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的歷史,是一部始終順應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上下求索、不斷轉型的創業史。在重溫瞭華潤在紅色華潤時期、總代理貿易時期的光榮歷史後,今天,我們回顧華潤實業化轉型和發展時期的探索之路。
■ " 春筍 " ——位於深圳後海中心區的華潤集團總部大廈。 改革開放以來,華潤順應市場環境的變化,主動轉型,從一個貿易公司成功轉變為以實業為主體的多元化集團,雪花啤酒、萬傢超市、華潤燃氣、華潤置地、華潤電力、華潤水泥、怡寶礦泉水、萬象城等都是其旗下享譽全國的著名品牌;2016 年,華潤集團名列世界 500 強第 91 位,為國有企業在新時期如何有質量的發展壯大,探索出一條新路。
向實業化轉型
1983 年,位於香港灣仔港灣道 26 號的華潤大廈落成,華潤公司改組為華潤(集團)有限公司,開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自上世紀 80 年代末開始,華潤抓住機遇,以外資身份投資瞭內地的紡織、服裝、制鋼、啤酒、壓縮機、水泥、食品、電器、酒店等一大批項目,並參股移動通訊、能源開發、金融保險等業務,在推動內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瞭華潤業務由貿易向實業轉型。
華潤開創瞭中資企業進軍資本市場的先河。1992 年,華潤註資上市公司永達利,更名為 " 華潤創業 ",成為華潤系第一傢上市企業。以此為起點,華潤陸續組織多傢公司在港成功上市。從 1998 年起,華潤用 3 年時間,將香港、海外的進出口業務全線結束,對各類貿易公司進行合並、重組,保留下來的優質項目向上遊的生產和下遊的消費終端發展,並從業務和組織架構、人才結構、管理模式等方面迅速轉向多元化控股企業的運營模式。這一舉措,使華潤在眾多國有外資企業艱難求存之際異軍突起。
兩次 " 再造華潤 "
2001 年,華潤制定瞭 " 再造一個華潤 " 發展戰略,提出瞭 " 立足香港、面向內地,集團多元化、利潤中心專業化 " 的發展方向,通過清晰主業,加強戰略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等舉措,迅速提高瞭華潤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一批產業迅速崛起。2001 — 2004 年,華潤建立瞭零售、啤酒、電力等一批產業。2005 年," 再造一個華潤 " 的戰略目標提前實現。
在此基礎上,華潤又提出 " 再造一個新華潤 " 的戰略目標。2005 — 2009 年,華潤的醫藥、燃氣、金融等產業從無到有,迅速崛起;華潤的地產、水泥等產業由弱到強,成為帶動整體業績增長的有生力量。
2010 年,華潤制定瞭 " 十二五 " 發展戰略。" 十二五 " 期間,華潤主營業務穩步發展壯大,形成瞭大量具有長遠價值的優質資產和核心能力,包括全國最大的城市燃氣管網、全國最大的消費品零售網絡、全國最大的啤酒企業、全國第一的瓶裝水企業、全國第二大醫藥商業網絡、核心能力和運營管理水平顯著領先行業的地產企業、電力企業、水泥企業等。這些優質資產和核心能力為 " 做實、做強、做大、做好、做長 " 華潤集團,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名列世界 500 強第 91 位
經過兩次 " 再造華潤 " 和 " 十二五 " 戰略期的發展,如今的華潤集團綜合競爭力大大增強。2015 年,華潤連續四個任期獲得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 A 級和 " 業績優秀企業 " 稱號。2016 年,華潤名列《財富》全球 500 強排名第 91 位。
2016 年,華潤制定瞭 " 十三五 " 發展戰略,提出瞭 " 立足香港、依靠內地、走向世界 " 的發展方向,采取 " 雙擎驅動、兩翼助力 " 的發展模式,大力推動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通過做實實業引擎穩定業務增長,通過運用資本引擎增強發展動力,通過啟動國際化項目擴大發展空間,通過運用互聯網釋放發展潛力,致力於打造大消費、大健康、綜合地產、基礎設施及公共事業、綜合金融和高科技六大業務組合,努力把華潤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重溫華潤的光榮歷史,令人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從 1938 年成立於香港開始,作為 " 共和國長子 " 的華潤集團見證瞭中國崛起。薪火相傳,不斷創新,2007 年 1 月,華潤燃氣集團成立,吹響瞭向城市燃氣行業全面進軍的號角。2009 年 4 月,河源華潤燃氣有限公司應運而生;此後,和平、龍川、東源、河源江東華潤燃氣有限公司相繼成立,為河源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瞭積極貢獻。(敬請讀者關註 7 月 18 日報道)
(河源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張平 本報記者 羅林林 通訊員 陳仕敏)
參考資料:《紅色華潤》《華潤集團:依靠戰略引導,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