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社論
年度 " 剁手節 " 就在今日,關於公民個人隱私的話題最近已經密集出現。日前,南都個人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對用戶經常使用的國內 100 傢購物類平臺 ( 包括 AP P 和網站各 50 傢 ) 隱私政策進行測評。結果顯示,100 傢平臺中隻有 10 傢達到合格標準。" 平臺的體量、口碑與其隱私政策的規范度、完整度並不成正比,一些建立多年、口碑尚可的知名購物平臺在測評中分數墊底。"
消費者忙著買買買的時候,有多少人想到自身的個人信息安全正岌岌可危?不光是網絡購物面臨個人信息 " 裸奔 " 的尷尬,公民在政府部門辦理公共事務時同樣有類似的問題。日前,安徽各地爆出政府網站泄露公民信息問題,合肥、銅陵等政府信息公開網公開的不是政府公務,倒是一些普通公民的姓名、聯系電話、詳細的身份證號碼,甚至患病情況等信息都在網站一覽無餘。安徽官方發文要求," 在全省范圍內迅速開展涉及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排查工作 "。
個人信息是在什麼時候、如何被泄露的,這是身處信息時代的人越來越需要認真思考和直面的問題。毋庸諱言,隨著社會和時代的演進,人們似乎正在淡化一些個人化信息的保護,海量的公民個人信息事實上都是通過人們自己的生活行為予以提交,使其處於一種被收集、被存儲的狀態,當然也有被二次使用、被泄露的風險。網絡購物平臺、政府公務網站所收集的大量公民信息,是社會化大數據中的主要來源,信息被存儲必然存在被泄露的危險。近年上演的各類私人信息外泄事件除瞭直接且明顯的個人信息買賣等非法牟利行為外,還有純粹的網站技術漏洞,這說明,在網絡急劇發展的情況下,信息的收集和存儲方在信息保護方面存在適應能力跟不上的問題。
無論是出於自願還是格式條款的被迫,公民將個人信息交付給信息存儲方,妥善保管和使用是後者必須承擔的公共責任。信息出現泄露則追究責任,以責任追究來明確代價、進而建立對信息保護的嚴格要求,這符合公民個人信息保障的制度邏輯。當然,在越來越嚴格立法保障公民個人信息的背景下,人們也有必要思考自身對待隱私的態度,是否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海量的公民個人數據更多是人們出於自身生活、工作乃至與外部社會取得聯系等需要選擇自主提交,當個人信息被合理使用時,人們也身處交叉信息所產生的種種便利之中,對此甚至渾然不覺。公共出行平臺對特定時間、區域的數據匯總,可以為行業提供更精準的發展導航,網絡購物平臺的大數據分析也給市場供給標出準確的需求領域,在具體化的公民個人隱私之外,模糊宏觀數據的獲得是以公民對自身行蹤的信息出讓為前提,公眾的底線在於守護住最具體、最關乎個人權益的部分,這或許是隱私保護觀念在發展過程中人們正在發生的某種觀念迭代。
時代在變化,人們正處於一個重新打量和對待自身信息的過程中,對個人信息以隱私為標準再做一次分類,揀選出部分可以出讓的,守護好部分最在意的。這裡面涉及的核心底線和原則在於公民自主,即人們出讓和提交個人信息是否出於自願狀態,對相關信息從存儲到公開是否擁有知情和決定權,或者有否將前述權利做明確讓渡。網絡購物平臺乃至政府網站,無一例外地成為公民個人信息的侵權者,關鍵不在於特定信息能否被公開,而在於類似的公開行為處於不被授權 ( 或者霸王條款的過度授權 ) 狀態,將個人信息提交給特定機構,還是公開給更廣泛人群,這屬於公民自主權范疇。法律化的公民個人信息保障關鍵在於明確和捍衛這種憲法權利層面的公民自主,無論是通過政府執法予以監管,還是通過訴訟化的渠道宣示司法態度,尊重公民處分自身合法權益的這種自主性,便是法律存在、運行的重要意義和價值。