環境較好、場地寬敞、群眾聚集次數較多等既有條件,對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把一批農傢樂打造成瞭群眾身邊的文化活動陣地。截至目前,由農傢樂改造而成的文化大院已達到總數的 60%。

農傢樂 " 搖身一變 " 成為文化大院,是江津區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創新的一大舉措。數據顯示,自創建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啟動以來,江津已新增投入 1000 多萬元,重點打造鎮街綜合文化站(文化中心)、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已有 29 個鎮(街)綜合文化站得以提檔升級,全面達到驗收標準,272 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置率達 100%,建成 281 個綜合性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達到村村全覆蓋。

此外,在區級層面,在舊城區原有 " 三館一中心一院 "(區文化館、圖書館、主題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江津電影院)的基礎上,新建瞭區級 " 五館兩中心三院 "(區文化館新館、圖書館新館、綜合性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新場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劇院、保利萬和影院、星美影院),不斷夯實 " 四級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體系 "。

政府采購補短板 以文體活動激發城市內生活力

每年端午前後,來自全國各地的龍舟愛好者都會齊聚塘河古鎮,開展龍舟競渡比賽;中山古鎮千米長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一嘗盛宴;四面山上東方愛情節,引無數青年男女 " 朝聖 " ……以 " 活力江津、魅力之城 " 為主題,每年江津區 60 餘項活動賽事不但成為有效的城市營銷手段,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旅遊休閑娛樂,更凝聚人氣,激發起城市發展的內生活力,真正形成瞭 " 周周有活動、月月有精彩、處處有特色 " 的文化氛圍。

除瞭大型的文化活動,對於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形式單一等 " 短板 ",該區按照 "2+X" 的形式,把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送基層納入江津區 30 件重點民生實事,兩年投入資金 632 萬元購買公共文化服務 2176 場次、投入 146 萬元完成送電影進村(社區)和學校共計 6813 場次,形成 " 區、鎮兩個起點,群眾為唯一目標 " 的分級配送服務模式。

同時,用好流動舞臺,區文化館利用流動舞臺車送文藝演出和非遺展覽到農村、學校、園區、軍營、工地等共 85 場次;區圖書館利用流動圖書車送圖書、展覽到鎮街、學校、部隊、敬老院、養老院、看守所等共 54 場次;聶榮臻元帥紀念館在全區及市內外送聶榮臻元帥精神巡展巡講到學校、企業、機關、部隊共 56 場次;區科協利用科普大篷車開展 " 科學普及基層行 " 活動共 35 場次。

為保障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江津在廉租房、敬老院、特殊教育學校等配建文體設施,在區級場館為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兒童提供特殊服務空間,在工業園區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建設職工文化服務中心。針對特殊群體發放 100 萬元 " 文化惠民卡(冊)",引導全社會文化消費。同時,通過規范管理、培訓交流,增強文化志願者服務能力。據統計,目前全區范圍內活躍在文物保護、藝術教育指導等方面的文化志願服務團隊有 100 餘支,志願者人數達 3500 餘人。

為確保文化服務真正送到傢,該區還完善瞭送文藝演出等重大文化惠民項目服務效能的考核評估機制,制定瞭公共文化服務重大決策事項專傢咨詢論證制度,並探索建立瞭公共文化服務第三方評價機制。

借助互聯網 給公共文化插上數字化翅膀

" 今年暑期,我希望多開展一些針對學生的興趣活動。" 日前,市民劉磊打開 " 文化江津雲 " 平臺,預訂 " 悅動童年健康成長 " 欄目,"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我們這些預約都會得到回應。"

劉磊感慨道,江津文化發展太快瞭,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不僅建立瞭健全的文化設施網絡,還把文化服務搬上瞭數字平臺,實現瞭線上線下一條龍式文化服務,他要為這樣全方位的文化服務點贊。

借助互聯網技術,江津區文化委已建立起與市民的直接聯系。" 很多文化供給都是市民直接點單,我們上菜。" 江津區文化委負責人表示,互聯網技術讓江津公共文化服務插上瞭數字化的翅膀。該區通過試點公共文化物聯網建設,在網上提供 " 菜單式服務 ",實現線上線下預約的 " 群眾點單、政府配送 " 服務模式。截至 5 月底,已完成預約 342 場次,配送 342 場次,受益群眾 25 萬餘人次。

目前,通過 " 資源整合、全面覆蓋、一個平臺、一站式服務 ",江津區已建成重慶市領先的公共數字文化綜合服務平臺—— " 文化江津雲 ",逐步實現文化活動的網絡預約和私人信息訂制。李耀輝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