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菜市場面臨整編 : 攤販賣瞭十幾年菜 卻敗給小超市

07-12

很多市民更願意前往果蔬超市買菜

編者按 | 隨著鄭州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逐步推進,原來幾乎隨處可見的樓下、路邊菜市場逐漸收縮,開始登堂入室進入正規有序的 " 大籃子 " 裡。

在菜市場被 " 收編 " 的空窗期,果蔬超市乘勢而起,隱約有超越之勢。雙雄並立,誰主沉浮 ? 從目前形勢看,也是各有所長。

河南商報 · 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桂芳 周坤鋒 實習生 時琳 / 文 記者 鄧萬裡 / 圖

也許是看到瞭菜市場生意略顯萎縮,果蔬超市突然有瞭 " 揭竿而起 " 之勢。

就在今年 6 月,鄭州一區域相鄰不遠的兩條街上忽然多出瞭三傢果蔬超市,且兩傢比鄰而居,攜手站立在菜市場的入口處。另外一傢則開在瞭菜市場的對面。

究竟是便利,還是其他原因,讓賣菜這個行業忽然煥發出新的商機 ?

【現象】

果蔬超市愛和菜市場做鄰居

近日,鄭州市中原區董寨大街的不少市民發現,在董寨大街菜市場的另一頭,突然多出瞭兩傢果蔬超市。

一傢用高音喇叭在吆喝著:" 今日特價,苦瓜五毛九,老南瓜五毛九,荔枝三塊四毛九 ……" 另一傢則隔空呼應:" 今日特價,今日特價,小冬瓜五毛九一斤,苦瓜九毛九一斤 ……"

兩傢果蔬超市相距並不遠,隻隔瞭三個店的距離,略顯 " 囂張 " 的是,它們居然和南側的菜市場呈對峙之勢。

而在冉屯路上,剛試運營的心一果蔬超市和開業不足一年的秋實源果蔬超市也是相距不遠,緊鄰著已經關閉的冉屯路菜市場。

在桐柏路上,開業不到半年的永輝水果超市,頗為大膽地選址緊鄰董寨大街菜市場,而這個菜市場剛恢復營業,元氣受損。

【走訪】

一邊冷清一邊火熱

市民們發現菜市場最近走起瞭 " 高冷 " 路線。

秦嶺路、桐柏路等地多傢菜市場入口處,則有著嚴禁電動車、自行車進入的標志,菜市場管理方用門柱阻擋,或者由專人把守。

菜市場內門店門頭統一顏色、統一規格、序號依次排列,甚至連貼的二維碼位置都是統一的,相當正規有范兒。

可是在 7 月 8 日、9 日、10 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連續三天走訪這些菜市場,卻發現前來購物者寥寥,一個攤位前也就三四個人在挑挑揀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距不遠的幾傢果蔬超市裡,熙熙攘攘的購物者在收銀臺前排起長龍。

" 西紅柿多少錢一斤 ?" 一位老太太提著一小袋剛挑選出來的西紅柿,準備稱重結賬。

" 看標簽,都有標價。" 收銀員頭也不抬地回答道,因為收銀臺處有十幾個人等著他收銀,且從上午 8 點多一直到 11 點左右,隊伍都未見縮短過。

【聲音】

賣瞭十幾年菜

從沒想過鬥不過超市

王秀芝賣瞭十幾年菜,現在她在秦嶺路上賣菜也有五年多瞭。她說,菜市場生意最紅火的時候,自己看店,老伴兒去進菜補貨,有時還供不及。

" 今年不行啊,以前一天能賣一千五六百元,現在隻能賣五六百元,零頭都不到。" 王秀芝稱,菜市場整體都不行瞭,生意冷淡,賣瞭十幾年菜,從沒有想

過鬥不過超市。

" 以前超市也賣菜,可人們不去那兒買菜啊,沒想到現在世道變瞭。" 她心裡很是不服。

董寨大街菜市場的婁先生也表達瞭類似的看法。他舉例說,自己精心挑選的豆角、青菜等,新鮮、無水霧噴灑,可是一天就賣十幾把。

夏季,蔬菜水果大量上市,也是價格最便宜的時候,菜市場裡卻走不起量來。

" 以前夏天時,蘋果、荔枝等賣得最快,一筐荔枝到晚飯前那會兒搬出來,一會兒就賣光瞭。" 一位在菜市場做水果生意的女老板介紹," 現在啥都不敢進多瞭,客流量小,怕賣不掉落手裡瞭。"

【探因】

菜市場逐漸 " 不方便 "

生意受果蔬超市擠壓

在婁先生看來,菜市場主要是方便周邊居民。他所說的方便,一是進出自由,二是種類多、挑選方便。

" 有的菜市場不讓進電動車,一些下班回傢的市民會覺得還得停車,就不願意去菜市場買菜瞭 ; 我們菜市場隻讓賣蔬菜和肉制品,不讓賣雞鴨魚等,種類少瞭,客流量也少瞭,誰會在這兒買土豆,再去其他地兒買雞 ?" 婁先生說。

聽到婁先生絮叨,隔壁一位女商戶也湊瞭過來。她抱怨說,現在新興的果蔬超市,蔬菜、水果、堅果甚至連進口食品等都一應俱全,價格上也在和菜市場 " 較勁兒 "。

" 當初大超市都搶不過菜市場的生意,沒想到現在小超市把我們逼到這份上瞭。" 她說。

" 現在菜市場衛生環境好瞭,還有活禽店、五金店、熟食店等,過些時候店面會多起來,希望生意能搶過它們 ( 果蔬超市 ) 。" 一位正在整理店內物品的店主說,在他傢隔壁,有幾傢門面仍在閉店,等待轉租。

農貿市場轉型與果蔬超市興起,有利於市民選擇和市場活躍,兩者形成互補才能長久

" 菜籃子 " 相爭 買菜人得實惠

對於菜市場和果蔬超市售賣產品同質化的現象,有人稱同行是冤傢,也有人認為利益中沒有永遠的敵人,反而能共同進步,甚至衍生出更優質的服務。

農貿市場的轉型和果蔬超市的智能化趨勢等,都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超市說法】

人多不盈利

果蔬超市不追求短平快

於果蔬超市來說,店面費、人工費等和菜市場比起來,看似並沒有優勢 , 可是,川流不息的客流則甚是讓人艷羨。

鑫嘉園量販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人流量雖多,賣的東西並不多,因為在這裡就是兩三根青菜也會售賣,可菜市場是按照一小捆紮好售賣的。因此,看起來買菜的人多,可賣出的東西並不多。

加上一萬多元的店面費、人工費等,果蔬超市的盈利並不 " 火熱 ",隻能說基本維持收支平衡。

心一水果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心一品牌本來是做素食餐廳的,衍生出來心一水果超市,由多年合作的經銷商供應原材料,店面售賣的蔬菜水果等在品質上能得到保障,價格上又比菜市場要低,加上環境好、稱重準等因素,自然比菜市場更吸引顧客。

" 果蔬超市一般都是連鎖店,講究品牌,不會追求短平快的盈利模式,因此要說盈利,基本上不值得羨慕。" 建設路上一傢果蔬超市的店面經理說。

【市民說法】

周邊菜市場關閉

養成買菜新習慣

" 對於市民來說,去哪兒買菜,就圖方便、種類多。" 中原區農業路附近一居民楊女士一針見血。

她說,由於小區周邊兩傢菜市場 " 關門 ",自己隻好去樓下便民超市裡買青菜,不方便的地方是,在便民超市裡無法買到活禽。

在她看來,果蔬超市是無法取代菜市場的,因為菜市場裡的活禽、熟食、五金雜貨等都是居民的日用品,而果蔬超市裡不可能賣這些。

與楊女士不同,愛逛菜市場的位大媽很喜歡逛各種新開的果蔬超市。

" 你看我在果蔬超市裡買的豆角,一塊五毛八一斤,隔壁菜市場賣兩塊五一斤。" 位大媽提著一兜豆角,對做過比較後得出的正確選擇很是開心。

果蔬超市多瞭,她經常貨比三傢,再決定去哪傢買菜。漸漸地,菜市場對她越來越沒有吸引力。

" 現在我基本都不去菜市場瞭,菜市場裡比較臟亂,地面潮濕,味道難聞。" 一位年輕女士說道。

【專傢觀點】

市民的菜籃子

誰抓住瞭誰就能取勝

河南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菜市場與果蔬超市 " 雙雄 " 並立是一件好事。

在他看來,菜籃子工程是政府為市民打造的惠民工程,也做得越來越好,隻需要在前端加強監管,末端給菜農一些指導,更加合理化即可。

果蔬超市的興起,是市場專業分工的結果,果蔬超市具有價格優勢,綜合性集貿市場則滿足市民日常綜合需要,二者定位上有區別,並在銷售品種上有部分重疊。但從長遠來看,二者的競爭是一件好事,有利於市民選擇和市場活躍。

" 政府加強引導,商戶冷靜看待問題,誰能給市民提供更好的貨物和服務,誰就能贏得顧客 ",他說," 這種競爭不但對商戶沒有大的危害,雙方共同把人氣做起來,市場就會進一步放大。"

宋向清還說,無人售貨超市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以及智慧菜市場服務上門等新形勢的出現,也會對菜市場和傳統的果蔬市場造成沖擊。可就目前來說,人工智能成本較高,會影響產品價格。商戶們應該理性看待這一新技術,在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商品結構的調整,適應目前的市場形勢。

【鏈接】

2015 年,鄭州首個智慧農貿市場開業,可實現下單送菜上門服務。

2016 年,鄭東新區智慧農貿市場開門納客,提供免洗凈菜,可實現刷卡買菜、配送上門服務。

為瞭實現居民 " 便利 " 目的,一些基於電商平臺的生鮮網站也應運而生,可是否能得到用戶認可,仍是個未知數。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