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具有光響應、可植入視網膜的納米線陣列恢復盲小鼠視覺。校方供圖
中新網上海 3 月 7 日電 ( 記者 陳靜 ) 人眼的光感受器一旦受損或退變,便會導致失明。迄今,用人工方法恢復視網膜的感光能力是當下全球神經科學和臨床醫學面臨的大難題。
復旦大學 7 日披露,該校學者經過三年不懈努力,將光敏納米線陣列植入盲小鼠眼底,使其恢復瞭視覺。該研究成果為難以治愈的黃斑變性等疾病患者的治療提供瞭一條新途徑:通過研發新一代可植入性人工光感受器,幫助患者恢復視覺。
據介紹,視網膜中對光敏感的感受細胞 ( 光感受器 ) 受光照射產生電信號啟動視覺過程。光感受器一旦損傷或退變,比如黃斑變性等,其不能自行修復,往往導致失明。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附屬中山醫院兼職教授張嘉漪課題組和先進材料實驗室教授鄭耿鋒課題組聯手,研發瞭一種納米線陣列的人工光感受器。該納米線陣列使盲小鼠視網膜中存留的神經節細胞恢復瞭對綠色、藍色和近紫外的光反應,其對光的敏感度和空間分辨率均接近正常小鼠。據知,神經節細胞作用是把視覺信號經視神經向大腦視覺中樞傳遞。
研究團隊進一步在活的盲小鼠眼底植入納米線陣列後,發現視覺中樞 ( 視皮層 ) 的神經元也恢復瞭對光的響應,其瞳孔光反射亦有改善。課題組方面表示,這些結果表明盲小鼠的視覺已恢復。
7 日,中國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於以《納米線陣列恢復盲小鼠視覺》為題,在線發表於《自然 · 通訊》。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