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 12 名大學生義務支教 給村裡娃打開瞭一扇窗

07-12

大學生請來老兵為學生們講抗戰故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楊東華 / 攝

河南商報記者 孫科 劉慧麗 馬俊峰 首席記者 訾利利

進入 7 月,各高校就開啟瞭暑假模式。在不少人的眼中,追劇熬夜睡大覺、啤酒夜市小燒烤成瞭假期日常,好不痛快。

可是,有那麼一群大學生,他們放棄假期安逸的生活,深入山區、偏遠的農村,為那裡的孩子打開瞭教育的另一扇門窗。他們或許無法享受空調帶來的涼爽,也沒有豐富的娛樂生活,但他們說:這一切,值 !

【支教】

12 名大學生

到農村學校義務支教

從安陽高鐵東站下車,向西北方向開車約 70 公裡,就抵達安陽縣都裡鎮南陽城村。

據介紹,該村歷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國時期。南陽城原名碾坡,後曹操在此地訓練水軍並屯兵於漳河兩岸,為便於管理,他將漳河南北兩處兵營分別叫做南陽城和北陽城,南陽城因此得名。南陽城村還曾入選 2014 年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試點。

不過要進村並不容易,將近倆小時的車程,一半時間都是在顛簸中度過——從高速下來後,道路開始出現坑坑窪窪的現象,而進村的路由於正在修復,繼續往前走就隻能從一條幹涸河床上面開過。

當地人說,現在村裡三分之二的青壯年都出去打工瞭,留在村裡的多是些老人、婦女和兒童。

7 月 1 日,來自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的 12 名大學生,冒著酷暑來到南陽城學校義務支教。

【日常】

早上 5 點多就起床

夜裡 12 點左右才睡覺

" 早上做飯的同學,一般會 5 點半起床,其他人則大多是 6 點起床洗漱、吃飯。" 今年剛 20 歲,開學就要上大二的劉薇薇說,之所以起這麼早,是因為村子裡的小朋友都非常熱情,有的學生 7 點就會來到學校,學生到,他們也要進入工作狀態。

上午 8 點開課,中午 11 點半放學。支教學生分為每兩人一組,輪流做飯,不做飯的人則要備課。吃完飯,稍微休息後,下午 3 點,又要開始上課。

下午 6 點一天的課程結束後,他們通常會帶著孩子們去村旁的漳河邊,進行防溺水安全教育。

忙完一天的事情,晚飯基本都會在 9 點半左右吃,這之後,他們支教團隊還要開會,總結一天的工作,安排第二天的計劃,通常到夜裡 12 點才能休息。

【安排】

除文化課輔導外

支教團隊更註重拓展教育

南陽城學校有初中和小學,由於支教學生有限,他們把學生分為上午班和下午班,上午教小學一、二年級和初中的學生,下午教小學三、四、五、六年級的學生,每個支教學生負責一個班。

劉薇薇說,在內容安排上,除瞭教一些新學期的課本知識、輔導暑假作業外,還開瞭拓展教育," 比如我們會教他們一些舞蹈、手工制作、繪畫、啦啦操、擒拿拳、音樂等,孩子們都非常喜歡。"

劉薇薇介紹,這些內容雖然與課本無關,卻能給孩子們打開另外一扇窗," 我們想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感觸】

睡覺打地鋪 自己做飯

雖艱苦卻更懂堅持的意義

7 月的天氣酷熱難耐。

" 剛開始來到這裡時,沒有空調,我們晚上都是直接睡在教室裡。學校裡有體育墊,我們拿來鋪在地上休息。" 支教團隊的隊長高玉琳說。

關於吃飯,高玉琳表示,他們分為兩人一組,一個會做飯的帶一個不會做飯的,每天輪流做。

雖然條件艱苦,但他們收獲滿滿。

高玉琳說,當村裡的傢長們得知他們是義務支教的,對他們照顧有加,比如去村裡小超市買東西時,老板都把零頭去掉,村裡人接送孩子上下學時,都會帶一些菜給他們," 我們現在都沒怎麼出去買過菜,都是傢長硬塞過來的。"

除瞭這些,高玉琳說,他們更懂得堅持的意義,在這裡,凡事都要靠自己,鍛煉瞭他們的溝通能力 ; 習慣瞭在傢當 " 寶寶 " 的他們,在這裡成瞭傢長,管起瞭 " 寶寶 ",這也使他們變得更有耐心。

【村民】

把孩子交給他們很放心

王艷青是南陽城村的村民,河南商報記者見到她時,她剛好來學校接孩子。

王艷青說,她的孩子今年該上小學二年級,平時語文成績不是太好,大學生來到這裡可以幫孩子復習," 把孩子交給他們我很放心。"

" 一個 100 人的學校來瞭 130 多人,當時來學校報名的人非常多,不少鄰村的人聽說瞭也都來瞭。" 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學文對這群支教大學生贊不絕口。他說,這些人來後,村裡的面貌也有所改變。

" 孩子們見到人知道說‘你好’瞭 ; 其次,這公益課很受村民歡迎。" 王學文說,歡迎這群大學生明年再來。

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團委書記張嵐嵐看來,這樣的暑期支教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從來到這所學校工作,這樣的活動已開展七八年瞭,每年都會選出一些即將上大二、大三的學生參加。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