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察者網 唐莎莎】香港嚴重的住房問題一直亟待解決,而最底層民眾的居住環境到底有多惡劣?
據《南華早報》10 月 31 日報道,最新調查顯示,香港最貧困地區的人均居住面值僅為 50 平方英尺(約 4.6 平米),約等於監獄裡犯人的人均面積。
《南華早報》報道截圖
該調查來自 " 葵湧劏房居民大聯盟 " ——一個由葵湧劏房住客組成,持續關註著香港劏房、公屋問題的香港非官方組織。(觀察者註:劏房通常指一個住房單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租給多傢住戶,類似內地的群租房。)根據 6 至 9 月調查數據顯示,居住在新界葵湧的 204 戶受調查傢庭的人均居住面積僅為 50 平方英尺(約 4.6 平米),相當於半個標準停車位大小。
根據香港懲教署的規劃指南,集體監獄裡的囚犯平均每人擁有 49.5 平方英尺(約 4.6 平米)的空間,而犯人的最大生活空間約為 75 平方英尺(約 7 平米)。
調查結果還顯示,在這 204 個傢庭中,沒有一個傢庭滿足 10 項生基本生活標準,包括正式的租賃合同、獨立廚房和衛生間等。
隻有 41% 的傢庭滿足其中 4 項基本標準,而滿足 7 項及以上的僅占 12%。
《南華早報》數據截圖
" 在香港這麼繁榮的城市裡,基層人民的生活和囚犯一樣,這是完全無法接受和不人道的 ",一名負責監督該調查的聯盟成員表示。
在接受調查的傢庭中,大多數無法滿足香港房屋委員會規定的人均公屋標準—— 75 平方英尺(約 7 平米),達標比例僅為 12%。
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公屋租金的漲幅超過瞭整體房價漲幅。
擁擠不堪的公屋居住環境和香港這座富裕都市的面貌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報告顯示,2015 年約有 20 萬人口居住在約 88000 個劏房單位裡。而其中約 65.2% 傢庭的居住總面積在 75 平方英尺(約 7 平米)至 140 平方英尺(約 13 平米)之間。而在分配到公屋之前,這些基層居民的生活條件更是無法想象。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 6 月底,有超過 15 萬傢庭正在排隊等待公屋,而等待的時間則為 4 年零 8 個月。
據悉,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上周接受《明報》訪問時表示,公屋將會由目前的 76 萬個增至 80 萬個,相信足夠照顧基層傢庭需要,日後可以將大部分新建公屋轉作 " 綠置居 "(觀察者網註:選擇合適的正在興建的公屋項目,以先導計劃形式出售給主要為現有公屋租戶的合資格 " 綠表 " 人士)出售。此言一出,引起各方爭議,甚至有民眾發起遊行反對建屋數字 " 封頂 "。《聯合早報》31 日報道稱,林鄭月娥當天出席行政會議前主動解釋,強調 80 萬不是公屋建屋目標或 " 封頂 ",並就言論引起外界焦慮表示歉意,承認自己言詞應該更加謹慎。
林鄭月娥 31 日就 80 萬公屋單位言論道歉 圖片來自港媒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