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發出 40 多秒後房子開始晃動,這次地震真的可以預警瞭!

08-12

九寨溝 7.0 級地震發生後不久,網絡上流傳一段視頻。視頻顯示,汶川縣電視臺的電視畫面變成瞭藍底白字的地震預警信息,從 40 多秒開始倒計時。隨後,視頻拍攝者所在房屋頂部的吊燈開始晃動。

據汶川電視臺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地震預警系統在發揮作用。該系統是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制,目前汶川、北川、茂縣均可以收到電視地震預警。

同樣,九寨溝地震發生後 18 分鐘,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信平臺推送瞭一條由寫稿機器人自動編寫的地震速報信息,不僅快捷精準,而且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引來網民一片驚嘆。

8 月 10 日,兩名搜救人員通過九寨溝景區鏡海到五花海的滑坡路段。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和“地震預警系統”的出現引發網友關註。地震速報和地震預警的“快”對於抗震救災究竟意味著什麼?未來又將如何發展?記者對此進行瞭采訪。

1

地震速報、預警分秒必爭

九寨溝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信平臺推送瞭正式測定數據。這則速報全文 500 餘字,內容包括速報參數、震中地形、人口熱力、周邊村鎮、周邊縣區、歷史地震、震中簡介、震中天氣 8 部分以及 5 張圖片。

速報的結尾寫道:“以上內容由機器於 2017 年 8 月 8 日 21 時 37 分 15 秒自動編寫,用時 25 秒,公測階段僅供參考。”網友驚呼,地震速報能夠做到如此快捷精準,原來歸功於一臺人工智能機器人。

圖片截自:中國地震臺網微信公眾號

地震發生後不久,網絡上流傳的上述汶川電視臺這段視頻,也讓網友直呼“沒想到”。這次地震預警來自四川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和阿壩州共同開發的大陸地震預警網。作為該系統的研發人員,地震預警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說,這次預警是大陸地震預警網連續成功預警的第 38 次破壞性地震,預計讓百萬餘人提前收到預警信息,一定程度上減少瞭人員傷亡和恐慌。

青海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處長馬玉虎介紹,地震產生縱波和橫波,縱波傳播速度快但能量較小,一般不會造成破壞;橫波速度相對較慢但能量大,是造成地震破壞的主要因素。地震預警就是在地震發生後,利用這兩種波的傳播速度差異,自動檢測到縱波後快速估算地震參數,在橫波傳到某地前發出預警信息,使企業和公眾能夠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減輕地震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

對於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的區別,馬玉虎表示,兩者不屬同一概念。地震預警是地震發生之後利用地震波傳播的時間差,向可能遭受破壞地區發出的提示。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尚未發生,在震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的通告。

網友“雲蘭_尹尹風雪”表示:“或許幾十秒不長,但特定情況下能夠讓人轉移到更安全的地點瞭,為震區民眾祈福,也希望科技再接再厲。”

2

科技助力地震速報、預警

“ ‘ 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 ’ 是國傢地震臺網研發的智能機器人。”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數據服務部副主任侯建民說,它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實體機器人,而是一套能夠執行命令的計算機程序。

侯建民告訴記者,國傢地震臺網從 2015 年開始研發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2016 年投入測試,目前編寫一條速報最短用時 5 秒。地震速報編寫完成後,將自動分發到多傢互聯網平臺和新聞客戶端,一分鐘內覆蓋上億用戶,實現自動產出和分發的全鏈條高效率服務

據介紹,機器人的系統運行在雲平臺上,地震參數如震級、震源深度等信息來自地震臺網,基礎數據如震中天氣、周邊村鎮、周邊縣區等大都是來自於互聯網檢索和基礎資料庫。

“研發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的初衷是讓播報的地震信息內容更加豐富,一來是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二來是為震後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侯建民說,這種高效推送也能夠使當地用戶第一時間瞭解到震源地相關資訊,為贏得黃金避險時間爭分奪秒。

這是空中拍攝的震後九寨溝縣城(8 月 9 日攝)。新華社發(曹憶楠 攝)

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的地震預警,能起到什麼作用?“依據預警烈度和建築的抗震烈度,地震預警分別能起到逃生、避險、安定人心的作用。”王暾表示,在預警烈度大於建築的抗震烈度時,地震可能引起房屋建築倒塌,提前幾秒的預警能讓百姓迅速反應並逃生;當預警烈度在 4-6 度左右,房屋天花板可能脫落,地震預警有助於逃生;在預警烈度在 2-4 度,建築物多是晃動而不至於被破壞,地震預警更多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馬玉虎表示,地震預警還可對運行中的高速列車、核電站、醫療手術、電梯控制、高空作業、橋梁隧道施工等特殊行業提供預警,使其采取緊急措施,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

3

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地震速報、預警功能?

“大震巨災對國傢公共安全構成嚴峻挑戰,也給社會發展帶來嚴重威脅。地震速報和地震預警都是降低地震災害的有效手段。”馬玉虎表示,國傢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於 2015 年 6 月批準立項、啟動實施。

項目建成後,在我國華北地區、南北地震帶、新疆西北部地區、東南沿海地區等重點地震預警區,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幾秒至十幾秒,地震預警系統會利用專用的終端自動對行業專業用戶持續發送地震預警信息,包括震中位置、預計震級大小、破壞性地震波預計到達時間、預計地震烈度等信息,同時會利用民用報警終端、電視、廣播、手機和電腦等設備向社會和民眾發佈強震躲避警報。

“地震預警發揮作用的前提是公眾熟知逃生技巧和避險知識,遇到地震時知道可以使用哪些逃生技巧和避險常識。”馬玉虎說:“如果你不瞭解這些信息,地震預警信息發出後,可能帶來更多恐慌。”

此外,王暾對建設中國地震預警事業提出瞭建議。他希望未來中國地震局與包括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內的地震預警社會力量形成合力,更好地保障我國地震安全。

馬玉虎還表示,地震預警信息收集、匯總、發佈要統一,可通過立法制定《地震預警管理辦法》,彌補許多缺陷和不足,才能充分發揮地震預警的作用,有效減輕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降低地震次生災害發生。

來源:新華視點

記者:張大川、朱麗莉、楊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