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 過年回傢,回傢過年 " 是唯一的選項或首要選擇。既然回傢的路這麼難,可為什麼還是要回傢?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張田勘
2 月 1 日,一年一度的中國春運正式拉開序幕。
按照此前交通部預測,2018 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 29.8 億人次,與 2017 年春運基本持平。
再往前幾年看,2016 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超過 29.1 億人次;2015 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 28.09 億人次;2014 年春運,全國共發送旅客 36 億人次;2013 年春運,全國運送旅客總量超過 34 億人次。
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到,全國春運發送旅客總量在 2014 年達到高峰後,於 2015 年開始大幅回落,此後大體維持在 30 億人次左右。
這中間發生的變化,主要在於民工潮的退卻,高鐵、飛機等交通運輸運力提升以及自駕遊等出行方式的興起。按照發改委預計,今年的客運結構會發生這些變化:鐵路、民航分別增長 8.8% 和 10%,道路下降 1.6%,道路客運首次出現負增長。
從昔日的綠皮車到今天的和諧號、民航客機、自駕車,中國人春節集中回傢與運力難以滿足需求的矛盾在逐漸緩解。不過,高達 30 億人次的春運大潮也表明,中國人春節期間回傢難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 過年回傢,回傢過年 " 是唯一的選項或首要選擇。
既然回傢的路這麼難,可為什麼還是要回傢?
其實,不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有一致的答案:消解鄉愁,滿足親情!
每到聖誕、春節,那首久遠留傳的歌曲 " 回傢 "(又譯 " 念故鄉 ",Going Home)都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不斷傳唱。
盡管有不同的版本,但采用捷克作曲傢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 ř ák)1893 年創作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交響樂》)第二樂章為旋律、由德沃夏克的學生費希爾(William Arms Fisher)作詞、由挪威歌手西絲爾(Sissel Kyrkjebo)演唱的 " 回傢 " 更能讓人動容和思鄉。
無論是詞、曲,還是演唱,都在盡可能地調動著人類所擁有的所有豐富情感,人人都感到自己正走在回傢的路上:
回傢,回傢,我在回傢;
傢並不遙遠,就像隔著一扇開啟的門窗;
母親在盼望著我,父親也在等待,所有的朋友也在等待著我;
啟明星照亮回傢的路,無休止的夢境成為過去;
黑暗過去,新的一天到來,全新的生活即將開始 ……
▲ Sissel 演唱歌曲《Going home》(點擊文末 " 閱讀原文 ",可聽歌曲看視頻)
然而,讓中國人回傢的一個最根本和最簡單的理由是,傢就在遙遠的地方!數據顯示,有 72% 的國人春運出行是為瞭回傢過年,也有 13% 的人是選擇外出旅遊,在別的城市感受不一樣的年味,平均出行距離約 700 公裡。
這樣,中國的春運就變成瞭全球蔚為壯觀的集中遷徙。
在 40 天的時間裡,有近 30 億人次的人在遷徙,相當於全國人口平均每人出行 2 次以上;相當於全球 70 億人有 43% 的人在出行;相當於美國全國人口遷徙 9 次以上(美國 3.23 億人),歐盟所有人遷徙 6 次(歐盟 28 個成員國,人口 5 億)。
而且,近 30 億人次的遷徙也超越瞭全球自然界中一年內所有動物的遷徙記錄。
例如,每年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遷徙,大約 200 萬隻動物(30 萬隻斑馬、120 萬隻角馬和 50 萬隻瞪羚)逐草而生,覓水而棲。從每年的 9 月份開始,這 200 萬動物從坦桑尼亞大草原塞倫蓋蒂國傢公園向北遷徙至肯尼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短短兩三個月之後,它們又要向南不辭辛苦地追逐青草,返回塞倫蓋蒂大草原。
這些動物每次遷徙都要長途跋涉 3000 多公裡,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 " 難民潮 "。之所以稱為 " 逃難 ",是因為每年這數以百萬計的遷徙隊伍中,隻有 30% 的幸運者能夠返回出發地。
在大遷徙中,很多角馬、斑馬會葬身於獅子、豹子和鱷魚之口,還有很多是因為 " 交通事故 ",如喪生於湍急的馬賽馬拉河。盡管存在死亡的威脅,但為瞭生存,這些動物不得不年復一年地遷徙。
人的遷徙與動物的遷徙,在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為瞭生存,為瞭活得更好,活得更富足和更自由。
唯一能彰顯人與動物遷徙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為瞭更多地滿足親情、感情和人情而遷徙!
盡管回傢是疲憊的、焦慮的甚至是危險的,但還是有大部分的國人都要在春天裡奔忙在回傢的途中,因為回傢意味著希望、憧憬、溫暖和親情的滿足。
親人們懷著渴望在等待,豐盛和熱鬧的年夜飯需要準備,爆竹煙花需要點燃,圍爐夜話需要展開,父母兒女兄弟姐妹需要慰籍,人倫親情需要回應和滿足 ……
▲春運期間,方便面成為人們充饑的普遍選擇
然而,春運又是中國最負重不堪的一場運動,既是世界之最,又空前絕後。從鐵道部 1954 年有記載的春運開始,這場世界之冠的 " 全民運動會 " 已經持續瞭 60 多年。
在 60 多年的春節回傢之路中,毫無例外地充滿疲憊、艱辛、痛苦、慌亂、焦灼、失意,甚至需要付出血與生命的代價。
2013 年春節前,春運剛剛啟動幾天,河南、四川、甘肅、貴州、廣西、湖南等地先後發生多起特大交通事故,至少 70 條鮮活的生命無緣春節。
更讓人記憶猶新的是 2008 年的那場大風雪中的春運,幾乎是所有中國人的災難,回傢成瞭很多人的逃難日。雪災造成電力中斷、公路封道、鐵路受阻、機場封閉,回傢過年的人群滯留在公路、鐵路客站、機場。
原本高高興興熱熱鬧鬧的回傢過年成為挨凍挨餓、驚恐不安和流離失所的災難時刻,堵在高速路上前進不得、後退無望的人,冷凍和饑餓交加,一包方便面需要付出 50 元,而且還難以買到。
▲ 2008 年 1 月 26 日,受惡劣天氣影響,10 萬旅客滯留廣州火車站
10 年前的那場雪災導致 107 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 1111 億元。
在回傢的路上不僅生病的人增多,就連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也比平日激增,原因在於應對回傢路上的艱難和煎熬是一種非常劇烈的應激,一些人難以跨越這個坎,無法坦然面對。
春運也是全國性的救災總動員和總行動,2008 年的那場春運更為明顯。不僅交通部門,全國各路段的軍警、職員、市民、村民都不同程度地投入到抗禦這場 " 春運的災難 " 中。
其實,更早的春運讓國人更為難堪和困苦。
購票之難和之苦,以及承受票販子的盤剝就更不用說瞭,在火車上 " 遭的罪 " 令每個坐火車的人都頭皮發麻。一位多年在春運中回傢的人說," 每回坐火車回傢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我不再是個人。"
" 不再是個人 " 的感覺,不僅在於沒有座位沒有水沒有食物,還在於根本去不瞭廁所,隻能屈辱地苦苦地憋著。
正因為如此,前幾年有人春節回傢想到瞭一個辦法——購買成人紙尿褲 " 備戰 " 坐火車回傢,因為火車上人擠人,連廁所裡都站滿瞭人,上廁所比買火車票還難!
這個世界上能體諒中國人春運大遷徙之艱難和困苦,危險與焦灼的,大概隻有猶太人瞭。
流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如果要回以色列的故土,要經歷千辛萬苦,並且要經歷更多的歲月才能擺脫內心的顛沛流離和孤獨感。
除非是能夠做到心安之處是故鄉,選擇瞭安居地為傢的猶太人,才不會有回傢的煎熬和心靈的痛楚。
還好,今天的中國人回傢比之前的綠皮車時代已經大大改觀,網購車票、自主選坐、微信支付、刷臉進站、智能導航、接續換乘 …… 讓中國人過年回傢不僅可能 " 走得瞭 ",也有可能 " 走得好 "。
包括困擾乘客的上廁所難問題,也得到瞭一定的緩解。
不過,這些措施固然緩解瞭春運難和春運的不便,但根本還是要化解中國人每到春節就集中遷徙的無奈和困苦!
對於國人來說,傢不僅充滿溫暖,而且是每個人的心靈棲息地。但是,在中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傢又非常遙遠,它不在自己的身邊和就近之處。
我們面臨的是已經存在瞭多年的城鄉和戶籍障礙,基於無法實現身安之處是傢鄉的現實,中國的大多數人必須在春節回傢,以解鄉愁和完成對傢庭的種種責任與義務。
從這個角度講,戶籍制度的藩籬,也阻礙瞭中國人身安之處是傢鄉理想的實現,從而加劇瞭春運的壓力。
如果不再受困於戶籍的限制,以社會保障卡和身份證作為公民的最基本待遇證明,或能從根本上減少遷徙的次數、數量和規模,讓春運這個全球最大最壯觀的遷徙不用再年復一年地上演下去。
* 本文系網易新聞 · 網易號 " 各有態度 " 特色內容。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