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 7 月 13 日電(沈美)7 月 13 日," 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 " 結果發佈會在北京舉行。據瞭解,1988 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提出 "300 克牛奶計劃 ",即建議我國居民每人每天攝入相當於鮮奶 300 克的奶及奶制品。然而,此次調查結果顯示,雖有近半數國人意識到攝入奶制品的重要性,但仍有近 8 成國人每日攝取量不達標。
對此,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王鐵城表示,奶制品是保證人們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食品,然而攝入量不足、認識誤區、謠言影響、生活習慣等綜合因素導致有 8 成老百姓喝奶量不達標,當前現狀值得重視也急需改善。
據瞭解,此次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 " 采用宏觀研究、醫學專傢訪談以及網絡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樣本覆蓋 29 個省市自治區,歷時一個月,獲得有效樣本 5440 個,其中 54.6% 被訪者是正在哺育 0-6 歲嬰幼兒的傢庭。同時,該數據庫包括被訪者基本信息以及日常食用奶制品情況,經數量分析、交叉分析等專業統計分析得出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在奶制品選擇種類方面,70.9% 的受訪者偏向於選擇牛奶和酸奶,奶酪隻占 7.7%,說明國人在奶制品選擇方面對種類的認知比較單一。同時,調查發現,食品安全、奶源污染、激素、發胖等成為國人食用奶制品最擔心的問題。其中,有 57.9% 的人擔心奶制品安全問題,擔心奶源污染和激素分別占 45.7% 和 42.5%,擔憂發胖和致癌的占比分別是 24.3%、19.4%。
" 食品安全和虛假謠言嚴重傷害瞭中國人食用奶制品的信心,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應遵照科學,打消不必要的顧慮,應足量、多元食用奶制品。奶類是每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最佳的營養食物之一,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緩解便秘等健康問題。" 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主任醫師、營養專傢陳偉表示,諸如牛奶含激素、致癌等謠言的廣泛散播,說明大眾對奶制品知識的匱乏。
據中國奶業協會發佈的 《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6)》顯示,2015 年中國人均年消費乳品 36 公斤,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通過各國膳食指南對成年人奶制品的建議攝入量來看,我國推薦量大大低於歐美國傢。據瞭解,澳大利亞、美國對國人每日的奶制品攝入量建議均超過 700 克。
幹媽育兒聯合創始人張夢然表示:" 從相關文獻中可以看到,我國居民牛奶攝入量提升緩慢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第一,營養知識的匱乏。第二,沒有養成喝奶的習慣。第三,奶制品種類少。第四,消費者聽信謠言。"
在會上,陳偉糾正瞭關於食用奶制品的常見誤區,為消費者提供正確的認知。比如,飯後喝酸奶確實有助於消化,因為酸奶中含有大量活的乳酸菌;空腹飲用牛奶並不會傷胃,反而有利於胃部健康;定量食用奶酪不會使人發胖;牛奶和可樂同食並不會得結石,因為兩者在胃中都會慢慢溶解,且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乳糖不耐受後天可以克服,選用酸奶或低乳糖奶制品,不空腹飲奶即可;牛奶和水果是好搭檔,可同食對身體無害。
此外,此次調查還特別針對嬰幼兒的喂養及奶制品消費做瞭專項研究。結果顯示:近 5 成國人給 1 到 3 歲幼兒食用母乳或配方奶量不足,三分之二的中國傢庭在幼兒 3 到 6 歲時不喂養配方奶粉,12.2% 的中國傢庭甚至不給幼兒食用任何奶制品。對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娟表示:" 母乳是嬰兒最寶貴的食品。配方奶可以作為母乳不足或者無法母乳喂養時的一種替代的食品。1-3 歲幼兒仍應補充足量母乳和嬰幼兒配方奶粉;有條件的傢庭應給嬰幼兒攝入嬰兒配方奶粉至 6 周歲。同時,乳母也應註意自身營養狀況,適度補鈣。"
談到行業發展,荷蘭皇傢菲仕蘭中國高級副總裁楊國超表示:" 菲仕蘭一直致力於確保奶源安全和最終產品的品質。荷蘭兩萬名奶農既是公司真正的擁有者,又是原奶的供給方。針對這次調查反映出來的乳品認知不到位、認知誤區,菲仕蘭將加大相關科普宣傳,在牛奶的好處和科學選用奶制品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普工作。希望能幫助中國老百姓放心、安心喝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